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头之际,大量落发往往成为众多人心中的困扰。实际上,掉发可细分为生理性脱发与病理性脱发。前者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而后者或许暗示着潜在的健康问题。

一、洗头掉发是正常的吗?
每日掉发量在50 - 100根的区间内,皆属于正常范畴,这乃是头发自然新陈代谢的必然结果。头发的生命周期包含生长期(2 - 6年)、退行期(2 - 3周)以及休止期(2 - 3个月)。处于休止期时,头发会自然脱落。在洗头过程中,因水流的冲击与手部的揉搓,那些本就该脱落的头发集中掉落,从而使人产生“掉发严重”的错觉。
二、哪些行为会加剧掉发?
1. 暴力洗护
- 以指甲抓挠头皮,极易损伤毛囊,进而引发炎症。
- 湿发状态下使用密齿梳强行梳理,会拉扯发根,导致头发断裂。
- 用毛巾用力搓干头发,会摩擦毛鳞片,致使发质受损。
2. 错误的洗护产品使用
- 直接将洗发水涂抹于头皮,会刺激毛囊。
- 洗头水温过高(>40℃),会破坏头皮的油脂屏障,加剧头皮的干燥与出油状况。
- 让护发素接触头皮,会堵塞毛囊,诱发脱发问题。
3. 营养不良
- 缺乏蛋白质、铁、锌、维生素B族等营养素,会使头发变得脆弱易断。
- 长期坚持素食或采用快速减肥的方式,可能引发蛋白质 - 能量营养不良,致使头发提前进入退行期。
4. 激素水平异常
- 雄激素水平升高,会导致头皮毛囊微型化,使头发变得细弱柔软,更易脱落。
- 发际线后移、头顶头发稀疏是典型的雄激素性脱发表现。

5. 病理性脱发信号
- 日均掉发量超过100根,且这种情况持续3个月以上。
- 头皮出现红肿、瘙痒、异常油腻等症状,这可能是脂溢性皮炎或真菌感染所致。
- 同时伴有全身症状,如疲劳、贫血、内分泌紊乱(甲亢/甲减)等。
三、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就医?
- 自测方法
轻拉一束头发(约50根),若脱落头发数量≤5根,则属于正常情况;若超过此数量,则需及时就医。
- 观察发际线
倘若发际线出现后移、头顶头发变得稀疏的情况,有可能是雄激素性脱发。
- 头皮异常
当头皮出现红肿、瘙痒、油腻等现象时,可能是真菌感染或脂溢性皮炎在作祟。
四、科学护发建议
1. 正确洗护流程
- 洗前梳通:使用宽齿梳从发梢向发根进行梳理,以减少头发打结的情况。
- 洗发水搓泡再涂:先在手心将洗发水搓出泡沫,再轻轻揉按头皮,用指腹按摩代替指甲抓挠。
- 护发素仅涂抹于发梢,并冲洗干净。
2. 工具与水温选择
- 梳子:牛角梳或气垫梳优于塑料梳,可减少静电产生。
- 水温:控制在37℃ - 40℃,接近人体体温,避免破坏头皮的油脂屏障。
- 干发:用毛巾按压头发以吸去水分,使用吹风机时调至低温档,与头皮保持15cm的距离,将头发吹至八成干即可。
3. 洗护频率个性化
- 油性头皮:建议每日或隔日清洗一次,选用控油型洗发水。
- 中性/干性头皮:每周清洗2 - 3次,可使用氨基酸类弱酸性洗发水。

- 烫染受损发质:每周清洗2次,搭配使用修护型洗发水和发膜进行滋养。
五、异常脱发的干预方向
1. 医疗手段
- 雄激素性脱发:可外用米诺地尔,口服非那雄胺。
- 脂溢性皮炎:使用含酮康唑/二硫化硒的药用洗发水。
- 斑秃/免疫性脱发:可采用局部激素注射或免疫疗法。
2. 生活调整
- 营养补充:适当补充富含蛋白质(如鸡蛋、鱼肉)、铁(如红肉、菠菜)、锌(如牡蛎、坚果)以及维生素B族的食物。
- 减压调节:避免熬夜,保证每天睡眠时长不少于7小时,适度进行运动。
- 减少染烫:化学药剂会加速毛囊老化,应尽量减少染烫次数。
六、中医视角补充
中医认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型脱发可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来改善,例如运用四物汤补血、左归饮填精。
总结
洗头时掉发较多,未必是坏事。然而,若掉发量异常,同时伴有头皮异常或全身症状,就需提高警惕。科学护发的关键原则为:温和清洁头发,减少外力对头发的拉扯,并根据不同发质调整洗护频率。若掉发情况持续超标,或伴有头皮异常症状,需排查遗传、激素、营养等病理因素,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