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
蜀汉有五虎上将,即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并非全属小说家言,陈寿著《三国志》,在《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并列合为一传,但未使用“五虎大将”这一称号。该称号最早见于元代戏曲和《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明确记载。
蜀汉五虎上将以其非凡的武艺和传奇的经历,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他们追随刘备,驰骋疆场,为蜀汉政权的建立与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温酒斩华雄的关羽,单骑救主的赵云,怒吼长坂坡的张飞,大破曹操的马超,力斩夏侯渊的黄忠…… 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历经千年,依然在民间口口相传。然而,英雄终有落幕之时。当他们告别叱咤风云的战场,归于尘土之后,他们的墓地便成了历史与后人对话的窗口。

五虎上将
关羽,生于160年,刘备称王后,拜前将军,220年败走麦城,最终和长子关平、都督赵累被潘璋的司马马忠擒获,与关平于临沮被害,享年60岁。
关羽墓地有四。
其一为洛阳关林,为关羽首级葬地,现存清代建筑。
不过,1979 年夏季,洛阳偃师佃庄镇关庄村遭遇特大暴雨,一座黄土冢因雨水冲刷发生塌陷。当地文物部门随即展开抢救性发掘,墓中出土了一颗保存完好的人头骨,还有象牙酒杯、珍珠、双珠币等陪葬品。墓室的石门上雕刻着虎头纹饰,同时还发现了刻有 “汉寿亭侯,武安王协天护国大将军关帝之墓” 的残碑。结合当地村民世代相传的说法,以及墓葬规格和文物特征,考古专家推测这座墓可能才是安葬关羽头颅的真正墓葬。而此前一直被当作关羽首级安葬地的洛阳关林,并无头骨等直接物证佐证。不过这颗头骨当时被考古队带走后,后续未对外公布发掘报告和具体去向,成了未解之谜。
其二为当阳关陵:关羽身躯葬地,明代按皇帝陵制修建,有乾隆赐匾,位于湖北省当阳市,埋葬关羽无头身体。
20 世纪 60 年代,当阳关陵的封土上出现了明显的盗洞,为避免墓中文物遭到进一步破坏,考古人员开展了抢救性发掘。这座墓葬为砖石结构,整体不算复杂,考古人员在墓室尽头发现一口用四根铁链悬挂在空中的古棺,这种 “悬空棺” 的葬法在三国时期极为罕见。不过棺内几乎空空如也,没有传说中的青龙偃月刀等贵重陪葬品,仅留存一具无首遗体,这也与关羽身首异处的历史记载相吻合。对于悬棺的用途,有观点认为是为防潮防腐,也有说法称是孙权因杀关羽心存愧疚而采用的特殊安葬礼仪,至今尚无定论。
其三为山西解州衣冠冢,关羽故里纪念地。
其四为成都关羽墓(衣冠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蜀汉时期为祭祀关羽所建的衣冠冢,仅存放遗物,无尸体。未被挖掘,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完好。

当阳关陵
张飞,生年不详,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后,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221年,张飞因为暴而无恩,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
张飞墓地有二。
其一为四川阆中,张飞身躯葬地,墓坐北向南,全用黄沙土垒成,隆然高起,宛若一座椭圆形的山丘,墓周全用长方形石条垒成花墙。
其二为重庆云阳,传说张飞头颅葬地。相传三国时期,张飞在阆中被部将范疆、张达杀害,二人取其首级投奔东吴,行至云阳时,听说吴蜀讲和,便将其首级抛弃江中重庆市民政局。后来,张飞的头颅被一位渔翁打捞上岸,渔翁受托将其头颅葬于云阳县城对岸的飞凤山麓,当地百姓还修建了张飞庙(名为显忠庙)纪念他,因此有了张飞 “头在云阳,身在阆中” 的说法。
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修建宿舍时,考古发掘了一座数百年来传为张飞墓的古墓。早在明代开始,这座圆形土坟丘就被传为张飞墓,《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等文献还沿袭了这一说法。而且这一带曾有纪念张飞的桓侯祠,旁边的巷子也得名桓侯巷,而张飞的谥号正是桓侯。
1966 年,当时的四川医学院在医院内施工时,就触及了这座古墓的墓门,还挖出了带有 “玉恒二年” 年号的墓砖,到 1985 年,相关部门对这座墓葬正式展开发掘。
此次发掘出土了数十件具有少数民族特征的陶俑,还有金饰、铜扣饰、青瓷罐等物品,更关键的是发现了带有 “太康”“玉衡”“玉恒” 等纪年的砖块。这些文物明确证实,这座古墓建成于公元 341 年 - 347 年的成汉时期,墓主人是当时成都少数民族统治者賨人,和三国时期的张飞没有任何关系。

