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河南帅哥刘海洋去世,有漂亮女友,是家中独子,不缺钱,死因曝光

人生苦短,世事无常,有些悲剧的发生总能让你猝不及防,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到,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是家庭的血肉,倘使孩子不幸离世,整个家庭将陷入无边悲痛的深渊。

4月9日,河南郑州一位父亲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则讣告,称自己的儿子刘海洋因为双向抑郁,于4月8日凌晨不幸离世,并对儿子朋友予以慰问,希望大家各自珍重,不要过于哀伤。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悄然离世

据了解,刘海洋今年26岁,是家中独子,虽然4岁时妈妈去世,但是从小不缺宠爱,父亲哪怕工作再忙也会抽时间陪伴儿子,而且家中因为拆迁,获得了几套房产,家庭情况也算小康了

而且母亲死后,父亲并没有再娶,一个人含辛茹苦将孩子养大,父亲刘金友也是家中幼子,上边有五个姐姐,据刘海洋父亲称,家人都非常疼爱刘海洋,此次刘海洋离世给一家人带来了沉痛的打击。

在刘海洋死后,父亲的哀恸难以排解,情绪濒临崩溃,随即在社交媒体上表述“他恨死儿子了,并说自己活不下去了。”是啊,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再加上数十年如一日的陪伴,使得这份父子情也弥足珍贵。

爱字在痛苦下难以宣之于口,只能用恨来宣泄悲痛,见刘海洋父亲如此,网友们纷纷安抚刘金友,悲痛之下再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情来,鼓励刘金友振作起来,想想生活中还有别的亲人在乎自己。

此后,刘海洋的女朋友也在评论区现身,乞求刘金友放下过去,不要沉浸在悲痛之中,一方面也对刘金友曾经对刘海洋照顾的疏漏进行指责,称“刘金友疫情期间曾斥责过刘海洋,导致刘海洋这几年活得小心翼翼。”

两方家属对于刘海洋的离世都感到非常心痛,想不通为什么这样一个物质丰足的年轻人会悄然离世,他们在回忆中搜罗零星片段,来追踪探寻影响刘海洋死亡的诱因。

翻看刘海洋的社交媒体,可以发现这是一位长相十分帅气的小伙子,在他的视频中,也是以积极乐观、阳光爱笑的面容呈现给大家的。

甚至在4月1日,他还更新了一条玩平衡车的视频,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爬山、看演唱会、健身等等,还有一个十分漂亮的女朋友,真是想不通这样灿烂的人生居然就此戛然而止了。

据其女朋友介绍,刘海洋生前待人处事非常礼貌客气,不喜欢给大家添麻烦,但是性子比较内敛沉默,有心事也不喜欢与旁人交流,这可能也使得刘海洋内心的悲伤、痛苦积攒在内心难以排解。

刘海洋是因为双向抑郁才离开了人世,但他绝不是因为抑郁受害的个例,在浏览器搜索抑郁症就会发现,目前我国患抑郁症的人数有9500万,每年大概有28万人自杀,其中有40%患有抑郁症。

抑郁症

抑郁症,也被称为抑郁障碍,是一种高发病、高临床治愈率,但低治疗接受率,以及高复发率的精神障碍,主要特征是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神缺乏等。

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有三种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物理治疗等几种方式,主要是以物理治疗为主,一般在2~4周开始见效,在此基础上加上心理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的风险。

而导致此次刘海洋去世的双向抑郁(又叫双向情感障碍),则与普通的抑郁症有所不同,双向抑郁可能同时存在或交替出现躁狂/轻躁狂发作,而且可能随着病情加重,出现强烈的自责感。

或许是因为某一件小事没有办好,得到了父亲斥责的刘海洋,在心里由于病症出现了强烈的自责感,刘海洋又不是向别人倾诉的性子,于是这种自责在世间中发酵,历久弥深,最后就导致了刘海洋的悲剧。

由此看来,刘海洋也将这种疾病带向了大众视野,给大众敲响了健康的警钟,近年来,国家不仅重视民众的身体健康,倡导全民健身,同时也重视民众的心理健康,用各种公益关告提醒大众闲暇之余,不要忘记为自己的心灵为自己的心灵做养护。

在心情郁闷时,可以用这些方法进行自我调节,比如说规律作息、保持运动习惯、均衡饮食等等,不想与人交流的话,也可以每天用简短的文字记录心情,作为一种隐秘的宣泄方式。

不过还是建议如果病情严重的话,应该到正规的医护场所接受相关治疗,不要让自己的生命半道而止,令“亲者痛,仇者快”,给在世的加热留下难以挽回的心灵创伤,另一个好好的家庭就此四分五裂。

信息来源:

上观新闻丨26岁男生因双相离世!医生痛心:这些症状别当'矫情!

2025-04-12 11:30上观新闻官方账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躁狂   独子   大众   死因   河南   悲痛   双向   自责   社交   抑郁   家中   父亲   儿子   帅哥   女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