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市,地处湖北省中部的汉江之畔,在今日之中国,不过是一座平平无奇的县级市,隶属于荆门市。曾几何时,钟祥名列当朝四大都城之一,荆门也受其管辖,历史的交织就是这么光怪陆离。
钟祥在历史上鼎鼎有名,有文字记载建城史达2700多年,先秦时期名郊郢,系楚国陪都,一度成为楚国国都,算得上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西汉设郢县,自南朝起长期为竟陵郡、郢州治所,元代改为安陆府。
大洪山黄仙洞
明初,改安陆府为安陆州,省附郭县长寿县入州,直隶湖广布政司。嘉靖十年(1531年),以安陆州为明世宗朱厚熜的“龙兴之地”,升安陆州为承天府,复设附郭县,取“风水宝地、祥瑞所钟”之意赐名钟祥,并建兴都留守司于此,与京师北京所在的顺天府、留都南京所在的应天府,中都所在的凤阳府地位等同。然而安陆州本身的辖境极小,为让新生的承天府能与其地位相匹配,将本属于荆州府的荆门州改隶承天府。
说起来明世宗堪称天选之子,在此之前曾有两支藩王就藩安陆州,结果都一代而亡。第一位之国安陆的,为明太祖之子:郢王朱栋。
朱栋,生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五月十七日,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地二十四子,生母惠妃刘氏。他出生时,父皇年已六十一岁,可谓是老来子。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十四日,明太祖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大封诸子,共有十位皇子受封,朱栋为其中之一,受封郢王,藩地湖广布政司安陆州。需要强调一下的是,当时的湖广境内既有安陆直隶州,又有安陆县,但两者并非同一个地方,亦不存在隶属关系。安陆县即今安陆市,在当时为德安府府治。
后宫妃嫔的主要作用为“资内助,广后嗣”,刘氏诞下朱栋时,还只是一介美人,待到他封王后,便“母凭子贵”,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正月由贵人进封惠妃。
“册美人李氏为贤妃,葛氏为丽妃,刘氏为惠妃。贤妃册文曰:“妃嫔之立,所以资内助,广后嗣也。朕稽古制,皇后以下各有员次,必妇行贞淑及有子者,然后进以位焉。尔李氏自选入宫,事朕有年,生子桱,已封为唐王。朕特遵古典,册尔为贤妃,其敬慎之。”葛妃生子㰘已封伊王,册为丽妃;刘妃生子栋,已封郢王,册为惠妃。其册文与贤妃同。”(《明太祖实录》)
洪武二十五年九月,明太祖下令组建安陆中护卫,作为郢藩的护卫军。明初藩王护卫军的标准配置为三护卫,一般先组建中护卫,交给藩王操练,用以熟悉军事,待到就藩前后再行配置左右二护卫。
晚年明太祖剧照
