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平城南的混凝土碉堡 露出3个观察孔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南墙外,遗存有一座混凝土碉堡,曾因多半被埋、位置隐蔽而鲜为人知……近日,有文保志愿者发现,相关部门对碉堡周边进行清理整治,让被埋多年的碉堡以清晰面貌示人。但这座建筑文物的背后,却依然存在诸多未解之谜。

雕塑园前碉堡,位于京港澳高速公路与抗战雕塑园之间的绿化带内,在2013年公布为普查登记文物时,因周围地势逐年升高,碉堡多半已被土掩埋,只露出高约1米的顶部,其平面呈马蹄形,故有人称其为“铁蹄碉堡”。

整治前的碉堡,范纪萍拍摄于2023年

近日,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范纪萍,途经雕塑园前碉堡时惊讶地发现,相关部门对碉堡周边的泥土进行清理,有3个观察孔显露出来,曾经的“地堡”终于亮出真容。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碉堡是利用混凝土分层浇筑而成,外形浑然一体、敦厚坚固,相关部门为其重修墙圈,并对碉堡周围、墙圈内的泥土适度清理,让被埋多年的观察孔和出入口显露出来,3个观察孔分别面向东、西、南3个方向,均为外宽内窄的“八”字形,这让藏身在碉堡内的人,能获得较为开阔的视野。

清理整治后(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宛平街道办事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今年正值抗战胜利80周年,他们从2月开始动工,对雕塑园前碉堡进行环境整治,施工于5月底完工。

据北青报记者观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于7月8日面向公众开放,截至9月28日观展人数已突破100万人次,带动了雕塑园前碉堡附近的人员流量,时常有人上前观摩碉堡并拍照,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文保标识上仅显示“雕塑园前碉堡”,并未注明其始建信息。这座碉堡建于何年?为何建在此地?究竟是侵华日军筑造、还是中国军队修建?让人不得其解。

北青报记者查阅《丰台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看到,雕塑园前碉堡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但没有更详细文物说明。随后,北青报记者就碉堡的始建信息先后致电丰台区文物管理所、宛平街道办事处相关办公室,也未能得到答案。

据统计,在卢沟桥、宛平城附近现存四座碉堡,均在2013年公布为普查登记文物,分别为:雕塑园前碉堡、文字山碉堡(两座)、卢沟桥西射击场路碉堡。同样是以地理位置命名、同样缺少始建信息,为这些建筑文物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文保标识(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卢沟桥、宛平城是七七事变爆发地,这周边幸存的四座碉堡,虽然都是尚未核定公布为文保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但其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不容忽视。”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表示,文物部门在历史信息匮乏的情况下,对幸存碉堡做到应保尽保,为日后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实物基础,仅以地理位置定名,是信息匮乏情况下的稳妥之选。

刘卫东强调,明确的始建信息,是建筑文物的重要元素,但在历史研究中存在的“贵远贱近”倾向,导致我们对一些近现代建筑反而缺乏认知,不仅历史资料匮乏,也没能及时进行口述史调查。他认为,历史调研并非文物部门的专利,应该动员社会力量,如搜集知情者的口述,利用高校的研究资源,针对卢沟桥、宛平城附近的碉堡设立研究课题,广泛搜集历史资料进行比对研究,或从建筑形制、材料成分等方面入手,通过多学科合作研究破解碉堡文物的历史谜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历史   碉堡   城南   混凝土   文物   北京青年报   卢沟桥   雕塑   记者   建筑   信息   丰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