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现金存取不用再解释?银行和老百姓的‘拉扯战’终于松绑了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昨天(2025年8月4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和证监会突然甩出一份新规征求意见稿,名字长得能当绕口令——《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

名字虽然和2022年那份被“暂缓”的旧规一模一样,但内容却暗藏玄机,尤其是关于现金存取的那条“魔鬼条款”,终于被拿掉了。

还记得三年前吗?

2022年初,同样是这份文件,里面白纸黑字写着:个人存取5万以上现金,必须向银行说明钱从哪来、往哪去。

结果民间直接炸锅,网友集体吐槽:“我自己的钱,取个现金还要写小作文?”更魔幻的是,有些银行柜员像审犯人一样追问细节,哪怕你老实交代“这钱是卖二手车的”“是老家拆迁分的”,对方可能还会一脸怀疑地要求再补个证明。

一来二去,普通人取钱反倒像在自证清白,搞得大家怨声载道。

后来监管大概也扛不住舆论压力,文件才撑了一个月就被紧急叫停,但诡异的是——银行私下却把这套操作“偷摸”延续了下来。

你去柜台取5万,柜员依然会熟练掏出那张表格让你填用途,仿佛2022年的暂缓令只是个幻觉。更绝的是,有些银行连企业客户都不放过,取现超过5万也得交代流水,搞得老板们直呼“取自己的钱比贷款还难”。

而这次的新规,终于把这根“刺”拔了。

白纸黑字写明:以后存取5万现金,银行只需要登记基本信息、留个身份证复印件就行,不用再逼问资金来源或用途。换句话说,老百姓的现金自由总算回来了——至少理论上如此。

不过别高兴太早,魔鬼藏在细节里。新规里留了个活口:如果交易“存在异常”,银行还是有权让你说清楚钱的事儿。

什么叫“异常”?文件没细说,可能得看银行心情。比如你平时账户就几千块流水,突然要取50万现金,柜员大概率会多问两句;但如果你是个小老板,日常资金进出频繁,可能就能轻松过关。说白了,规矩松了,但银行的“自由裁量权”还在。

这场长达三年的“存取款拉锯战”,表面看是反洗钱技术和民众便利的博弈,背后其实藏着更深的矛盾:金融监管想堵住漏洞,但普通人的隐私权和金融体验却成了代价。

现在新规往后退了一步,算是给老百姓让了利,可银行的风控压力并没消失——未来会不会换个方式“卡”用户?比如用“风险提示”“人工审核”之类的软性手段拖慢流程?谁也说不准。

唯一能确定的是,这份征求意见稿离落地还有段日子,期间估计少不了银行和用户的又一轮battle。但至少这次,监管终于听懂了那句最朴素的抱怨:“我的钱,真的只是我的钱。”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7

标签:财经   老百姓   现金   银行   白纸黑字   客户   文件   征求意见   普通人   交代   金融监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