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澳半年少卖了218万箱,低度潮饮之王困于“微醺”时代


2025年9月,百润股份的一则公告在资本市场激起涟漪:百润股份控股股东刘晓东以九折价格协议转让6300万股予温州富商刘建国,套现14.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公告背后,是百润股份交出的惨淡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百润股份营收14.89亿元同比下降8.56%,净利润3.89亿元同比下降3.32%。其中,贡献88%营收的锐澳(RIO)鸡尾酒销量同比减少218万箱,成为百润股份业绩下行的主要推手。

这并非锐澳首次遭遇危机。2014年凭借《奔跑吧兄弟》等综艺影视剧植入,锐澳以“年轻人聚会必备”形象横扫市场。彼时,百润股份销售费用从2014年1400万元飙升至2015年9.22亿元,换来营收107%的暴增。

但泡沫迅速破裂。彼时有媒体报道称,2016年因市场库存积压严重、竞品价格混战,有行业人士发现百润部分渠道货龄高达14个月(保质期仅18个月),当年百润股份业绩断崖式下跌,公司预调酒收入降至8.13亿元,导致公司的营收骤降60.64% ,直至三年后才慢慢恢复。


但未曾料到“十年轮回”,锐澳再次站在十字路口。只是这一次,危机来自消费生态的深层变革。


网红“过气”了

年轻人还喝RIO吗?如今,低度酒已成为传统白酒企业“征服”年轻人味蕾的不二法门,RIO在十几年前便已先行一步,其3.8度的低酒精度设计,甚至让不少年轻人把它当作饮料来喝。

从诞生到爆火,RIO的主要消费群体一直是年轻人。然而,年轻人的饮酒偏好一直在变化,当年喝RIO的年轻人也逐渐步入职场。



在广州连锁便利店的冷柜前,磨砂玻璃瓶装锐澳已难觅踪迹。“销量差就不进货了”,一位店主对《消费者报道》坦言。而在大型商超,锐澳被挤至货架边缘,让位给精酿啤酒等新品。29岁的罗莎莎翻出11年前的蓝玫瑰味锐澳发在小红书,引发集体怀旧:“这包装现在看不到了”“以前老火了”。但当下的年轻人,却用脚投票转向了新欢。

在《消费者报道》的相关报道中,锐澳不仅“过气”,而且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对手。30岁的广告从业者莫倩转向精酿啤酒:“IPA风味更醇厚”。还有00后于欣在家庭聚餐中接触原浆啤酒后,彻底放弃果味酒。

对此,酒类分析师蔡学飞指出了锐澳当前正面临的三重困境:“性价比不如啤酒,8元价位带缺乏竞争力;精酿、茶酒等替代品以‘健康自然’概念分流;年轻人追求个性化,锐澳的‘新鲜感’红利消失。”

同时还有市场观点指出,锐澳的度数和包装都指向女性消费者,使得市场客群有所局限。

另据蓝鲸财经以前的报道,有超市工作人员表示,相比燕京啤酒,RIO货架更新并不快。“一般男消费者喜欢喝啤酒比较多,很少选择RIO的酒;酒量比较大的女孩喝它像喝水,也不爱喝,加上商品本身价格偏高,在楼上写字楼的上班族也很少买,所以卖得慢。”

另一方面,百润股份采取的自救策略也未能奏效。2023年强爽系列凭借8度酒精“易上头”的反差体验走红,但头晕等副作用遭诟病;今年8月推出12度花果香小酒试图覆盖更广人群,天猫月销仅数百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评论:“消费者心智中锐澳等于‘微醺’,高度数产品反稀释品牌认知。”

而渠道转型滞后更加剧了企业的市场危机。当华润、茅台纷纷牵手美团、京东开拓即时零售和其他新兴渠道时,锐澳89%收入仍依赖传统的线下经销体系。

2025年半年报显示,期内新增经销商423家、减少223家,期末经销商总数达2268家,较期初净增200家。不过,经销商净增并未带动营收增长,侧面反映出渠道扩张的效率仍需提升;销售渠道方面,今年上半年,其线下渠道占比89%,营收同比下降了9.63%;线上渠道占比约11%,营收同比小幅下降了0.57%。

很显然,在线上消费火爆的新零售模式下,锐澳的线上渠道营收占比长期低位徘徊。这一现象背后,是预调鸡尾酒的品类特性与线上渠道特性错配的必然结果:预调鸡尾酒属于“即时性、低单价、重物流”品类,消费者更倾向于线下即时购买(如便利店、商超),而线上渠道的物流成本、仓储成本较高,且无法满足“即时饮用”需求,导致线上渗透率难以提升。

对此,有业内人士直言:“锐澳在线上布局的滞后,限制了产品触达年轻群体的场景和机会。”


微醺市场的“围城”

