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不用中方出手,对华关税恐全部清零,特朗普的怒火要压不住了

100多天前,国际货运巨头马士基公布数据显示,2025年7月中美集装箱贸易量环比暴跌9.7%,创下三年来最大单月跌幅。美国对华关税政策陡然生变,连锁反应迅速蔓延到全球供应链。一场关乎全球经济格局的“关税风暴”,已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悄然拉开大幕。


美国关税政策失控,谁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始于2018年,彼时的白宫以缩减贸易逆差、维护美国产业安全为由,启动对中国产品大规模加征关税。五年过去,这一政策的后遗症在2025年夏天全面爆发。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在8月31日裁定,特朗普在任期内所推动的部分对华关税措施,因“超越行政权限、程序违法”等多重原因,必须全部废止。消息一出,华尔街应声震荡,道琼斯指数盘中一度跌超800点,美元指数短线跳水。

美国商会最新调查显示,2025年8月,90%以上的美企在华业务直接或间接受到关税影响。加州港口管理局同期披露,洛杉矶港、长滩港货物吞吐量均较去年同期下降超过12%。美国农业联合会则警告,关税清零将使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出口恢复,但短期内农户信心不足,因贸易战遗留的订单损失尚未修复。与五年前相比,美国制造业PMI指数已连续7个月低于荣枯线。

特朗普再度成为争议中心。面对联邦法院的判决,他在社交媒体上罕见发长文,声称如果关税被清零,“美国恐将沦为第三世界国家”。他连续致信最高法院,要求“推翻”下级法院裁决,甚至威胁称,如关税政策被废,自己任内与日韩、欧盟达成的贸易协议都将作废。美国媒体普遍认为,关税大棒已成为特朗普最后的政治防线。


关税清零,全球供应链重塑与中美战略微妙转向

关税政策的松动,直接触发了全球供应链的再分配。2025年8月,路透社报道,中国出口订单环比增长6.5%,其中对美出口反弹最为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将中国2025年GDP增速预期上调至5.7%,并指出“关税政策调整将推动全球贸易回暖”。

美国国内消费市场压力锐减。最新CPI数据显示,8月美国消费品价格指数同比仅上升2.2%,低于市场预期。美国家庭日用品、家电、服饰等商品价格显著回落,直接受益于进口成本下降。美企高管普遍表达欢迎,苹果、沃尔玛等零售巨头公开表示,恢复自由贸易将有助于供应链稳定和价格回归理性。

与此同时,欧美、日韩等主要经济体感受到美国谈判力的削弱。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公开表示,美国在多边贸易谈判中“失去合法性”,如不能履行对华关税减免义务,或将面临WTO新一轮调查。日韩舆论也在热议美方失去关税工具后,如何维护亚太供应链主导权。



中国方面并未主动发力,反而以“冷处理”策略静观其变。外交部发言人在8月例行记者会上仅表示,“中美经贸合作符合双方利益,希望美方客观看待全球供应链调整。”商务部则多次强调,“中国将继续扩大市场开放,欢迎各国企业公平竞争。”在上合组织峰会、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中国借助多边外交平台,强化自身国际影响力,塑造大国形象。


法律程序与政治算计,特朗普的“最后一搏”?

法院的裁决并非一锤定音。白宫团队已向美国最高法院递交紧急上诉,请求“暂缓执行”关税清零令。特朗普公开表示,如果最高法院不能“保卫”关税政策,“美国将失去对华博弈的最后武器”。美媒披露,白宫正在酝酿一套“备选方案”,包括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国有企业单独征收技术税等,但专家普遍认为,法律空间有限。

美国主流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警告称,若关税彻底清零,美国产业保护政策将陷入“真空期”,对华谈判筹码大幅缩水。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指出,2025年下半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有望恢复至贸易战前水平,全球制造业资本正加速流向亚洲。

特朗普阵营的政治焦虑愈发明显。共和党内部出现分歧,部分议员担忧,“关税大棒”一旦失灵,2026年中期选举将失去有力议题。民主党则借机发难,抨击特朗普“误判形势,损害美国根本利益”。社交平台上,#关税清零#、#特朗普失算#等话题热度持续攀升,成为美国网友讨论的热点。


关税大棒折断后,中美关系与国际秩序何去何从?

美国关税清零的深层次影响,远不止于经济账本。全球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凭借稳健的制造业体系和不断扩大的内需市场,正在吸引更多国际企业布局。德国大众、韩国三星、法国达能等跨国集团纷纷宣布追加对华投资,力图把握新一轮增长机遇。

与此同时,美国在全球供应链话语权面临考验。以半导体、汽车、绿色能源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亚洲形成新一轮集聚效应。日经新闻评论认为,“美国一旦失去关税武器,其全球市场主导力将被东亚诸国逐步蚕食。”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2025年全球贸易总额将同比反弹3.2%,其中中国贡献率超过40%。

外交层面,关税争端引发的法律与信誉危机持续发酵。美国在WTO的影响力下降,盟友对其贸易政策的前景充满疑虑。日本《读卖新闻》社论直言,“美国若不能自圆其说,未来很难再主导国际经济规则制定。”中国则持续推进“多边主义”,通过RCEP、上合组织等平台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提升区域影响力。

美国民众感受到变化带来的“实惠”,但也有声音担忧长期产业安全。皮尤研究中心民调显示,2025年8月,近六成美国受访者认为,“全面自由贸易有助于降低物价,但应警惕关键产业空心化”。美国劳工联合会呼吁政府“加大对国产制造业的扶持,避免出现过度依赖进口的风险”。


关税清零只是开始,全球经济棋局加速洗牌

关税政策清零,标志着中美经贸博弈进入全新阶段。美国的“关税大棒”在法律、市场和国际舆论多重压力下宣告失灵,特朗普的强势形象遭遇重大挫折。中国则凭借稳健的政策兑现力和持续扩大的开放格局,获得更为有利的全球地位。

全球产业链的重塑正在加速,东亚、东盟等新兴经济体成为资本新宠。美国能否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适时调整、重塑产业优势,考验着华盛顿的政治智慧和战略定力。关税并非万能,只有回归规则、合作与创新,才是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真正底色。

2025年,注定成为中美经贸关系史上的关键转折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胜负已不再取决于单一政策,而是全球治理能力和产业升级速度的较量。关税清零,仅仅是序幕。

参考资料:6月份,中国对美三大主要能源进口几近清零” 观察者网

中国「一船大豆」都没买!美豆农撑不住了 新浪财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8

标签:财经   关税   怒火   中方   出手   清零   美国   中国   政策   全球   中美   最高法院   大棒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