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告诫:上了年纪的人,宁可每天看电视,都不要多做这几种运动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每天都去跳广场舞,怎么反而感觉越来越累,晚上还失眠?”一位66岁的退休教师在健康门诊问出这个问题时,医生没有立刻回应,而是翻阅了她过往的体检报告,观察她的步态后,只说了一句话:动得再多,也要看是不是合适的运动方式。

年纪一大,很多人都陷入一个思维误区,觉得人老就得多动,动得越多越健康。这种看法并不全对,甚至有时候,宁愿坐下来静静地看看电视,也比盲目坚持某些运动要强得多。

运动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讲方法、讲时机、讲身体能不能承受。尤其对于上了年纪的人,一旦选错运动方式,不但不能强身,反而会伤身。

第一种不适合上了年纪人群的运动是“快走上坡路”。

这类运动被不少人误认为是低风险的体能训练,确实在年轻人当中有一定锻炼价值,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却是高危。

快走过程中如果伴随上坡,会使下肢肌肉和膝关节承受巨大的压力。随着年纪增加,关节润滑液分泌减少,软骨退化已成常态,这种上下坡反复折返的运动方式,会不断加重膝盖磨损,时间一长,不仅腿软、膝痛,还可能发展为持续性行动障碍。

有些人甚至因为在坡道上突发不适而摔倒,进而造成骨折。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骨折住院人群中,有近三分之一是由于户外不当行走导致。

第二种不建议频繁进行的运动是“广场舞跳跃类动作”。

很多人误以为广场舞是中老年运动的代名词,确实它有助于社交、活跃思维,但只要舞步中包含了跳跃、蹲起、快速扭动等剧烈动作,危险性也就随之而来。

老年人的骨质密度逐年下降,骨骼韧性远不如年轻时,再加上大多数人身体协调能力下降,一旦跟不上节奏,失衡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这种不自知的失衡,往往在短期内表现为疲劳、头晕,但长期进行这类舞步之后,膝盖、脚踝甚至腰椎都会慢慢“报复”。而且广场舞常在硬质地面进行,这种反震力也会对脚掌和脊椎产生不可逆影响。

第三种其实让不少人感到意外,那就是“晨跑”。

很多退休老人习惯性把清晨作为锻炼时间,认为空气清新、精神状态佳,适合锻炼。但事实是,清晨正是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高发的时段。

清晨体温偏低、血压波动剧烈、交感神经刚刚启动,稍微剧烈点的运动都可能打乱身体的自我调节机制。

研究显示,老年人在清晨6点到8点之间突发心脏问题的比例比其他时间段高出27%以上。如果这时候还选择长时间或高强度的晨跑,心脏和大脑所承受的风险倍增,尤其是那些有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基础的群体,更容易因此诱发急症。

第四种需要警惕的是“负重深蹲或提重物锻炼”。

部分退休男性喜欢模仿健身房训练方式,用哑铃、矿泉水桶等工具进行力量训练,认为可以防止肌肉流失。

这类训练理念本无问题,但动作和器材一旦不规范,造成的损伤几乎是不可逆的。上了年纪后,椎间盘的弹性大大降低,腰椎支撑力不足,而深蹲时对腰椎的压迫尤为严重。

尤其是负重状态下,脊柱承受的是几倍于体重的压力,这样一来,不仅会加速椎间盘退变,还有可能压迫神经,引发麻木、疼痛甚至行动困难。一旦损伤,手术风险极高,恢复周期更是漫长无比。

第五种很多人从未重视,那就是“连续打羽毛球、乒乓球等高反应性运动”。

这类运动强调反应速度、步伐转换、手眼协调,看起来灵活度高、趣味性强,也的确在年轻人中广受欢迎。

但对中老年人而言,这种频繁快速移动的运动方式,会让本已脆弱的跟腱、踝关节、膝关节不断被拉扯。

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反应时间变长,视觉和身体协调性都会下降,在接球、回击、转身的过程中容易失误摔倒。

再加上这类运动对心肺负荷要求高,很容易造成急性劳损或呼吸系统压力骤增。尤其是原本患有心律不齐或支气管问题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现突发性不适,甚至发生危险。

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活动的意义并不在于强度有多高,而在于是否能长期维持一种适度、可控的状态。

每天慢走30分钟,做几组轻柔的拉伸练习,甚至是在阳台上坐着活动脚腕,这些都远远好于盲目追求“汗水与节奏”。

此外,静态放松也未必是错,适度看电视、听广播、整理阳台上的花草,不也是一种身体与情绪的舒展?

到底哪些运动该做,哪些该少做,答案从来不是一致的。

适不适合,从来不是看别人说什么,而是看自己能不能在做完后,睡得好、吃得香、不觉得累、不发困。身上的每一寸反馈才是真正的指南。

注意早晨不要空腹锻炼,运动时尽量避免单独外出;穿戴要合适,鞋底防滑、衣服透气身体感到不适时要立刻停止锻炼,切勿勉强。

更重要的是,运动不是消耗身体的方式,而是与身体和解的过程。

如果不适合做这些运动,那老年人该怎样保持身体活力?

答案是,节奏平稳、强度可控的身体活动,如散步、太极的柔和部分、水中步行、靠墙站立训练等都更为合适。

这些方式不激进,却稳定,能慢慢提升心肺功能、增强肌肉耐力、保持平衡感,且意外风险更低。在运动中,真正的智慧,不是挑战极限,而是量力而行。上了年纪之后,懂得节制,就是最好的健康法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运动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7

标签:养生   年纪   医生   身体   方式   不适   老年人   腰椎   清晨   风险   广场   都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