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国及其影响

潮新闻客户端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马东峰 贾 艳

苏秉琦先生指出:“古国指高于部落之上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距今5000年前后,古城、古国纷纷出现,中华大地社会发展普遍跨入古国阶段。”“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显示:古国时代可进一步细分为三个阶段,古国时代第一阶段为距今5800—5200年前后,古国时代第二阶段在距今5200—4300年前后,古国时代第三阶段大体相当于距今4300—3800年前后。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正处于古国时代第二阶段,其各方面发展到了可以称之为国家的程度。

良渚文化范围广泛,主要分布于环太湖约3.65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地区。从今天的行政区划上看,地跨浙江、江苏和上海,即我们通称的“江浙沪包邮区”。目前已发现1000余处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在面积大小、发现的遗迹现象和出土遗物方面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学者们认为,它们反映了当时的良渚存在着至少三个层级的社会结构——国家都城、区域中心和普通村落。

良渚文化重要遗址与聚落等级关系图

良渚古城即是整个良渚文化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是良渚古国的都城。重要的代表性遗址有莫角山、反山、瑶山、汇观山、姜家山等。

良渚古城结构分布图

区域中心是比村落更高一等级的社会结构。这些遗址中有壕沟环绕的土台、人工堆筑的贵族坟丘。周围往往聚集若干较小的遗址,形成各自的遗址群。区域中心的埋葬制度、随葬物品等都同良渚古城十分相似,这证明它们保持着某种密切的关系,良渚都城对它们有一定的控制力。目前所知的区域中心包括玉架山、福泉山、草鞋山、寺墩等。

玉架山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内,西距良渚古城20余千米,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首次发现了由六个环壕组成的完整聚落,揭示出了良渚文化社会的基本单元和结构,六个环壕应该代表了六个相关的氏族。该遗址入选“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玉架山遗址周边约2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经调查和发掘的良渚文化遗址已有20多处,这表明临平山的西部、北部地带存在着一个仅次于良渚古城地区的较大规模、较高等级的良渚文化中心聚落。

玉架山 镯式玉琮

福泉山遗址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是一处新石器时期人工营建的高台墓地。共发掘不同时期的墓葬150余座,出土各类文物2800余件。此外,还有良渚文化时期的祭坛、积灰坑和祭祀器物堆等。该遗址被誉为“中国的土筑金字塔”,是上海地区发现的最高等级的良渚文化聚落,为良渚文化在沪西的一个区域中心。

福泉山 玉琮

草鞋山遗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郊阳澄湖南岸。新石器时代遗存丰富,不仅为太湖地区古文化发展序列的建立提供了依据,也首次实证了原属“周汉”的玉璧、玉琮等玉器的确切年代应为良渚文化。其遗址规模、高等级大墓和丰富随葬品的发现,表明这是良渚文化在苏南的一个区域中心。

草鞋山 高节琮

寺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东北,原属武进市郑陆镇三皇庙村。发现了大面积的中心土台,多个良渚文化晚期高等级贵族墓地出土大量的玉琮和玉璧等,被学者称为“玉敛葬”。该遗址为良渚文化在苏南的又一个区域中心。

寺墩 出土大量高节琮全景

寺墩高节琮

花厅遗址位于江苏省新沂市西南,共清理墓葬87座,其中南区23座、北区62座。其中,北区墓地大汶口文化与良渚文化因素共存的现象,被学界称为“文化两合现象”,是该遗址最引人瞩目的发现。由此引发的北区墓主的文化属性、良渚文化北部边界的认定、大汶口文化与良渚文化的相互关系、区域文明化进程等问题,至今仍是研究热点。

花厅遗址出土的玉琮

玉琮是良渚先民首创原创的最引人注目的重器,象征着神权。方圆结合,呈立体筒形,上大下小,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天地宇宙观。其上下射面分别代表宇宙的上下界,与中界共同构成了良渚先民的多层宇宙构想;中央的射孔既是沟通天地的通道,也是旋转的宇宙中轴;外壁有四角和四个直槽表现四面八方。作为沟通天地、人神的法器,玉琮器表几乎都刻有神人兽面像(亦称“神像”)。“琮王”——反山M12∶98玉琮重约6.222千克,是迄今为止体量最大、品质最佳、雕琢最精美的良渚玉琮,上刻有八个完整的神像。琮寓意天旋地转、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早期成熟的宇宙观实物模型,也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文化标识。

反山出土的玉琮王

另一方面,环视整个良渚文化区域,琮无疑可视作聚落等级和规模的主要标志,在良渚文化的中心——良渚遗址,琮出土的数量最多、形制和质量最精。在良渚文化一千年左右的历程中,玉琮虽有从圆到方、从矮到高的粗略变化规律,但却始终在良渚文化玉礼器系统中居于最核心地位,成为权力和信仰的主要表征。

以玉琮为代表的良渚玉器寓礼于器,巧夺天工,对中国史前文明发展,乃至其后广为流传并传衍至今的东亚玉文化产生了广泛传播与深远影响,成为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考察良渚文化玉琮在同时代及其后的流变影响,即可知其独特的礼器角色和强大的影响力。其在中国史前文明中的扩散范围,北抵陕晋、南达广东、西北至甘青、西南到四川,范围可达大半个中国,为我们呈现出五千年前中国文明形成时期的辉煌图景。

良渚文化始创的玉琮不仅出现在广东石峡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山西陶寺文化、陕西石峁文化、甘青齐家文化等,良渚文化玉礼器也成为商周玉礼器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四川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江西新干大洋洲、山西北赵晋侯墓地、湖北曾侯乙墓等都发现良渚或良渚式玉琮。无怪乎,张光直先生曾大胆断言,中国的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存在过“玉琮时代”,足证玉琮对于良渚文化乃至中国先秦史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影响范围图示

东周以后,玉琮的礼器地位衰落,但仍可见于西汉的河北满城刘胜墓、陕西凤翔“北畤”、明定陵中,也能在宋代的青瓷琮式瓶、清代乾隆皇帝所好的“辋头”中觅得踪影。现当代,玉琮的魅力在G20峰会的国礼——肖像印章,第19届杭州亚运会的奖牌、火炬和吉祥物中得以延续,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叙事的连贯性和创新性。

流散海外的良渚古玉从另一方面体现了良渚文化的影响力。20世纪初,良渚玉器——尽管当时尚未被认定为出自独立的新石器文化,但因其形制优雅、表面精磨细致、纹饰古奥神秘且价高、便携,而受到藏家的青睐,包括良渚玉琮在内的大量中国古物流散欧美。初步保守统计,约有二三百件良渚文化古玉流散至30个机构,以美国为大宗,另涉及英、法、瑞典、瑞士、加拿大等国。

美国弗利尔艺术馆所藏的良渚文化玉器被专设在第一展厅,并题为“良渚及其遗产”(Liangzhu and its Legacy);共藏有20多件玉琮,器型纹饰、涵盖时代均较为全面丰富。

美国弗利尔艺术馆所藏玉琮

美国弗利尔艺术馆所藏玉琮 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提供

大英博物馆藏有丰富的良渚古玉,亦设展厅——位于33号南亚与中国藏厅(Room 33)予以展示;‌其中高达49.5厘米的玉琮为目前所知同类器中第二高者。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高琮

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的高琮刻有11个神秘的符号,其中即包括“鸟立高台”符——与良渚博物馆第三展厅所见的刻符大玉璧相似。

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的高琮

图片由良渚博物院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历史   古国   文化   遗址   礼器   聚落   福泉   区域   中国   都城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