疑似张飞墓
马超,生于176年,221年,刘备称帝后,马超官至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222年,马超病逝,享年四十七岁。
马超之墓有二。
其一在陕西勉县定军山附近,被认为是真墓。
其北依雷公山,南临汉江河。在勉县城西两公里处的108国道旁,隶属于武侯镇继光村,与武侯祠相距约1公里。
马超墓冢南北向,呈长方形,覆斗型。墓基周围56米,冢高约3米。墓前竖一石碑,内容与前碑同,系同时刻立,较短小窄薄。墓家为汉制覆斗型,周长90米,冢高8米,蔚为壮观。
根据史料记载:清代时马超墓周围植有苍松翠柏,但如只剩荒冢高坟。1935年左右修汉惠渠时,马超墓的甬道被打开,发现铁刀一把,怕墓内有暗器,无人敢进,旋即封闭。
2011年《汉中日报》文物工作者曾对马超墓组织发掘,马超墓开墓顶之后发现:格局与砖石均系汉代,且与史书记载相符,史学界亦无异议,故马超墓系真无疑。
其二,位于成都市新都区马超村。
据记载,此马超墓坐北朝南,封土高约 6 米,直径约 12 米,墓后有环状土丘,墓室宽约 3 米,深约 10 米,内有石门、石案、石棺台等,雕刻精美。但在六七十年代,马超墓遭到彻底破坏,墓石全被取空,仅存墓后环状土丘及碑刻两通。1989 年两块碑石被迁到升庵桂湖,现立于桂湖碑林。

马超墓
赵云生年不详,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建兴元年(223年),刘备病逝后,赵云由征南将军迁为镇东将军,并封永昌亭侯。镇东将军属四镇将军,在蜀汉武将体系中地位高于四征将军(如征南将军),仅次于骠骑、车骑等重号将军,与魏延的镇北将军同级,但低于关羽、张飞等。229年,赵云去世。
赵云墓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城东1公里银屏山下,该墓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四周有石砌女墙,古柏森森。
史料记载,赵云曾在大邑锦屏山御羌多年。因蜀汉有“赐葬大臣于生地或主要活动地”的葬制,所以赵云去世后,后主刘禅“敕葬赵云于成都锦屏山之东(今大邑县锦屏山麓),建立庙堂,四时享祭”。
在六七十年代时,有人不分白天黑夜地轮流掘墓,“一共挖了三天,就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刚挖出来的坑,被雨水带着泥土冲进去填平,到最后什么都没有挖到,“到第四天大家放弃的时候,雨居然就停了”。
大邑县文管所所长刘红彬说,赵云墓从来没有被挖掘过,今后也不会主动进行挖掘,这是我国的文物保护法所规定的,古代墓葬只能是被动式挖掘。

赵云墓
黄忠(生年不详,—220年),南阳人,字汉升,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破益州刘璋。219年,定军山之战中,黄忠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拜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加封后将军,赐关内侯。220年,黄忠病逝。260年,追谥为刚侯。
黄忠墓在成都西郊营门口乡黄忠村。
史料记载黄忠死后安葬何处,《三国志》没有说明,但他卒于吴蜀夷陵之战发生以前,故乡南阳当时又被曹魏占据,自然应该葬于成都。至于墓茔的具体地点,由于一千余年来史志失载,后人难以确知。
1825年,当时地名叫“鸡矢树”的农民耕地时发现一块书有“黄刚侯讳汉升之墓”的墓碑,几根人骨、一把剑和一块玉,当即告知地主刘沅。墓碑上有“讳汉升”,大概是唐宋以后人们为黄忠修葺坟墓时所立,这表明此处应该就是当年黄忠安葬之地。
1965 年,一条公路要从黄忠墓区穿过。于是,在当时的建设热情下,黄忠墓不得不为现代化建设让地,于是,黄忠墓被挖掘,献出了园区的柏树、土地和砖石。
2003 年,黄忠村土地全被征收,黄忠祠、墓均不复存在。如今,黄忠墓原址已经成为一个居民小区,此地唯一能证明与黄忠有关的物件,就是街边一块孤零零的水泥碑,上面仅用一块木板写着“黄忠祠墓旧址”,以此作为标识。
水泥碑对面是现代化的商铺,后面是热闹的大街和小区楼房,停满了汽车,根本找不到任何和黄忠墓或黄忠祠有关的东西。
2018 年,金牛区人民政府在黄忠墓、祠的原址修建了黄忠祠游园。游园入口有仿古汉阙,园内塑有黄忠像,墙面上还有讲述黄忠生平大事的浮雕,向公众普及黄忠及三国文化。

黄忠街
蜀汉五虎上将的墓地,不仅是他们肉身的归宿,更是他们精神的寄托之所。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马超的骁勇、赵云的忠勇、黄忠的老当益壮,这些精神品质在他们的墓地中得到了延续和传承。这些墓地,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承载着后人对英雄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
更新时间:2025-11-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