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洛阳这些博物馆,一起见证曾经的“国之重器”

看着今日的繁荣富强

你是否想过——

三千年前,洛阳的青铜匠人

是如何在熔炉中锻造“国之重器”?

感受今日的衣食无忧

你是否想过——

一千四百多年前,隋唐大运河

如何用粮船支撑起军事后勤保障的“脊梁”?

历史的长河奔涌不息

在洛阳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辙痕

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些珍藏着

往昔辉煌的文明宝库

解码洛阳的“军事基因”

1

洛阳博物馆

战国铜剑见证军事装备发展

“繁阳之金”铜剑(战国)(上)

“吴王夫差”铜剑(春秋)(下)

铜剑:这些保存完好的铜剑,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反映出当时的军事装备水平和冶炼技术。是研究战国时期军事作战方式的重要实物资料,让我们得以窥探那个时代的战争风貌。

2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青铜戈开启军事智慧之门

青铜戈

青铜戈:是中国成体系的早期青铜兵器代表。其戈头与木柄的复合结构,实现了“攻防一体”的设计,这种理念与现代步枪的“模块化”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就像现代步枪可以根据不同作战需求更换枪管、瞄准镜等部件,青铜戈的戈头和木柄也可以根据实际战斗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更换,展现出古代军事智慧的超前性。

夏代嵌绿松石玉钺

玉钺:它不仅是实用的兵器,更是权力和军事指挥权的象征。正如今天三军仪仗队手持的指挥刀,它们并非用于杀敌,而是代表着一国军队的威严、纪律与形象。从玉钺到仪仗指挥刀,这种对权威的象征表达跨越数千年,精髓未变。

3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运河漕船,后勤保障的“盾”

运河一号古沉船

漕运古船:船体采用“平底沙船”设计,这种设计使其能够承载千石粮食,并且很好地适应运河浅滩的地形,在古代战争中,前线军队的粮草供应至关重要,这种漕运古船按照“军粮优先”的漕运原则,为前线军队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多次在关键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炭化粟米

含嘉仓炭化粟米:科学检测证实,这就是唐代的粮食。史载含嘉仓仓城能储粮数百万石,粟米从仓窖到运河,一套庞大而高效的古代“军事供应链”清晰可见。

4

洛阳古墓博物馆

多元军事风貌的生动呈现

唐代武士俑

唐代武士俑:唐代武士俑造型生动逼真,他们身着铠甲,手持兵器,有的还配有战马,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军队的装备和形象。通过研究不同时期、不同身份武士俑,我们可以了解唐代军事制度的变化、军队的服饰装备特点以及社会对军事力量的崇尚程度。

唐代武士壁画

武士壁画:这些武士壁画生动描绘了武士的形象、服饰和武器装备,展现了当时文化背景下的军事风貌,对于研究古代军事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今天

走进洛阳的博物馆

透过件件瑰宝

了解先人的家国情怀

智慧勇气

也在自己心中埋下一颗

“开创未来”的种子

点亮文末

让更多人看到吧!

关注我们

Follow us

加星收藏,每天好看

—END—

部分来源:洛阳市文物局、河南日报

统 筹:张人杰

主 编:孙梦雅 责 编:裴真真

编 辑:文 博 校 审:思 梦

觉得好看,请点

~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9

标签:历史   洛阳   博物馆   见证   武士   唐代   军事   青铜   漕运   运河   粟米   军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