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A股市场又一次站在了节后行情的关键节点。
随着国庆长假接近尾声,投资者们的目光再次聚焦于节后A股市场的走向。历史数据不会说谎,近十年来,上证指数在国庆节后上涨的概率超过60%。
每一次市场波动都在讲述着同样的故事,而这一次,两个异常明显的信号正在暗示,A股的节后行情很可能将再次历史重演。
01 日历效应:A股市场的节后行情规律
金融市场中存在一种被称为“日历效应”的现象,它指向与日期相联系的非正常收益和非正常波动。
在A股市场,这一效应表现为明显的“节前压抑,节后反弹”的特征。
近十年数据显示,上证指数在国庆节前下跌的概率高达70%,而节后上涨概率则为75%。沪深300指数和中证1000指数的节后上涨概率也均超过60%。
这一规律的形成并非偶然。节前投资者倾向于变现或降低仓位,规避长假期间的不确定性风险,导致市场成交量萎缩,资金流出明显。
而节后,这些资金会重新回流市场,尤其是融资盘呈现“节前收敛、节后迸发”的特征,成为市场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解释道:“节前投资者倾向于规避长假期间的不确定性风险,如海外市场波动、政策变化等,导致市场成交量萎缩。”
02 两个关键信号:揭示市场未来走向
当前市场释放出的两个关键信号,让此次节后行情的方向变得清晰起来。
第一个信号是市场成交量的持续活跃。 近期2万亿成交量已成为常态,这种活跃的成交量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
尽管9月份市场风格出现分化,消费、地产涨幅不一,科技股横盘震荡,但活跃的成交量表明市场参与者众多,资金并没有大规模离场。
第二个信号是工业利润数据的明显回暖。 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0.4%,结束了之前的负增长,这一数据远超市场预期。
经济弱复苏趋势明确,企业盈利拐点初现,为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本面支撑。
03 资金动向:机构共识与外资流向
面对节后市场,机构投资者已经表明了他们的态度。私募排排网最新调研数据显示,超六成私募机构计划重仓乃至满仓(仓位>70%)过节。
具体来看,65.38%的受访私募机构将维持七成以上仓位,认为外围市场在长假期间波动有限。
对于节后A股走势,七成私募机构持乐观态度,认为市场在节前蓄势之后有望逐步回暖。
仅有不到一成的私募机构对节后市场表现偏谨慎,担忧长假不确定性与前期涨幅叠加可能带来市场阶段性调整。
在风格判断上,62.50%的私募机构认为节后市场风格将趋于均衡,科技成长股与价值蓝筹股有望轮番表现。
北向资金也成为稳定市场的重要力量,连续四个月净流入,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节后行情的信心。
04 板块机会:均衡配置把握结构性行情
节后市场哪些板块值得重点关注?从多家机构观点来看,科技成长、政策受益板块及低估值蓝筹成为共识度最高的方向。
科技成长方向仍是私募机构的主流选择。近六成私募机构看好AI、半导体、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创新药等科技板块。
政策支持明确,新质生产力成为国家战略,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业绩增长确定性高。
AI与算力领域尤其值得关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及三季报业绩验证形成多重驱动。
半导体板块则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存储芯片涨价周期,叠加政策扶持。
低估值板块与政策受益方向同样存在机会。安徽明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胡墨晗认为,“持股过节”仍是较优策略,科技成长方向预计继续领跑,同时金融与周期板块也存在修复机会,风格将更趋均衡。
政策确定性强的主线,如地产链、高股息板块,这类标的兼具安全边际与政策红利,仍是稳健资金的首选。
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也迎来转机,近期“反内卷”政策密集出台,光伏、新能源等行业供需关系有望改善。
05 行情预判与投资策略
展望节后A股市场表现,多数机构持中性偏积极态度,认为节后资金回流与情绪修复将推动市场震荡上行。
政策端的“组合拳”成为市场最坚实的支撑,流动性层面,前期降准释放的长期资金、SLF利率下调传递的宽松信号,以及金融机构资产抵押便利政策的落地,共同构筑了宽裕的资金环境。
这一格局在四季度大概率延续。
从基本面看,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触底回升、消费数据边际改善、科技产业如AI算力、半导体的产能与订单稳步增长,这些边际向好的信号构成了牛市行情的核心支撑。
市场当前的强势震荡本质上是牛市进程中的必然阶段。回顾A股过往几轮牛市前期,均存在类似的“强势震荡筑底”阶段。
例如2014年牛市启动前,市场曾经历3个月的区间震荡,期间指数波动幅度控制在10%以内。
投资者下周可采取“防守打底+进攻布局”的策略:以银行、电力等高股息品种作为底仓配置,规避市场波动风险;同时逢低布局两类标的:一是地产链中业绩改善明确的龙头企业,二是新质生产力领域的细分龙头。
安徽安爵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岩的判断颇为代表:“对A股短中期走势持中性偏积极态度,节后资金回流与情绪修复将推动市场震荡上行。中期来看,政策持续发力与经济边际改善有望支撑结构性行情延续。”
市场已进入“政策效果博弈期”,耐心等待成交量放大与经济数据改善的共振信号,远比追逐短期热点更可靠。
在市场的关键时刻,投资者更需要的是冷静与理性,而非盲目的追逐。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压着相同的韵脚。
如果枫叶的分享对您有帮助,别忘了点赞➕关注哦~您的点赞是枫叶持续分享的动力
更新时间:2025-10-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