今年1月,美国正式退出《巴黎协定》的通知生效,这是美国第三次在气候问题上“退群”了。
而在6个月后,也就是7月29日,美国国务院裁撤了全球变化办公室,最后一批气候谈判代表被解雇。
这意味着,今年11月的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0上,将首次看不到美国代表团的身影。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COP29气候大会上提出的的“气候融资1万亿美元目标”
一退一进之间,全球治理的格局正在悄然改变!正以稳健的步伐,在全球气候治理的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特朗普第一次按下退出键开始,这个国家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态度就日渐消极,因此美国的退出,绝非一时冲动。
如今,他们不仅退出协定,更彻底放弃了参与的资格。作为历史累计碳排放第一大国,这样的选择让全球减排拼图出现了关键缺口。
美国政策上明显倾向于传统能源,“钻探吧宝贝”的口号四处流传,新能源产业被贴上各种标签。
风车因“噪音问题”受限,光伏因“产业竞争”遭打压,电网升级因“成本问题”搁置。
这种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让美国与全球新能源浪潮的距离越拉越大。曾经在国际舞台上呼风唤雨的国家,正在气候治理的核心圈里渐行渐远。
中国面对美国的退群,没有陷入舆论争执,而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做出回应。
2020年,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为自身的绿色发展定下清晰路线;2021年,全国碳市场正式开市,用制度性安排将碳排放权转化为战略资产。
中国在太阳能组件、新能源汽车、风能设备等领域的产销量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占全球70.4%,2022年光伏产品出口额突破500亿美元。
截至2025年6月,中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21.6亿千瓦,占全国总发电装机的59.2%。
当某个国家还在为减排目标讨价还价时,中国已经把新能源产业变成了国际竞争的新赛道,是中国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突破。
2015年12月,《巴黎协定》刚刚签署时,美西方曾试图用资金、技术、规则三重约束,框定发展中国家的减排空间。
当时的中国,制造业产值已占全球30%,但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1.8倍,无疑是这套“组合拳”的主要目标。
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同时以“气候援助”为名建立新型经济依附关系。
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国没有退缩。
一方面,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为过去的排放负责,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技术并提供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中国埋头发展新能源技术,把政策资源集中到光伏、风电、储能等硬核产业。
十年时间,光伏组件成本降到了原来的1/10,用性价比突破了市场壁垒。
从被动接受规则到主动构建新的发展逻辑,中国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转身,在全球气候治理中逐渐掌握主动。
更重要的是,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绿色合作,把自身的发展与全球合作紧密结合,不断输出新能源技术和标准,构建起新型国际合作网络。
如今,130多个国家的能源转型计划依赖中国的技术支持,全球新能源投资中中国占比超过40%。
这种不附加政治条件的技术转移,比单纯的减排承诺更有说服力。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优势,也随之转化为了规则制定权。
当中国主导制定全球首个关于新能源汽车碳足迹核算标准时,美国主导的《清洁竞争法案》却因国会反对被迫搁置。
在COP29气候大会上,中国推动的“气候融资1万亿美元目标”,让西方承诺的资金规模扩大3倍。
这些都说明,全球气候治理的话语权,正在从会议室的谈判桌,转移到新能源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2024年,全球新能源专利申报量中国占比是美国的两倍还多,中美两国的新能源发展差距,还在不断扩大中。
例如,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量产Model3的成本,比加州工厂低30%到40%,这背后是中国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优势。
而美国,2025年上半年,化石能源仍占其电力供应的54.8%,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有8%。
政策的反复导致清洁能源投资出现下降,与中国的差距越拉越大。
美国的页岩油成本需要65到70美元/桶才能盈利,但国际油价长期在成本线附近徘徊。
油价低则能源产业不挣钱,油价高则通胀压力大,左右为难。
中国则通过“可再生能源+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技术矩阵,将清洁能源成本降至煤电水平。
未来,随着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投产,能源成本还会进一步下降。
中国的发展模式,正在为全球提供一种新的可能:用更少的碳排放支撑起更大的经济规模。
美西方的“气候霸权”,本质是工业文明时代的零和思维,企图用碳排放权重新划分世界等级。
而中国推动的“双碳”战略,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共赢逻辑:通过技术突破让清洁能源“既清洁又便宜”。
2010年,中国光伏组件全球市占率刚达到50%;到2024年,这个数字已跃升至80%以上。并且,光伏系统成本已降至3元/瓦,相当于每度电成本0.2元。
202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量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一半以上,新能源汽车新增市场占有率突破50%,远超美国水平。
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产能占全球37.9%,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核能技术实现四代堆突破。
中国的成功,不是靠口号,而是靠战略定力和科技爆发力,以及中国二十多年的持续投入和不懈努力。
当美国还在纠结“退群”与“返群”时,中国已经构建起完整的新能源生态。
地球不会因为某个国家的退出而停止转动,全球能源规则也不会因个别国家的消极而停滞演进。
从被设计成规则牺牲品,到主导清洁能源产业链,从“被动减排”到“主动制定标准”,中国完成了一次惊天大逆转。
美国可以退出《巴黎协定》,但它永远也逃不掉中国正在制定的新能源时代规则。这一次,中国赢得很彻底,而美国,已经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更新时间:2025-08-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