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欧盟突然宣布要对进口钢铁下狠手,不仅把免税的进口配额砍掉一半,还把超出部分的关税直接翻倍,飙到了50%。
这架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冲着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中国来的。
可谁也没想到,这记重拳还没等我们这边有什么反应,一声惨叫却从欧盟的“老邻居”英国那边传了过来。
英国的钢铁行业几乎是哭着喊着说,这可能是他们这辈子遇到的“最大危机”。这就有点意思了,明明是一场准备对付中国的贸易战,怎么第一个倒下的反而是英国?
冯德莱恩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难道她真的没算到这一步吗?
找替罪羊
要弄明白这事,咱们得先看看欧盟为什么要这么干。
表面上的理由说得冠冕堂皇,叫“保护本土产业”,防止被“不公平的全球产能过剩”给冲垮。这套说辞,听着是不是有点耳熟?
没错,就是从美国那边学来的。前阵子,美国就用同样的理由,给进口钢铁加了50%的关税。冯德莱恩领导下的欧盟,八成是觉得这招“师夷长技以制夷”挺好用,于是也跟着学了起来。
他们想通过这种强硬的姿态,向世界宣告:欧洲的利益不容侵犯。
而且,虽然官方文件里没点名,但私底下谁都知道,他们嘴里的“全球产能过剩”,指的就是中国。
可问题是,这个靶子真的选对了吗?
翻开数据一看,简直让人哭笑不得。2024年给欧盟出口钢铁最多的国家里,土耳其、印度、韩国、越南都排在中国前头。
这就好比班里有个同学总考不好,老师不找他自己的问题,反而天天盯着隔壁班的第一名,说都怪他太努力,搞得自己压力大。
说白了,欧盟钢铁行业之所以不行了,病根根本不在外面,而在自己身上。欧洲的能源有多贵?环保标准有多严?
工人的工资有多高?这些都是压在钢铁企业身上的大山。
德国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钢厂,这几年不是裁员就是关门,有的干脆把厂子搬到土耳其去苟延残喘了。
这种产业空心化的问题,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想靠加点关税就把它治好,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拿中国当借口,不过是找个替罪羊,好对内有个交代罢了。
但冯德莱恩和她的团队千算万算,估计也没算到,他们这堵墙砌起来,第一个撞得头破血流的,居然会是刚刚脱欧的英国。
英国人当初闹着要“单飞”,政治上是自由了,可经济上,尤其是像钢铁这种老本行,还得指着欧盟这个大市场吃饭。
英国出口的钢铁,有超过七成都卖给了欧盟,每年能挣差不多30亿英舍。
现在欧盟突然把门关小了一半,还加了把大锁,英国的钢铁厂老板们能不急吗?
这简直就是要断他们的生路。
所以,他们才会说这是“史上最大危机”,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远在印度访问的英国首相斯塔默,听说了这事,也只能隔空喊话,说政府会“强有力支持”,听着就像是在哄一个快要哭出来的孩子。
英国遭误伤
英国的这声惨叫,其实给欧盟提了个醒:这种只顾政治作秀,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决策,后果有多严重。
本来是想给别人一个下马威,结果却先把自己曾经的“家人”给误伤了,这出戏演得实在有点尴尬。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欧盟这么做,到底是在救自己,还是在害自己?
他们以为把便宜的进口钢铁挡在门外,自家的企业就能活过来了。
可他们忘了最关键的一点:自己根本没那个本事生产足够的钢铁。
你想想,中国一年生产超过10亿吨钢,占了全世界的一半还多。
而整个欧盟加起来,德国一年也就三千多万吨,法国更少,不到一千一百万吨。
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你把物美价廉的进口货都挡住了,自己又生产不出来,那下游的企业怎么办?
造汽车的、盖房子的、造轮船的,都得用钢吧?
到时候钢材价格一飞冲天,整个欧洲的制造业成本都得跟着涨。
这笔账,老百姓算得最清楚。
钢材贵了,车价、房价也得跟着涨。本来通货膨胀就够让人头疼的了,再来这么一下,普通人的日子只会更难过。
政客们在台上喊着“捍卫欧洲制造”的口号,底下买单的,永远是那些辛辛苦苦工作的普通人。
这种所谓的“保护主义”,到头来保护的只是那些没有竞争力的落后产业,失去的却是整个经济的未来和活力。
真正的强大,从来都不是把自己关起来,而是在开放和竞争中不断进步。
你看中国,一边应对着各种贸易摩擦,一边还在搞技术升级,研究什么氢冶金、低碳炼钢。
而欧洲呢,还在用筑墙这种老掉牙的办法,妄图留住昨日的荣光。
所以,对于欧盟的这番操作,我们这边反而显得很淡定。
因为中国的市场够大,朋友也够多。欧洲这边不买了,还有东南亚、中东、非洲,世界这么大,不愁没地方做生意。
而且,中国也明白,靠打价格战不是长久之计,最终还是要靠技术和质量说话。
回过头来看,冯德莱恩这次是真的失算了。
更新时间:2025-10-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