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可附着在器官上的无线超薄贴片,为药物输送开辟“高速公路”,解决靶向递送难题。
传统给药系统需在体内“模糊投递”,不仅需使用超量药物剂量,且在寻找靶点过程中可能损伤器官。据CGTN报道,基于蛋白质的大分子药物(生物制药)面临更大挑战,因细胞膜常会阻挡这些药物。
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北京大学等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发出这种电子贴片,其工作原理类似“器官创可贴”。该技术融合柔性电子与微纳加工技术,通过优化药物递送路径提升疗效。
据4月30日《自然》期刊发表的论文,这种名为NanoFLUID的无电池、无芯片柔性纳米流体细胞内递送贴片,能实现靶向器官的增强型定制化药物递送。其纳米孔-微通道-微电极结构可在低电压下安全穿透细胞膜,通过纳米孔内形成的超高电场强度,将药物分子快速精准送达靶点。与传统扩散法相比,这种电穿孔技术使细胞内有效载荷运输速度提高约10^5倍。
研究团队在乳腺癌治疗、急性肝损伤治疗及肿瘤发展建模等多个场景中测试NanoFLUID贴片,验证了其器官靶向递送的高效性、安全性和可控性。研究发现,该贴片介导的基因文库体内转染可高效筛选乳腺癌肺转移和肝转移的关键驱动因子,并首次发现DUS2基因是肺特异性转移驱动因子。
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常凌乾在新闻稿中表示:“这项成果已应用于医美和皮肤创伤修复领域,在癌症、创伤等重大健康问题治疗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这种创新生物电子平台既能靶向治疗多种疾病,又能为疾病机制研究提供新视角。”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