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德兴市籍饶姓开国中将,曾任济南军区司令员

在闽北武夷山的密林深处,一杆锈迹斑斑的汉阳造步枪静卧于纪念馆橱窗。1935年寒冬,20岁的饶守坤正是持此枪率残部穿越封锁线,在敌军重围中杀出血路。这支枪托上深浅不一的砍痕,见证了一位赣东北放牛娃如何淬炼成开国中将,从三年游击战的绝境求生到万里海疆的劈波斩浪。

一、牛背上的觉醒

1930年的德兴梅溪畈,15岁的饶守坤扔下牧鞭,将方志敏散发的《红色赣东北》揣进破袄。这个给地主放牛六年的少年,带着同村12名青年夜袭民团哨所,用柴刀缴获7支步枪。攻打景德镇时,他独创"火牛阵"——牛尾绑浸油棉絮点燃,驱百头耕牛冲垮敌铁丝网。方志敏见这个满脸烟灰的"红小鬼",拍肩赞道:"你这放牛娃,放的是革命的火种!"

在闽浙赣苏区反"围剿"中,他带炊事班用扁担俘虏白军一个排,被破格提拔为营长。葛源保卫战中,他设计的"竹钉雷区"让敌骑兵人仰马翻,粟裕视察阵地时惊叹:"小饶打仗,把农具都炼成了兵器!"

二、密林中的红旗

1934年冬,红十军主力长征后,19岁的饶守坤率红56团一营陷入重围。在闽赣交界的原始森林,他创造"三色战术":昼伏红色砂岩区、夜行黑色玄武岩带、补给依托青色竹海。最艰难时,战士们分食半块发霉薯干,他带头咀嚼皮带充饥。与闽北独立师会师时,三百人的队伍仅存四十七人,却保存下闽东北革命的火种。

三年游击战中,他发明"无烟灶":掘地三尺埋锅造饭,用湿竹叶吸附炊烟。一次突袭邵武保安团,他带尖刀队攀百年古藤夜渡深涧,创下零伤亡歼敌两百的奇迹。黄道同志听闻战报,挥毫题赠"武夷虎将"。

三、战旗指处敌胆寒

1943年山子头战役的雨夜,任新四军2师13团团长的饶守坤率部穿插百里。他提出"倒卷帘"战术:先打顽军指挥部,再卷击其外围部队。总攻时亲自操炮轰开围墙,战士们惊呼"团长成了炮手"。此役生擒韩德勤,陈毅笑称:"饶团长这是给顽固派开了剂醒脑汤!"

渡江战役前,他任先遣纵队副司令员,发明"芦苇舟"——将竹筏裹芦苇伪装成江洲,三昼夜间运兵两万。上海战役中,他指挥30军直插高桥,用"巷战模块化"战术分割敌军,七宝街一战俘获蒋军坦克营,粟裕特电嘉奖:"打出了铁军的威风!"

四、浪涛间的强军梦

1954年的吴淞口,面对美第七舰队封锁,新任淞沪基地司令员的饶守坤在日志写下:"有海无防之耻,必由我辈雪洗!"他主持改装百艘渔船为"海上轻骑",创"狼群战术"演练突防。某次演习,他率木质炮艇贴近敌舰侦察,最近距仅800米,台军雷达竟未察觉,周恩来闻讯赞叹:"这是现代版草船借箭!"

1971年执掌第七研究院时,他力排众议推进核潜艇小型化,在青岛某山洞基地,与技术人员同吃同住三年。某次反应堆试验险情,他坚守指挥台直至警报解除,笑言:"我这把老骨头,正好试试防辐射能力!"1980年北海舰队实弹演习,他坐镇指挥舰穿越台海风暴区,创下人民海军远海训练新纪录。

五、青山深处的回响

2006年秋,91岁的饶守坤在济南弥留之际,仍喃喃着"台湾海峡"。遵其遗嘱,骨灰分撒闽北游击旧地、吴淞军港和济南英雄山。当年他亲手在武夷山种下的青松,如今已亭亭如盖,树旁石碑刻着晚年手书:"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

今日东海警巡的航母编队上空,呼啸的战机仿佛仍在诉说:从竹钉地雷到电磁弹射,从火牛阵到信息化合成旅,变的是一代代国防利刃,不变的是如饶守坤般中国军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肝胆。当强军号角响彻万里海疆,那杆陈列的汉阳造依旧沉默如雷——它见证的不仅是个人传奇,更是一个民族从沉沦到复兴的血性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标签:司令员   德兴市   吴淞   上饶   武夷山   放牛娃   火牛   海疆   江西省   火种   密林   中将   战役   战术   济南军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