但郢藩的左右护卫自始至终都是空中楼阁。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随即皇太孙朱允炆奉召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一上台便对洪武时期的宗藩政策改弦易辙,从“封邦建国,藩屏帝室”演变为强干弱枝、厉行削藩,首要目标为在藩藩王,短时间内多位藩王或废或亡,最终逼反四叔燕王朱棣。
总之一句话,建文帝很忙,先是忙着对在外的叔叔们举起屠刀,而后忙着与四叔征战,无暇顾及京师尚未就藩的几只小虾米。故建文帝登基后虽然动作不断,但对郢王朱栋等人小辈大的叔父们,倒也没有怎么为难。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军攻破南京,走投无路的建文帝在南京皇宫中自焚而亡。朱棣祭告过孝陵后,在奉天殿登基称帝,废建文年号,恢复洪武年号,以今年洪武三十五年。意思是自己的皇位上承太祖高皇帝,乃大明第二代皇帝,他驾崩后被尊为太宗文皇帝,也正基于此。全程目睹了这场宗室浩劫的朱栋,内心不知是何感想。
此时,朱栋年已15岁,也到了出阁开府,为之国准备的年岁。打着恢复祖制的四哥,在这等事上自然不会给人留下把柄。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八月,明成祖下诏制郢王仪仗。当年十月,唐王朱桱(音jìng)、郢王朱栋、伊王朱㰘(音yí)哥仨,与兴平王朱尚烐、永寿王朱尚灴这两个侄子一起行冠礼。
永乐三年(1405年)十一月,营国威襄公郭英的第五女被册封为郢王妃。虽与勋贵联姻,但这桩婚姻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好处。
郭英是大明的开国元勋,在明太祖创业初期便投入麾下,功勋卓著,为人睿智、忠心,因此深得信任,本人积功受封武定侯,妹妹入宫封宁妃,第三女被册封为辽王妃。成功躲过洪武朝几次动荡的他,成为洪武末年硕果仅存的少数开国元勋,被寄予厚望,是老朱留给大孙子的武勋领袖之一。靖难期间曾率军与燕军交战,事后遭清算,被罢官回家。
营国威襄公郭英像
永乐元年(1403年),郭英终于家中。去世后虽获得追赠,但爵位停袭,郭家因此家道中落。直到洪熙朝,靠着孙女为明仁宗宠妃的背景,其孙郭玹受封武定侯,才得以复起。
永乐四年(1406年)二月,唐府长史程济和韩府长史司典簿魏居敬,因违反京师宵禁,被巡城的兵马司士卒押送法司受审。明成祖虽特赦了他们,却借此对在京诸王的班底开刀,以诸王年幼就藩尚早,身边用不到这么多人,除长史等必要人员外,其余人等尽数遣散,待诸王将之国再行召集。郢王府官员虽为犯事,却也倒霉的遭牵连。
永乐六年(1408年)八月十二日,朱栋辞陛后,与王妃一道在护卫的拱卫下之国安陆州。藩王就藩千头万绪,想要安顿下来也要花一番力气,故四哥非常体贴的其护卫军屯田三年,即三年内安陆中护卫完全供其御使。
相对于屯田之事的大方,对郢王的岁禄,朱棣却表现的非常吝啬,只给了一千石,仅有《皇明祖训》所定规格的十分之一。永乐九年(1411年)闰十二月,更定诸王岁禄,以“比来旱潦少收,宜略樽节”为由,依然不给全禄,不过相比原地不动的辽、宁、伊、秦等王,朱栋要幸运的多,本色提高了二千石,虽然还是没足额,但好歹朝廷还承认其岁禄为一万石,只是其余七千石改支钞。
