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李娜,儿女双全,退役后美了许多,身家过亿不愁工作

聊起中国体坛的“国民级”人物,掰着手指头数,姚明、刘翔,女运动员里,李娜绝对算一个。最近大家在网上看到她,是不是都有点恍惚?照片里那个穿着时髦、妆容精致、笑得一脸云淡风轻的女人,跟我们记忆里那个在场上龇着牙、汗流浃背、大腿肌肉梆硬的“娜姐”,好像不是同一个人。

很多人开玩笑说,退役是最好的医美。这话搁李娜身上,还真有几分道理。43岁的她,确实比运动员时期“美”了太多。 皮肤白了,人瘦了,以前为了比赛方便剪的短发,现在也留长了,烫着时髦的卷儿,往那一站,妥妥的时尚辣妈。

前阵子她在一些时尚活动上露面,那一身行头,加上那份从容,很多人都说“不敢认”。网上立马就有了“整容”的猜测。这事儿吧,我觉得得两说。李娜自己也回应过,说就是化了妆。你想想,当运动员那会儿,风吹日晒的,谁有工夫天天涂脂抹粉?比赛一打三四个小时,什么精致妆容都得变成“泥石流”。她那身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肌肉,那都是荣誉的勋章,是她硬生生从罗兰加洛斯和墨尔本公园的红土、硬地上拼回来的。

现在退役了,不打比赛了,强度下来了,自然就白了、瘦了。加上有了专业的造型团队,学会了穿搭和化妆,整个人的气质能不变吗?我们不能用过去那个“战场”上的标准,去框定她现在生活里的样子。

聊到李娜,就绕不开她那个著名的“单飞”。这在当年,可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时间拉回到2009年,那时候的中国体育,还是举国体制的天下。运动员的训练、比赛、奖金分配,都由国家一手包办。李娜呢,性格火爆,是个典型的武汉“犟脾气”姑娘,她觉得这套体制束缚了她。她想要自己的团队,想自己决定请哪个教练,打哪些比赛。

于是,她成了第一个吃螃螃蟹的人。她带着老公姜山,脱离了国家队,自负盈亏。当时多少人不看好啊?觉得她这是自断后路。要知道,单飞意味着所有开销都得自己扛:教练工资、场地费、旅行费、医疗费……一年下来,没个几百万根本打不住。要是打不出成绩,没有奖金和赞助,那可就真是血本无歸。

但李娜就这么干了。她把老公姜山变成了自己的专属教练、陪练、后勤部长。那几年,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经典的场景:李娜在场上打得不顺,就扭头冲着看台上的姜山一顿吼。吼完,擦把汗,接着打。姜山呢,就默默地坐在那儿,像个受气小媳妇。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觉得李娜脾气太差,不尊重老公。后来大家才慢慢明白,这其实是他们夫妻俩独特的解压方式,是一种外人无法复制的默契。 姜山就是她的情绪稳定器,是她最信任的依靠。没有姜山这个“出气筒”和坚强后盾,很难说李娜能不能扛过单飞初期那段最艰难的日子。

事实证明,李娜赌对了。单飞后的她,像挣脱了枷锁的猛虎。2011年,她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上,一路过关斩将,决赛中击败了卫冕冠军,捧起了苏珊朗格朗杯。

那一刻,整个亚洲都沸腾了。这是亚洲人第一次拿到大满贯单打冠军。 李娜这个名字,从此被刻进了世界网球的历史。她用一座冠军奖杯,向所有人证明了:中国人,靠自己,一样能行!

三年后的2014年,她在澳网再次登顶,拿到了自己的第二个大满贯。那时候的她,世界排名高居第二,可以说是如日中天。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她会继续高歌猛进的时候,她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错愕的决定——退役。那一年,她才32岁,正是一个网球运动员的黄金年龄。

为什么?伤病。她那双被无数次手术和封闭针折磨的膝盖,已经无法再支撑她完成高强度的比赛。她说,她不想有一天被人用轮椅推着离场。这种决绝和清醒,一如她当年选择单飞时一样。在最辉煌的时候转身,把最完美的背影留给世界,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勇气。

退役后的生活,对李娜来说,是另一片广阔天地。打球那些年,她错过了太多普通人的生活。现在,她终于可以慢下来,好好弥补。

她和姜山的爱情故事,也从赛场上的“咆哮与挨训”,变成了生活里的细水长流。他们有了一儿一女,凑成一个“好”字。以前那个在场上对老公呼来喝去的“娜姐”,在孩子面前,也变成了温柔的母亲。有网友偶遇过他们一家人去打网球,姜山背着大大的球包,李娜则轻松地陪着孩子们玩闹。

身家过亿,是外界给她贴的标签,但对她来说,这更像是一种底气。 运动员时期,她的商业价值就直逼姚明。高额的比赛奖金,加上耐克、劳力士等顶级品牌的代言,让她早早实现了财富自由。这份自由,让她在退役后可以完全凭兴趣做事,而不需要为生计发愁。

她会去参加一些综艺,但不是为了博眼球,更像是一种体验。她会出席时尚活动,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享受一个女人爱美的天性。她还把很多精力投入到网球的推广和青少年培养上。她有一个梦想,就是开一所真正“体教结合”的网球学校,让孩子们在打球的同时,不落下文化课,拥有更多的选择。这个想法,直到今天,她依然在为之寻觅最合适的合伙人,宁缺毋滥。

这就是李娜的坚持。从单飞,到退役,再到规划未来,她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清醒和坚定。

她在中国体育史上留下的,不仅仅是两座大满贯奖杯,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破冰。她证明了,个体的价值可以超越体制的规划,一个运动员,首先可以是一个独立、完整、有血有肉的人。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43岁的李娜,看她在社交场合的游刃有余,看她与家人相处时的温柔平和,会发现,她只是进入了人生的另一个赛场。在这个赛场上,她不再需要跟对手拼杀,而是与生活、与自己和解。她赢得了前半生的荣耀,也正在享受后半生的自由。

她美了,不是因为整容,是因为她终于可以不为任何人、只为自己而活。这份松弛感,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从这一点上说,她依然是我们认识的那个,把命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的“娜姐”。

参考文献:

  1. 李娜自传《独自上场》,中信出版社,2012年。
  2. 历年四大满贯公开赛官方网站赛事记录及奖金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2

标签:体育   身家   儿女   工作   李娜   运动员   网球   场上   老公   赛场   奖金   教练   体制   所有人   冠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