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跨省行走将启动,挑战吉尼斯百公里路程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I韩错

编辑I韩错

前言

小韩这篇文主要来分析下当下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到达了怎样的一个高度。

当科技圈还在讨论人形机器人的“实验室天花板”时,一场即将到来的百公里远征彻底打破了话题边界。

11月20日18:30全网开启的直播预约,让智元远征A2人形机器人迅速霸屏科技热搜——这个身高169cm的“钢铁行者”,要以连续行走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用实际行动改写人形机器人“纸上谈兵”的行业现状。

全球首次

这场被网友称为“机器人耐力赛”的挑战,之所以引爆关注,核心在于它跳出了传统技术演示的框架。

过去行业发布会里,机器人的流畅动作多是预设程序下的“表演”,而远征A2将要面对的,是真实环境里的未知考验:路面起伏、突发障碍、电量管理,每一项都是对技术可靠性的极致检验,这种“暴露在阳光下”的挑战,远比实验室数据更具说服力。

支撑起这份底气的,是远征A2藏在“身体”里的硬核配置,全身40+的自由度让关节活动媲美人类,能灵活应对不同路况的姿态调整;700Wh大容量电池搭配30秒快换技术,解决了长距离行走的续航痛点,2小时基础续航在补能技术加持下实现续航接力。

拟人构型设计让它的原地掉头宽度仅60cm,在复杂空间里也能灵活穿梭,这些参数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应对真实场景的技术底气。

此次百公里挑战并非“临时起意”,而是长期技术积累的必然结果,早在今年8月的“夏日Citywalk”中,远征A2就已完成过24小时连续行走的考验

在超35℃高温、夜间弱光等极端条件下,它全程脱离人工遥控,自主完成路径规划、避障和状态调整,创下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高温自主行走的纪录,那次实战积累的环境适应算法,如今都将成为百公里远征的核心支撑。

在全球人形机器人赛道上,这样的实战勇气尤为难得,当前不少知名品牌的产品仍停留在特定场景演示阶段,算法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硬件在长时间工作下的稳定性,都缺乏公开透明的检验。

而远征A2的两次公开挑战,恰恰补上了这一行业短板——它用“全流程直播”的方式,将技术弱点暴露在公众视野中,这种自信正是中国智造的新气质。

从技术逻辑来看,百公里行走考验的是“感知-决策-执行”的完整闭环能力,远征A2搭载的多模态融合感知系统,能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维度数据实时捕捉环境信息,配合强化学习算法快速调整行进策略。

这种跨场景自适应能力,正是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生活的关键——未来无论是家庭服务还是工业巡检,都需要机器人具备这样的自主决策能力

结语

即将开启的直播,让这场技术挑战充满了“全民见证”的仪式感。网友既期待看到它平稳行进的硬核表现,也好奇是否会出现“小插曲”,但无论结果如何,远征A2都已迈出了重要一步。

它证明人形机器人的价值不在于实验室里的完美演示,而在于走进真实世界的勇气与能力,这场百公里远征,本质上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一次“实力宣言”。

当远征A2用40+自由度的关节灵活调整步伐,用快换电池技术实现续航接力时,它展现的不仅是一台机器人的性能,更是中国在人工智能算法、精密制造等领域的综合实力。

11月20日的直播,注定会成为行业分水岭——从此人形机器人的评价标准,将从“能做什么”变成“能做到什么”。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这场直播或许是科幻走进现实的直观体验;但对于行业来说,这是打破技术壁垒、重塑发展逻辑的开始,远征A2的脚步正在靠近,中国智造的底气,正随着它的每一步前行,愈发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0

标签:科技   吉尼斯   人形   机器人   路程   全球   技术   中国   算法   行业   底气   能力   环境   演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