当月二十七日,朱栋遵守“三年一朝”的祖训,抵达南京朝觐皇帝。明成祖赐宴华盖殿。直到次年正月十三日才辞陛归国,连年都是在南京过的。
永乐十二年(1414年)十一月初一,郢王朱栋薨逝,在位24年,终年27岁。十二月初三,讣告送抵北京行在,明成祖“深悼之”赐谥曰靖。
《明太宗实录》对朱栋的评价为“谨礼法,端重简静,国中晏然”,意即郢靖王谨守礼法,举止庄重、沉稳,施政不繁苛,整个王府一派祥和,于安陆百姓无害,深符谥法“柔德安众曰靖”。
明成祖特地为郢靖王辍朝十五日以示哀悼,估计也与他的平素表现有关。宗王去世,皇帝辍视朝属于惯例。明初还没有形成亲王去世辍视朝三日,郡王去世辍视朝一日的制度,具体几天完全由皇帝心情而定,一般也就三五七天,超过十天的极其罕见。
钟祥文风塔
连明太祖诸子中最著名的贤王蜀献王朱椿薨逝,四哥也不过辍视朝七日。纵观永乐朝,乃至整个大明,亲王去世后皇帝辍视朝的天数最高便是十五天,可见明成祖给予这个弟弟的哀荣极其隆重。
郢靖王去世时膝下只有三女(共有四女,一女早夭),并无子嗣,郢藩处于因绝嗣而除国的边缘。唯一的希望,便是后宫之中某位女子幸运的怀上遗腹子。然而并没有。永乐十三年(1415年)正月二十九日,希望破灭的郢王妃郭氏失去了再活下去的欲望,遂自尽殉葬。
郢靖王去世后,郢藩除封,不过他的三个女儿依然生活于安陆郢王府中,见证了四伯、堂兄的驾崩,平稳地步入宣德朝。明宣宗素来对宗室苛刻,即便面对几位比自己小很多的姑姑,也毫不手软。于是乎,郢王府的安静被打破。
本着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明宣宗将安陆州封给自己九弟梁王朱瞻垍(音jì),郢王府因此被改建为梁王府。
宣德四年(1429年),梁王即将之国安陆,三位小姑姑再住在即将更名梁王府的郢王府非常不合适。是以明宣宗一纸诏令,打着方便照顾的名义,将郢靖王诸女打发到了南京。
“(二月)乙未,命内官杨礼移郢靖王宫眷居南京旧内,敕太监王景弘等凡岁时朝暮衣服饮食百需皆内府依期给之,仍时遣人省视,不许怠慢。先是,上谓侍臣曰:‘郢靖王无嗣,其宫眷尚留安陆,国中无主。朕欲移寘南京旧内,庶供给皆便,于义何如?’侍臣对曰:‘此陛下亲亲之仁,处置当矣。’遂有是命。”(《明宣宗实录》)
其时,距永乐迁都已近十年,三代皇帝龙御北京,一切政令由行在发布,南京虽然顶着京师的名头,却是个十足的养老之地,即便贵为大内的南京皇宫,也有维护不周之处。真心要照顾,接回北京岂不是更好!
钟祥元佑宫
何况南京旧内这个落脚点,也是零时的。当年四月,明宣宗命襄城伯李隆主持三位郡主的郡主府修建工程,特意关照:简单的就是美的。
“丁丑,敕襄城伯李隆等于南京修葺郢府郡主、仪宾第宅。但取坚完,勿事华侈。”(《明宣宗实录》)
宣德五年八月,朝廷册封郢靖王长女为光化郡主,配安陆卫指挥王崇之叔王雄;次女为谷城郡主,配湖广都指挥佥事鲁曾之子鲁信;幼女为南漳郡主,配京山县民周韵。
按此推断,郢靖王诸女迁居南京时,皆已成年,或者说至少接近成年,生活可以自理。再者说,当年为照顾三个侄女,明成祖虽按制将郢藩除封,但郢藩的王国体系大多被保留。明宣宗此次让小姑姑们搬家,顺手把郢藩存留的班底也给废了。
