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环球网、光明网】等(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星光情报站
编辑|星光情报站
你觉得价值50万的间谍,是否真的存在?
听到这个问题,你是否会全身一激灵,然后否认。
很多人觉得,间谍都是电视剧里才有的东西,现实中没有。

然而,我要告诉你一个真相,这类出卖国家机密的间谍真的存在!

而在这个时代,“海归”中的间谍人数持续上涨。
最近又一例海归间谍被抓的案例细节全曝光,再一次深深提醒了人们!

今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

大家都知道,国家安全终于泰山,无论是信息安全还是政治安全,我们都应该严格守好防线。
然而,在10月22日,保密观在社交平台揭露的一起间谍案件,可谓是触目惊心。

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郝某,是我某重点国家部委的干部。
具调查,郝某是在日本留学期间,因要办理赴美签证前往签证大厅。
当时的他前途光明,没人能想到,这扇使馆大门会成为他人生崩塌的起点。

在办理签证手续时,繁琐的步骤令郝某十分烦躁。
而这,也让他吸引了“恶魔”的到来。
当时的工作人员告诉郝某,要进行资料审核。

不久后,一位名叫泰德的美驻日本使馆官员通过电话联系到了郝某。
而泰德则通过请吃饭等方式与郝某逐步密切关系。

说到这里,就有网友要问了:“怎么就会那么轻易去相信一个从前不认识的人呢?”

实际上,刚开始的时候郝某也曾因这种突然而来的“熟络”怀疑过。
毕竟没有人会突然对一个人那么好。

但泰德每次都对郝某十分诚恳,还坚持不懈。
此外,泰德还邀请郝某帮助撰写论文,承诺支付“稿费”。

这种有付出的“报酬”更加符合常理,而郝某的也答应的泰德的要求。
就这样,在密不透风的攻势下,郝某的心理防线一步步瓦解,逐渐信任起泰德。

这段过程十分长久,转眼间,泰德的任期就要结束。
而在泰德任期结束前,又将同事李军介绍给郝某。

这之后,李军代替了郝某,双方继续保持合作关系。然而,郝某并不知道,一个巨大的阴谋,正等待着他。

终于,时间到了郝某即将回国之前,此时的李军才亮明了他的真实身份——美国中央情报局东京站人员。
他凭借和郝某往日的交情,对郝某实施了策反,要求郝某回国后向他传递消息。

郝某随即表示同意,而后来的一切,便顺理成章。
在郝某回来后,按照他们的要求设法进入了我国部委工作,在境内与中情局人员多次秘密接头,提供情报并获得“报酬”。

而在国家安全机关发现了郝某后,很快就对其开展了调查。
最终,法院以间谍罪判处郝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法槌落下的那一刻,郝某的人生彻底破碎。
而在此案刚被爆出后,还曾有网友疑惑:“境外人员究竟是如何策反我们国家的人的呢”。

在审理郝某案件时,他们的手段才逐渐被郝某描述出来。
原来,境外哪些邪恶的情报机关会将目标放置在我们国家留学的学生中,这些学生涉世未深,还十分天真。

并且,他们的政策十分狡猾,利用签证办理环节的繁琐,用帮助的接口去接触“有希望”突破的学生。

他们以帮助办理签证环节的工作人员身份出现在学生身边,瞬间就能获得学生的初步信任。
再加上他们会对这些“目标”进行“怀柔”政策。

日常生活中,邀约吃饭,付钱旅游,赠送贵重物品这些都是他们策反“目标”的常用手段。
而在获得信任后,他们便会表明身份,趁机对“目标”进行游说策反。

由此可见,这些间谍组织的诱惑往往披着 “友谊”的外衣。
所以,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绷紧国家安全这根弦,绝不触碰红线。
郝某这个案件不仅将境外人士的手段展露无疑,同时,也带给了我们一些警惕。

间谍不会因我们的打击而消失,而这,更要求我们保持警惕不松懈。
而郝某的这个案件,也让多数网友意识到风险就在我们身边:
“原来策反不是电视剧情节,就藏在日常小事里”。

还有部分有留学经历网友,则分享类似 “被陌生人热情搭讪” 的经历,呼吁大家 “多和家人朋友沟通,不要独自应对可疑情况”。

另外,还有一部分网友表示郝某被逮捕大快人心,并且认为
“公开境外人士的手段就是最好的防范”。

而这件事情的败露,也让人想到了董明珠曾说过的那句话。
在一次公开发言时,董明珠直言:
“在人才培养中,我们绝对不使用一个海归派,因为海归中有间谍,由于我们无法分辨,所以我只能保守的选择培养自己的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当初董明珠说出此话,曾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而此时,却有不少网友开始认同起了她那段话。
毕竟,根据以往的经验,任何国家的衰落或动荡,往往始于安全防线的崩塌。

只有国家安全稳定,人民的生命才能得到维护。
而一旦安全出现漏洞,遭遇外部势力破坏或间谍活动渗透,普通民众的生活也会直接受到冲击。

这些事例告诉着我们,境外势力可能以 “志愿者”“研究员”“媒体人” 等身份接触普通民众。

他们通过赠送礼品、提供资助等方式,诱导“目标”泄露工作单位的敏感信息。
在不知不觉中,让一些人成为了“帮凶”!

然而,我们也需避免过度恐慌,以理性、科学的方式构建 “人人有责、人人尽责” 的国家安全防线。

或许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间谍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并且许多的诱惑正不断的向我们袭来。
但国家信息安全是维护国家主权、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的基石。
而在个人,我们也应该守住本心。

只有将国家安全意识融入每个人的日常,才能筑牢不可突破的安全屏障。
在面对诱惑时我们应该坚决说不,面对威胁也绝不屈服,用自身行动守护国家安全!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环球网、光明网等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