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张瑞芳,在老一辈人看来,她可是昔日女神级别的人物,她的明媚和阳光曾经打动过无数人,至今她所出演的影视剧都依旧是老一辈人经常谈论的好片子。
她一生经历过三次婚姻,虽然经历了不美满和自我怀疑,但是最终她都能走出自我的约束,她依旧是曾经那个惊艳了时光的女孩。
1918年6月15日,张瑞芳出生于河北保定的一个军官家庭,父亲张基毕业于保定军校,在北伐战争中担任炮兵总指挥,家境优渥,张瑞芳自幼便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天赋,对表演和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
命运却在她10岁那年给了这个家庭沉重一击,1928年4月,张基因未完成作战任务,饮弹自尽,家庭的支柱轰然倒塌,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了母亲廉维的肩上。
1935年,年仅17岁的张瑞芳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考入了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彼时,日寇的铁蹄正无情地践踏祖国大地,国家危在旦夕,张瑞芳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与进步学生们一起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她最初用画笔当作匕首,在街头绘制宣传画,希望以此激励民众的抗日斗志,但很快,她便觉得画笔的表现力有限,难以充分传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瑞芳在街头与崔嵬共同演出了话剧《放下你的鞭子》,台下的观众被他们投入的演出和浓烈的爱国激情深深感染,让张瑞芳深刻感受到了革命文艺所蕴含的强大号召力,也让她从此坚定了投身演艺事业的决心。
此后,张瑞芳跟着大姐张楠参加了党领导的“北平学生移动剧团”,正式踏上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演艺道路,他们的大篷车开到哪里,张瑞芳就演到哪里,为抗日救亡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张瑞芳所在的“北平学生移动剧团”迅速响应,他们带着简单的道具和满腔的热血,奔赴抗日一线,开始了艰苦的巡回演出,他们的足迹遍布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每到一处,便搭起简陋的舞台,为当地的百姓和士兵们表演话剧。
1938年,张瑞芳来到重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怒吼剧社、中华剧艺社等剧团的一员,彼时的重庆,作为抗战时期的大后方,汇聚了众多文艺界人士,抗日文艺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张瑞芳如鱼得水,她一边在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旁听曹禺、黄佐临等老师的课,汲取专业知识,一边积极参加话剧演出,不断磨练自己的演技。
1942年,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在重庆上演,张瑞芳在剧中饰演婵娟,这是一个性格刚烈、善良忠贞的角色。
《屈原》的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在重庆掀起了一股观剧热潮,甚至引发了和诗热潮,文艺界、演艺界、政客、普通观众等都参与了进来。
郭沫若也对张瑞芳的表演赞不绝口,亲自写诗赠她:“凭空降谪一婵娟,笑貌声容栩栩传,赢得万千儿女泪,如君合在月中眠。”
此后,张瑞芳又在曹禺的《北京人》中饰演愫芳,在巴金的《家》中饰演瑞珏,在《北京人》中,她将愫芳的温婉善良、隐忍坚强展现得入木三分。
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在封建家庭的压抑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内心纯净和善良的女性形象,在《家》中,她饰演的瑞珏,善良、贤惠,却又无法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悲惨地死去。
张瑞芳的这些精彩表演,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赞誉,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可,使她与舒绣文、白杨、秦怡一起被誉为话剧界的“四大名旦”,成为了当时话剧舞台上的璀璨明星。
1962年,张瑞芳迎来了她演艺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电影《李双双》,在这部影片中,她饰演的李双双是一位性格直爽、心直口快、热爱集体、敢于与自私落后现象作斗争的农村妇女形象。
为了塑造好这个角色,张瑞芳在开拍前一年便深入河南林县体验生活,与当地妇女队长刘凤仙同吃同住同劳动,学习农村妇女的日常生活动作,如烧饭、烙饼、纳鞋底等,并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李双双的角色塑造中。
