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6月26日,俄罗斯帝国统治下位于梯弗里斯的埃里温广场发生了爆炸。
随着一声巨响,广场内一片狼藉,近40人在爆炸中丧生,超50人受伤,在混乱之中,人群四处逃窜与哀嚎,已经无人关注引起这场爆炸的那一架马车。
这架马车并不普通,负责为俄罗斯帝国国家银行梯弗里斯分行运送钞票。
当时马车上共装有34.1万卢布(折合现在近400万美元),爆炸声响后,马车上的押送人员都在混乱中被杀,而车上的卢布也不翼而飞。
很显然,这是一场有针对性的银行大劫案,可是令俄国政府无奈的是,后续一系列的调查中,根本没能找到幕后的策划者,自然也未能追回这笔巨资。
直到十余年后,银行大劫案的真相才得以水落石出,只是幕后的策划者已经成为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
他是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那么,斯大林策划这场银行大劫案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
1878年,斯大林出生于格鲁吉亚的哥里,原名为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多年后自己改名为斯大林。
这个名字在俄语中意思是钢铁,渴望将来能做个像钢铁一般的男人。
斯大林出身卑微,父亲是一位鞋匠,在公开场合,斯大林只提到过父亲一次,还是责备他不是一个真正的无产者。
对于斯大林的父亲来说,他只想让儿子将来也当个鞋匠,所以在斯大林十岁那年,差点被其送进制鞋厂学手艺。
不过对于斯大林而言,他可不想当鞋匠,就在他决议要对抗父亲的时候,父亲却因酒后与别人起争执而被捅死了。
斯大林解脱了,在母亲四处祈求下,他得以去一所东正教中学读书,想着将来能当个神父。
1899年,因学费暴涨,母亲无力承担,斯大林被学校开除,这一下他连神父也当不成了。
为了谋生,斯大林在气象台找了一份实习生的工作,每天负责记录天气的变化,只是这种枯燥的生活,让他产生了要反抗的心理。
当时正值俄国爆发革命,斯大林毫不犹豫加入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
1905年,斯大林被组织委派为高加索地区的代表,去芬兰参加会议,第一次见到了列宁。
革命事业光有理想是不行的,还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
可是布尔什维克一群穷苦出身的人组成的组织,哪有什么雄厚的资金,已经决意在革命道路上走到黑的斯大林决定组织人员开展劫富济贫,美其名曰:剥夺行动。
当然,斯大林胆敢如此,并不是自作主张,在早些年,列宁就曾提出过“剥夺剥削者”的理论,斯大林只是将此付诸了行动。
他组建了一支十分精锐的小队,专门袭击当地的当铺、富商和银行。
1906年,斯大林袭击了一家当铺,劫走数千卢布。
1907年初,斯大林抢劫多西第银行,劫走近10万卢布,随后又拦截运钞车,劫走2.1万卢布。
当然这些行动只是铺垫,斯大林引以为傲的杰作就是开头我们提及的梯弗里斯银行大劫案。
梯弗里斯银行大劫案发生之后,俄国统治者四处缉拿犯罪分子,可是却一无所获。
斯大林将30多万卢布迅速转移了出去,绝大部分通过地下渠道送到了列宁的手中,成了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经费,而斯大林也因此受到了列宁的赏识。
1907年底,斯大林受组织委托离开了梯弗里斯来到巴库,继续对当地的石油富商进行更加深度的剥夺行动,为列宁的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持。
1912年,备受列宁赏识的斯大林被调往圣彼得堡不再负责剥夺行动的指挥,而是投身于更高层次的政治斗争中。
只是命运弄人,谁也想不到斯大林后来竟然成为了列宁的接班人,担任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
不过对于这段并不光彩的过往,斯大林很少提及,在个人崇拜时期,才被一些人拿出来炒作,以此来歌颂斯大林在青年时期的丰功伟绩。
当然,也有些人认为,斯大林抢劫银行造成了大量的平民伤亡,此举与革命理念背道而驰。
只是在血腥的苏联政治之下,谁又会在乎这点呢?
参考资料:《苏联史丛书》、《青年斯大林》等。
(图网,侵删)
更新时间:2025-05-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