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森特吹嘘,美国已经生产出了第一块稀土磁铁,中国再也没有办法用稀土来卡美国的脖子了。

美国当地时间11月7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南卡罗来纳州视察一家稀土公司,兴奋表示美国这家稀土公司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第一块美国自己本土生产的稀土磁铁已经被生产出来了。当着记者的面,贝森特非常兴奋地表示,中国不是想要利用稀土资源来卡美国的脖子吗?现在我告诉中国人,美国自己的企业已经能够利用自己的技术、资源,生产出第一块稀土磁铁了,美国在人工智能、高端武器研发所需要的这些关键矿产资源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中国的“卡脖子”技术,在美国的稀土技术面前,已经彻底地失效了。

消息一出,美国媒体先炸了锅,只不过炸的方向跟贝森特想的完全相反。《纽约时报》直接发了篇评论,标题就带刺:《一块磁铁的政治魔术》。文章里说,这不过是特朗普政府又一场自导自演的戏码,君臣互相吹捧,目的就是给选民画饼。更狠的是《华尔街日报》的行业分析,直接戳破了关键:稀土产业的核心从来不是“造出第一块”,而是能不能大规模、低成本、稳定地造出来。
这话说到了点子上。搞工业不是做手工,捏出一个样品就叫成功?那也太简单了。就说稀土磁铁,从稀土矿开采出来,要经过冶炼、分离、提纯,再做成磁粉,最后压制成型、高温烧结,每一步都有技术门槛。中国花了几十年才把整条产业链打通,光冶炼分离环节的专利就占了全球九成以上,而且环保处理技术成熟,成本能控制住。

反观美国,这些年把制造业往外迁,稀土加工环节早就断档了。这家南卡罗来纳州的公司,说是“本土生产”,实际上核心的冶炼设备还是从欧洲买的,提纯技术顾问是从日本聘的,就连生产线上的工人,都得从中国台湾地区挖来培训。
更关键的是成本。据业内人士估算,美国这块磁铁的生产成本,是中国同类产品的三倍还多。要是真要大规模生产,要么亏本卖,要么把价格抬上天,到时候美国的人工智能企业、军火商肯买账吗?用脚指头想都知道不可能。所以说,贝森特举着的不是“自主破局”的勋章,顶多是个“我们能做,但做不好也做不贵”的证明。

时间线里的猫腻:经贸谈判后的“施压道具”
要是这事儿发生在随便哪个时间点,可能也就当个笑话看了,可偏偏赶在11月初这个节骨眼上,就不由得人不多想。稍微翻一下近期的中美经贸动态就知道,10月25日到26日,中美刚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了第五轮经贸磋商,双方谈了五个半小时,最后达成了初步共识,涉及海事物流、关税暂停、芬太尼合作这些敏感议题。当时贝森特作为美方谈判代表,全程在场,他肯定清楚,稀土问题虽然没明着当主议题,但一直是双方博弈的潜台词。
有意思的是,磋商结束后,中方代表李成钢特意强调了一句:“美方表达立场是强硬的,中方维护利益是坚定的。”这话里的意思很明白,中美之间的分歧还在,共识只是阶段性的。

贝森特当时回应说会谈“打下了坚实基础”,可转头没几天,就拿着块稀土磁铁出来喊话,这时间点卡得也太准了。
有经验的政治观察员一眼就看穿了:这根本不是什么技术突破的发布会,而是一场针对性的施压。贝森特心里打得算盘很清楚:中美接下来还要谈,尤其是在出口管制、产业链安全这些问题上,中国手里有稀土这张牌——不是说中国要卡脖子,而是中国的产业链优势摆在那儿,美国不得不依赖。现在突然抛出“本土稀土磁铁”,就是想告诉中国:别以为我们离了你不行,我们已经能自己造了,谈判桌上你们别太硬气。

可这算盘打得再精,也架不住漏洞太多。最明显的就是“早不造晚不造,偏偏现在造出来”的疑问。特朗普上台后就一直喊着“制造业回流”“稀土自主”,前前后后也投了不少钱,要是真有技术实力,早个三五年就该有动静了,怎么偏偏在中美经贸共识刚达成,下一轮谈判还没开始的时候,就“恰好”造出第一块?而且还是在贝森特视察当天“恰好”出炉,这巧合程度,比电视剧剧情还刻意。
更打脸的是特朗普自己之前的话。他早就吹嘘过:“以美国的技术,只要政府肯投钱,分分钟就能搞定稀土问题。”可这话喊了好几年,直到现在才拿出一块样品,这“分分钟”也太久了点。说白了,这就是特朗普政府一贯的套路:遇到问题先喊口号,实在没进展就造个“阶段性成果”出来撑场面,反正总能骗到一部分不明真相的支持者。

“卡脖子”的误解:中国的底线与美国的焦虑
贝森特在演讲里反复提“中国卡美国脖子”,这话其实挺可笑的,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中国从来没说过要在稀土问题上卡谁的脖子,官方早就明确表态:只要美国企业合乎中国的规定,正常办理手续,该出口的稀土一点都不会少。
中国所谓的“规定”,也不是针对美国,而是所有国家都得遵守的,比如环保标准、出口配额管理。稀土开采和加工对环境影响很大,中国之前因为过度开采,造成了不少生态问题,后来加强管理是为了可持续发展,这是每个负责任的国家都会做的事。

美国自己要是真有本事,早就能把稀土产业链建起来了,可他们不愿意承担环保成本,也不愿意花时间培育技术工人,一门心思靠进口,现在反而倒打一耙说中国“卡脖子”,这道理讲不通。
美国的这种焦虑,正在让他们陷入“越急越乱”的恶性循环。为了赶进度,政府不管企业有没有技术实力就盲目砸钱,结果钱花了不少,效果却寥寥;为了制造“突破”的假象,不惜搞出“一块磁铁撑场面”的闹剧,反而让外界看清了他们的短板。这种做法,不仅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还会让美国企业产生依赖心理,反正有政府补贴,谁还愿意沉下心来搞研发?

反观中国,一直抱着开放合作的态度。中国从来没说过要垄断稀土产业,反而欢迎其他国家一起参与,共同完善产业链。比如中国企业已经在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投资了稀土加工项目,就是想和其他国家一起分担成本、共享收益。可美国偏偏要把经贸问题政治化,把正常的产业合作说成“中国卡脖子”,这种对抗的心态,只会让他们在产业链竞争中越来越被动。
美国要是真的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与其花心思搞政治秀,不如沉下心来补全自己的产业链短板——只不过,这需要的不是特朗普式的吹嘘,而是实实在在的耐心和投入,这恰恰是现在的美国政府最缺少的东西。
参考资料:美财长这就吹上了:25年来首块美国造稀土磁铁,结束中国“卡脖子”
更新时间:2025-11-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