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四连跌?跌一点点就疯狂报道,涨价的时候可是直接翻倍!

近期,国际黄金市场风云变幻,国际金价呈现出连续四日下跌的态势。自7月23日至29日,其跌幅超过3%,已然逼近3300美元/盎司这一关键支撑位。与此同时,国内品牌金饰价格也随之一同回调,部分品牌金饰价格跌破千元大关。此次国际金价的连续下挫,引发了市场各界与广大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从7月23日至29日,纽约期金价格自3373.5美元/盎司一路下行至3310美元/盎司,累计跌幅逾3%。与之相应的是,国内品牌金饰价格亦出现显著回落。像周生生、周六福等知名品牌的金价,从1015元/克降至1000元/克左右,部分品牌甚至一度短暂跌破千元关口。深圳水贝黄金批发市场的价格更是从792元/克的高位跌落至756元/克,周跌幅超过4%。

面对金价的此番连续下跌,人们不禁心生疑问:究竟是何种因素驱动了金价的下行?普通消费者又应当如何应对这一市场变化?

一、金价下跌的核心原因

  1. 避险需求降温
    美国与欧洲达成了15%关税协议,中东局势也渐趋缓和。这一系列变化使得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吸引力大幅削弱。投资者不再如往昔一般,过度依赖黄金来对冲地缘政治风险。
  2. 美元与美债走强
    美元指数攀升至97.83,10年期美债收益率达到4.435%。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无息资产的黄金,其吸引力自然有所下降。此外,美联储7月31日的会议大概率会维持利率不变,市场对于9月降息的预期概率仅为60%。
  3. 技术性抛压
    从技术层面来看,日线MACD形成死叉,12小时上升趋势线被破位,这一系列信号触发了空头的抛售行为。与此同时,全球股市创下新高,碳酸锂、焦煤期货价格暴涨,资金纷纷流向风险资产,进一步对金价形成了压制。
  4. 地缘风险缓和
    中东地区实现停火,俄乌冲突在短期内也有所缓和,市场风险偏好显著上升。在此背景下,黄金的避险属性被进一步削弱。

二、国内外市场的差异认知

  1. 消费者感知与现实的矛盾
    从国际视角审视,金价在四日之内累计跌幅超3%,已然逼近3300美元/盎司的支撑位。然而,国内消费者却普遍抱怨“跌后价格仍高不可攀”,他们内心期待金价能够回落至600元的心理价位。这种心理落差,深刻反映出市场对于黄金的长期投资逻辑与短期价格波动之间的矛盾。
  2. 溢价陷阱
    品牌金饰的工费高达200元/克,其实际成本远远高于金价本身。消费者在购买金饰时,往往容易忽略这部分溢价,从而导致实际收益被大幅压缩。
  3. 投资与消费逻辑分化
    投资者密切关注3300美元这一分水岭,据此布局空单或进行ETF定投。而消费者则普遍持观望态度,对于有婚庆刚需的消费者而言,他们更倾向于转向水贝市场或选择银行金条。

三、未来走势的关键节点

  1. 美联储政策预期
    7月31日召开的美联储会议堪称关键节点。倘若会议释放出鹰派信号,着重强调通胀的顽固性,那么金价极有可能继续承受下行压力;反之,若呈现鸽派表态,则可能为金价打开反弹的契机。
  2. 非农数据与关税落地
    8月1日公布的非农数据至关重要。若数据显示就业形势疲软,将进一步强化市场对于降息的预期,从而对黄金价格形成利好;反之,若就业表现强劲,则将为美元提供支撑。
  3. 多空博弈分歧
    空方观点认为,一旦金价跌破3280美元,便有可能进一步下探至3250美元的低位;而多方则坚信,全球央行的购金行为以及潜在的地缘风险,依然能够为金价提供支撑。

四、理性应对建议

对消费者:

对投资者:

五、总结:波动中的本质

本次金价连续四日下跌,乃是“避险情绪退潮 + 政策观望期”所引发的短期市场反应。然而,黄金的长期投资逻辑并未发生改变。地缘风险,如中东局势以及贸易摩擦等,随时都有可能再度升温,同时,央行的增持行为(2025年上半年黄金ETF增仓量同比增长173.73%)依然为金价底部提供着有力支撑。

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8月初的三大关键事件,消费者则可择机购入轻克重的饰品,避免陷入“追涨杀跌”的焦虑循环。

结语:
黄金市场虽存在波动,但黄金作为抗通胀、避险的“硬通货”属性依旧稳固。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消费者,均应理性看待金价的波动,制定合理的投资与消费策略,如此方能在市场的震荡中稳步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30

标签:财经   金价   翻倍   疯狂   美元   消费者   黄金   金饰   市场   投资者   风险   地缘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