锐澳的困境也是低度酒市场的镜像。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年轻人已占白酒消费的34%;据里斯咨询报告测算,年轻人酒饮市场规模达4000亿。然而市场扩容伴随残酷洗牌。

资本狂热期催生的贝瑞甜心、十七光年等众多新消费品牌,如今部分产品在零食折扣店以三折价格“清仓”;可口可乐、农夫山泉跨界产品却难掀波澜。有数据显示,在预调酒赛道,RIO市占率最高达89.9%,但行业第二梯队集体失声。

事实上,低度酒饮品之所以很难再出现强势的领导品牌,与这个品类面临着市场培育度低、产品定位不清晰、同质化竞争明显,以及大部分新晋玩家缺乏供应链整合能力等有关。

以RIO为例,在2016年预制鸡尾酒行业陷入竞争内卷的高峰期后,百润做了一个大胆的创新,推出“微醺系列”,并通过高举高打的方式占领市场。其核心是主打更低酒精度和更多的水果口味,把预调酒的使用场景从夜场变为一个人在家当饮料或佐餐喝,把一个小众潮品类,变成了一个相对大众的品类,还拓展了女性消费者。



但也从这时,业内开始感知到预调鸡尾酒这一品类与功能饮料类似,产品有成瘾性、需要通过密集广告来塑造消费心智,并且依托渠道的广泛渗透,可以带来更高毛利的收益。

RIO虽然获得了营销层面上的成功,但也付出了巨额的销售费用——一直以来高企的销售费用一直是这家公司屡屡被人诟病的地方。在2023年,销售费用就达7亿元以上,占同年销售净利润的90%。

对快消品市场而言,靠销售费用砸出来的是大量的一次性尝鲜需求,会导致终端渠道库存紧张甚至卖断货。因此,百润股份在2015年后半段面临尝鲜性需求退散以及渠道库存积压严重的困境。

由此可见,所有大单品发展到一定规模不可避免会遇到产品生命周期的问题,这就要求入局企业要加大产品研发投入,不断地推新品承接增长,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

但就品饮汇了解,如今,“同质化严重”成为众多低度酒品牌商最为头疼的问题。如今,市面上常见果酒、苏打酒等众多细分品类中都涌现了多个品牌,且品质、口感大多极为相似。

而低度酒行业中流行的代工模式导致产品高度雷同,四川某酒厂负责人就称:“代工厂接数十家订单,配方大同小异。”这使企业陷入恶性循环——缺乏定价权,利润被渠道分食。更严峻的是,餐饮渠道被啤酒巨头把控,低度酒难获终端支持。

而最关键一点,低度潮饮当前需要讲清楚“低度酒到底是什么?”

酒业营销专家肖竹青认为,“年轻人反叛的是高度酒背后的权力逻辑,要的是悦己与自由。”但锐澳们尚未找到承接需求的路径。


破局者的启示

微醺市场并非没有亮色。四川威兰特食品2019年创立“果小酒”品牌,2025年预计销售突破3亿元。其创始人倪伟的“双轮战略”值得玩味:在丹棱、平武等水果产地自建工厂,把供应链成本压降15%;线上通过抖音短视频推广销售实现年销过亿,线下快速入驻罗森、711等2万家门店。

“用新鲜水果发酵提升口感,用供应链优势保障性价比”,倪伟接受媒体采访时总结道。

在清酒赛道,鲸裕的突围更印证场景化创新的力量。该品牌以“解麻解辣解腻”为核心卖点,精准切入火锅烧烤场景,15°纯米清酒与6°气泡清酒双线布局,配合体育营销(如冠名NBL篮球联赛)实现日销3万瓶。其抖音话题突破12亿次,线上线下联动构建“赛事热度→到店消费”闭环,2025年以87%年复合增长率斩获沙利文认证的 “全网清酒品类销量第一”。

威兰特与鲸裕的共性在于:打通“产品-场景-渠道”价值链。对此,四川省果酒协会周劲松解读出低度酒“突围”的三大关键:一是技术突破,如将鲜食水果转为酿酒专用品种提升品质;二是场景重构,从“Z世代”扩展到多元消费场域;三是渠道融合,拥抱即时零售与兴趣电商。

由此可见,微醺经济并未退潮,只是换了主角。

“问题不在微醺,而在于锐澳能否跳出路径依赖”,有PE投资人如此表示。从大单品到多矩阵,从重营销到重体验,从渠道铺货到场景营造,低度酒的竞争正进入深水区——毕竟俘获年轻人靠的是奇迹,而留住年轻人需要永不停息的进化。


本文同步刊发公众号《品饮汇观察》,文中信息来源于各媒体和品牌公开报道,图片均来自网络、官微、电商平台等,如无意中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美食   半年   时代   渠道   年轻人   品类   市场   股份   消费者   鸡尾酒   品牌   产品   啤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