就在迁居诏令发出的当月,行在礼部尚书胡濙提出,郢藩已经除国,其存留的护卫及官属人等,都应当另作他用。明宣宗从善如流,下令将安陆中护卫三所官军调往广西,入桂林中右二卫,郢藩仪卫司典仗、校尉调入行在锦衣卫。留内官使及奉祠各一人,校尉五十人在国,负责郢靖王的祭祀。
随着郢藩被削除,梁王到位,郢国遗留的产业自然也成为朱瞻垍嘴里的肉。宣德五年正月,在梁王殿下的奏请下,皇帝将郢藩产业在安陆的产业一股脑的划给了他。
“戊申,梁王瞻垍奏求郢府故庄宅田园,及安陆护卫官军所遗房屋田土。命行在都察院差御史覆视,如皆郢府故物,不关于民,悉与之。”(《明宣宗实录》)
若说上述举措还能理解,毕竟不论是郢王府,还是郢藩产业,并不完全是郢藩的私产,朝廷收回重新分配也理所应当。那么另一个操作,将什么是“最是无情帝王家”展现的淋漓尽致。
金银器物等郢王府内的动产,明显属于郢藩私产。郢靖王去世后,明成祖打着唯恐郢王余赀被“外人所侵”的旗号,派人将其都运到皇宫内帑中“寄存”,许诺等几位侄女成年之后再归还。
宣德五年成婚后,三位郡主上疏索要,可历经宣德、正统、景泰、天顺,直到成化朝,熬到谷城郡主和光化郡主先后去世,硕果仅存的南漳郡主从妙龄少女变为白发老妪,却始终一分钱都没拿到。
郢靖王墓出土文物
成化五年(1469年),南漳郡主再次上疏朝廷,请求赐还王府私产。相比前几代皇帝,当朝皇帝明宪宗对宗室要友善得多,让她终于等来了回音。然而也就仅此而已。皇帝陛下表示此事年代太过久远,难以稽查,命从应天府官库拨出一百两银子,给这位曾祖级的姑奶奶送去,将此事草草了结。
“(五月)辛卯……命应天府以官库银百两给南漳郡主。主上言:‘臣父郢王及母妃薨时,臣年甚幼。太宗皇帝有旨:郢王余赀恐为外人所侵,命有司取而藏之,待郡主长成给与。是时遣内官至府,籍记金银器物进入寄留内帑。宣德间,蒙选仪宾周赣成婚。后累章上请,未蒙给与。乞命典藏者检籍给赐,庶得养老以终余年。’上以内帑寄物久难稽,特命应天府官库给与之。”(《明宪宗实录》)
不知道若郢靖王在天有灵,会是何感想。
郢靖王坟园位于安陆州城以东十余里的宝鹤山之原(今钟祥市九里回族乡三岔河村的皇城湾子),整个坟园呈南北(稍偏西)轴向,地势北高南低,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地势开阔,溪水环绕。封土堆呈椭圆形,高8米,东西长46米,南北宽35米,周长120米,地宫为砖室结构。
坟园内的地面建筑包括:享殿七间,东西厢十间,神厨五间,宰牲房三间,鼓楼一座,碑亭一座,棂星门三间,券门三间,红墙周围一百二十七丈,内官住宅一所,围墓田地十一顷七亩四分五厘二毫。
明宣宗彻底终结郢藩时,考虑到坟园的维护及祭祀问题,特地留下内官使及奉祠各一人,统率五十名校尉专门负责坟园相关事宜。
但是无嗣的后果很快便显现。皇帝大兄如此,就藩安陆的梁王也有样学样,不仅将郢藩遗留产业据为己有,连对叔祖的安息之所都不予尊重。
郢靖王墓出土文物
正统二年(1437年),爆出梁王府承奉阮刘命人入郢靖王坟园掘去牡丹花一株,抬走兽头、飞仙、海马等附属物,甚至入内滥砍滥伐。要知道中国自古以孝治国,乱动别家先人坟茔,会结下死仇,某些朝代挖坟掘墓甚至会被判斩立决。结果呢,大明还活得好好的呢,区区阉竖竟然敢对堂堂亲王陵墓下手,这是何等的大逆不道。
对此梁王朱瞻垍知晓吗?
