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动一动更健康,但这用在老王头上就像反过来一样。
老王现在每天走一会路都能走得胸闷气喘,起初还能坚持,但有几次好像整个人要晕过去一样。
保险起见,老王去医院做了一个全身检查,结果是大出所料!原来老王的冠状动脉已经出现了65%的狭窄,再耽误下去,可能就是要堵死的节奏。
医生提醒走路虽好,但出现不适症状要警惕!
血管是人体重要养分输送渠道,都说“人与动脉同寿”,别小看我们身上大大小小的血管,一旦出现问题,可能隐藏巨大健康隐患。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建议,血管健康要重视,预防血管问题,适量运动是关键。
最近《循环研究杂志》发布了一项研究,就发现了运动与心血管衰老的关系,研究提到运动可以使全身多个组织产生有益改变,进而延缓与心脏、外周血管系统等多方面的衰老改变,研究员认为运动有利于预防和管理心衰,延缓心血管衰老。
图源自网络
而运动中性价比最高的就是走路散步,这种运动方式对人体负担和冲击都比较低,简单又老少皆宜,即便是不运动的人、老年人或有慢性疾病的人都可以进行,因此也成为不少人锻炼的首选。
而且每天走路锻炼的人,血管健康也会更健康,美国心脏协会就曾公布过一项针对70岁及以上高龄人群运动调查研究,发现多走路的人,心血管事件出现风险更低。
权威期刊《柳叶刀》也有发布过相关研究,研究员通过长期随访9300名参与者运动习惯,发现每人每天多走2000步路,心脑血管问题风险就会降低10%,也就是说每天多走10分钟路,就可以改善血管健康,而且走路还有利于分解血管壁上的堵塞物,帮助血管减负,促进血液循环,进一步缓解心血管疾病风险。
走路除了有利健康,还可以预示心血管问题,尤其是以下3种异常信号,小心是血管堵塞的警告。
1、间歇性跛行
短时间走一下路,下肢就开始痛,但休息后又会缓解,但继续走又会出现疼痛,情况反反复复的,走路起来像跛了一样,临床称为间歇性跛行,往往是下肢血管动脉堵塞引起的下肢供血供氧受限。
2、走剪刀步
走路膝盖打架,大腿易夹紧,双腿走路交叉像剪刀,这种步态多出现于脑梗、脑出血、脑血管病等患者身上,走路有一样的表现要警惕。
3、走路胸闷
经常没走多久的路就开始胸闷气短的人,可能是心血管血液供应不畅导致,往往高发于冠心病合并三高患者。
除了注意走路异常表现,日常走路锻炼,尤其是老人更要注意好以下几点:
1、不要饭后立即散步
饭后正是消化系统工作的时候,全身血液会集中到此帮助消化运行,但此时如果运动会分流血液到运动肌肉中,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的情况。
2、注意步数和步速
对于老人来说,走路步数也有讲究,一般3000~6000步一天最好,具体需要根据个人体质进行调整,步速也不宜过快,以舒适为宜,避免过度锻炼。
3、选择好装备
走路锻炼前最好配备合脚,又有一定缓冲力的运动鞋,以减少对老人脚部和膝盖的影响,有必要可以随身携带联络工具,方便意外情况可以及时报警或联系家人。
老人上了年纪,除了适度走路锻炼,想要维持长久健康,尤其是60岁后,做好这3件事对于晚年生活质量更有益。
1、多跟别人聊天
《流行病学与社区健康》曾发布过一项相关研究,通过分析28000多名平均年龄在89岁的老人日常生活习惯,发现他们的长寿生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经常社交,
尤其是上了年纪后,多和人聊天不止是打发时间,还可以活络人体大脑功能,减缓负面情绪,长期对身心健康的改善是巨大的。
2、食物荤素搭配
上了年纪后饮食习惯也要注意,很多老人经常出现饮食偏好单一,导致明明三餐正常,但还是营养不良,身体也是各种小病不断,其实就是吃方面出了问题,改善方法也不难,就是增加摄入多元化,主食减少精碳水,多吃谷薯类食物,日常还要吃够新鲜蔬果、肉蛋奶等食物,烹饪方式上也要尽量减少油盐糖,适量加工即可。
3、心态平和
心态也是长久健康重要影响因素,往往老了以后,积极面对生活,有问题及时疏解,心态平和的人,身体越健康,可见心态健康也能影响身体健康。
其实健康长寿的关键就是来自日常生活习惯的正向叠加影响,想要晚年生活质量高,现在开始把坏习惯清一清。
参考资料:
[1]《想长寿,先天基因重要还是生活习惯重要?50万人研究结果出乎意料》.健康时报.2025-03-14.
[2]《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科学辟谣.2025-05-23.
[3]《走路和跑步,哪个更延寿,对血管更好?答案令人意》.科普中国.2025-07-1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