在影片中,她的表演纯朴自然,与角色融为一体,准确地把握了角色的基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独具风采的艺术形象,影片上映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李双双这个角色也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形象之一,张瑞芳凭借在《李双双》中的出色表演,荣获了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达到了她演艺事业的巅峰,成为了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女神。
周恩来总理对张瑞芳的表演也十分关注和赞赏,他曾多次观看张瑞芳的演出,并在演出结束后与演员们亲切交流,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和支持下,张瑞芳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艺术信念,她不断努力,为中国的话剧事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张瑞芳,感情生活却颇为坎坷,经历了三段婚姻。
张瑞芳的第一任丈夫是余克稷,两人相识于张瑞芳中学时期,当时余克稷受邀为学校话剧社指导,他温文尔雅,才华横溢,弹得一手好琴,有着极高的音乐素养。
1937 年,“七七事变” 爆发,张瑞芳跟随移动话剧社四处演出,进行抗日宣传,余克稷担心她的安危,便邀请她来重庆,并表示自己在重庆和友人成立了进步话剧社,还在国立剧专教书,张瑞芳来了不仅能相聚,还有深造机会。
张瑞芳听后心动不已,便前往重庆,1940 年,在周总理的批准下,这对相恋多年的恋人终于结为夫妻。
然而,婚后的生活却并不如想象中美好,余克稷比张瑞芳大 8 岁,性格稳重内敛,不喜欢社交,而张瑞芳开朗活泼,热衷于结交朋友,两人性格上的差异在生活中逐渐显现,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争吵,彼此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最终,这段婚姻在持续了 5 年后画上了句号。
1942 年,张瑞芳受邀出演郭沫若的《屈原》,在片场结识了当时已经颇有名气的演员金山,金山长相英俊,才华出众,早在 1935 年就与友人在上海创办了业余戏剧团,还出演过《夜半歌声》,是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上图为张瑞芳和金山在演出话剧《屈原》时的剧照
两人因戏结缘,在戏剧演出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不知不觉间,金山对张瑞芳心生爱慕,察觉到这份感情的张瑞芳,一开始刻意回避,毕竟自己还未离婚,且金山花名在外,曾追求过 “四大花旦”,她不想卷入感情的纠葛。
1943 年,曹禺邀请张瑞芳出演话剧《家》,两人再次合作,这期间,张瑞芳与余克稷的婚姻彻底破裂,她结束了第一段婚姻。
金山得知后,来到张瑞芳住所,向她吐露了心声,压抑已久的感情终于爆发,1944 年,张瑞芳与金山在杜月笙的见证下,举行了盛大的婚礼,结为夫妻。
但这段婚姻同样未能长久,婚后金山应酬不断,很少有时间陪伴张瑞芳,两人聚少离多,舞台上,张瑞芳和金山继续扮演情侣,但生活里,张瑞芳却发现金山和周恩来的养女孙维世走到了一起,张瑞芳发现丈夫的背叛后,内心痛苦万分。
但她性格刚强,不愿在这样的感情中纠缠,最终选择了放手,结束了这段让她伤痕累累的婚姻。
经历了两段失败的婚姻后,张瑞芳一度对爱情失去了信心,她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1951 年,张瑞芳申请调往上海,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的第三任丈夫严励。
严励是上影二场的主任,多才多艺,集作曲、编剧、演戏、美工、绘画等才能于一身 ,两人相识于工作中,起初,张瑞芳对严励的印象只是一个热心帮忙搬道具、拉灯光的同事。
后来,他们都在女会计家搭伙吃饭,接触逐渐多了起来,严励性格开朗、随和,总是面带笑容,他的乐观积极感染着张瑞芳,让她心中涌起一丝暖意。
在同事的撮合下,张瑞芳和严励开始交往,1952 年 11 月 7 日,张瑞芳与严励在上海结婚,组建了新的家庭。
婚后,两人感情深厚,相互扶持,由于张瑞芳无法生育,1957 年,他们收养了一个儿子,取名严佳,一家三口的生活平淡而幸福,严励的工作相对清闲。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1999 年,严励因胃癌去世,这给张瑞芳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她沉浸在失去丈夫的悲痛中,久久无法释怀 ,但她知道,严励希望她能坚强地生活下去,于是她努力调整自己,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
2012年6月28日21时38分,张瑞芳因病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4岁,她的离去,让整个中国电影界和文艺界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张瑞芳的一生,是为艺术奋斗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她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塑造了众多经典的艺术形象,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感动。
中国新闻网——张瑞芳3段婚姻秒杀八卦:结婚前还在陪外宾跳舞2012年07月06日 09:42
中国新闻网——张瑞芳:“真的,我只是一个听话的演员而已” 2012-07-09
中国新闻网——张瑞芳一生未生育 养子一家从澳洲赶回送终(图) 2012-06-30
澎湃新闻——“李双双”张瑞芳的三段婚姻 2020-10-09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