大概率是知晓的。此事败露的起因,便是梁王弹劾郢靖王坟园留守内使王顺做事敷衍,要求治其罪。重压之下,王顺选择进京告御状,将阮刘的所作所为抖了出来。由此可见阮刘的胆大妄为,与梁王在背后撑腰不无关系。
“(十月)壬戌……书复梁王瞻垍曰:‘所喻郢靖王守坟内使王顺轻慢事备悉。既而,王顺至京,言叔府中承奉阮刘,令人于坟园内掘去牡丹花一株,又擡去兽头、飞仙、海马等物,又伐木植。朕惟祖宗律令,伐他人坟内树木者皆有罪。况郢靖王为国至亲,坟园之物岂可毁伤?阮刘等皆不可恕,叔可自行究治,庶警其余。惟叔亮之!’”(《明宣宗实录》)
虽然郢靖王下葬不久,便发生了侄孙侵凌叔祖坟园的荒唐事,但总体而言终明一代,郢靖王坟园还是得到了有效的维护。明清鼎革后,坟园被废弃,日渐衰败。及至抗战爆发,坟园遭侵华日军破坏,地面建筑损毁殆尽。
新中国建立后,各级政府加强了郢靖王墓的保护工作,1964年该墓被列为钟祥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文物部门长年派人看守。
即便如此,郢靖王墓曾先后遭到九次盗掘,特别是1999年之后,连续7次被炸盗未遂,盗洞最深达8米,虽未穿入地宫,却对地宫及墓室内文物保护环境造成极大破坏。有鉴于此,湖北省文物局决定申报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获得国家文物局同意进行考古发掘的批复。
2005年11月下旬发掘工作正式启动,2006年元月上旬现场发掘结束,整个考古发掘历时40余天,共出土文物400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00多件,在主墓室和东西壁龛相继发现了一批珍贵的金器、玉器、瓷器和漆器。其中的青花瓷、金簪、金粉盒等6件文物被初步确认为国家一级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印有“龙凤”图案的青花瓷,则填补了湖北省考古空白。
郢靖王墓出土文物
考古结果显示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地宫后室中部偏北位置放置郢靖王及王妃棺椁的宝床,郢靖王朱栋的棺椁居东,西侧则是郢王妃郭氏的棺椁。宝床正前方,置有一对“魂瓶”。
史籍明确记载郭氏属于殉葬,至于是为了爱情主动相殉,而是因为制度被迫殉葬,不得而知。不过她在临终前对着镜子画下自己的容貌,交给身边的侍女,希望女儿长大后能知晓母亲的长相。可见,至少人世间还是有东西让她留恋的。
“王薨逾月,妃恸哭曰:‘未亡人无子,尚谁恃?’引镜写容付宫人,曰:‘俟诸女长,令识母。’遂自经。”(《明史·郢靖王列传》)
郭氏殉葬缘由成迷,但地宫中室东西耳房的发现,彻底向世人揭示了明初殉葬制度的残酷。
考古人员在东西耳房发现了六具棺木,每侧各三具。通过对牙齿等的分析,确定棺木中六具遗骸都是女性,且年龄都不大。明朝的殉葬制度起自洪武朝,直到明英宗临终前才通过诏令形式将其废除,期间上至皇帝,下到宗王,后宫女子多有殉葬。
郢靖王墓中的这六位女子的身份应该是其宫人,也即平时伺候其饮食起居的妾。按照侍死如侍生的习俗,生前享受的死后也要继续享受,于是有了陪葬的大量明器,有了殉葬。
郢靖王生前酷爱书法绘画,他墓中的随葬品以端砚、歙砚等文具为主,在那个年代堪称贤王。但就是这么一位贤王,因为没有子嗣,以至于不但生前成为小透明,身后也不好过。产业被侄孙夺走,坟园被侄孙侮辱,就连三个女儿也被人随意拿捏。
而与郢靖王同年出生,同年受封,同年就藩,又同年去世的弟弟伊厉王朱㰘,即便把洛阳百姓折腾的不轻,以至于其死后礼部不顾死者为大的传统,要求废藩。结果人靠着一根独苗,硬是让伊藩挺了下来。可见在古代,子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哪怕时至今日,仍有很多地方信奉一定要生儿子的传统。
兴献王的陵墓:明显陵
最后再说一句,逮着绝嗣的叔祖死命薅羊毛的梁王朱瞻垍,最终竟落得个与郢靖王同样的下场。正统六年(1441年),梁王朱瞻垍薨逝,终年30岁,朝廷赐谥曰庄。身后留下两个女儿,因为无嗣,梁国除封,梁庄王辛苦积攒的家业最终便宜了襄王一脉。
弘治七年(1494年),安陆州迎来了它的第三代藩王:明宪宗第四子兴王朱祐杬(音yuán)。因梁王府长期闲置早已不成样子,故兴王府另觅他弟重新营建。明世宗出生于此,最终飞龙在天。
如此看来,郢王府的风水可能真的有问题,否者为何它的两代主人会先后绝嗣,但易地而建兴王府不仅血脉得以延续,还成为紫禁城的主人呢?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