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应来了,美常年打压我国高新企业,我国反击后,外媒:这是报复

美国这些年对咱们中国的高科技企业下手可真够狠的,从2018年就开始了那场没完没了的芯片大战。先从中兴通讯开刀,那时候美国商务部直接发了个禁令,禁止美国公司卖零部件、软件和技术给中兴,时间长达七年,一直拖到2025年3月才到期。

原因呢,说中兴违反了对伊朗的出口规定,结果中兴的生产线直接瘫了,供应链断了,只能赶紧交罚款、换高层,好不容易才喘口气,继续搞4G设备。但这事儿的影响大得很,中兴的手机业务缩水了不少,得靠国际合作慢慢爬坡。

转眼间,美国就把枪口对准了华为。2019年5月,华为被扔进了实体清单,美国公司没批准就不能卖芯片和技术给它。高通、英特尔这些供应商立马停手,华为的5G设备链子断了。2020年,美国又升级了,管得更宽,连用美国技术的第三方都不能给华为代工,台积电这样的厂子也得跟着遭殃。

华为的手机销量直线下滑,高档5G机型没法产了,只能转头优化软件,推鸿蒙系统来绕开安卓的限制。到2025年,华为还在咬牙搞自主芯片,像麒麟系列,但产量有限,市场份额丢了不少。

美国不光盯着单个公司,还把整个半导体领域都圈进去了。2022年10月,他们出了新规,限制出口先进芯片制造设备和技术,14纳米以下的工艺全管起来。2023年1月,美国拉着日本和荷兰签协议,一起限对中国半导体设备的出口。

日本3月底就公布了控制23种设备的出口清单,包括清洗、沉积和光刻这些,7月正式上路,东京电子和尼康这些企业直接中招。荷兰那边犹豫了会儿,但6月底也发了管制,针对极紫外光刻机,9月生效,阿斯麦的深紫外光刻机卖不进中国了。美国这招就是想卡住咱们在芯片设计和制造上的脖子,保住他们在全球的头把交椅。

在这堆事儿里,美国的芯片企业也没闲着,尤其是美光科技,它在推动对华限制上特别起劲。2017年底,美光在加州法院告了福建晋华和联华电子,说他们偷了内存技术。2018年10月,美国商务部就把福建晋华拉进实体清单,美国公司不能和它交易了,福建晋华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项目直接黄了,丢了上十亿美元的投资。

美光还不止这事儿,它通过专利诉讼搅和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的发展,这些中国企业想进内存市场,就得面对美光的知识产权指控和华盛顿的游说压力。美光在国会和政府那儿递证据,帮着加码出口控制,到2025年,它还在配合美国施压中国竞争对手。

美国这些动作越收越紧。2023年,他们又扩了实体清单,加进更多中国半导体企业。2024年,更新了规则,管高带宽内存的出口,还扔了140家中国公司进去,想堵所有漏洞,顺便催盟友跟上。到2025年,美国部分政策有点松动,但关税战又起来了,中国这边也开始收港口费啥的。

美光这些年一直活跃,帮政府审查中国企业,提供所谓证据加实体清单。福建晋华的案子,美光递了技术文件,说知识产权被盗,美国司法部还插手刑事调查。长江存储的闪存产品2023年遇上美光专利挑战,得改设计方案。长鑫存储也差不多,2024年产品出口卡壳。这些事儿让中国内存产业吃亏不小,项目拖了好几年。

联盟这事儿也没那么顺。荷兰起初不情愿,因为和中国贸易绑得紧,阿斯麦对华销售占它营收大头。2023年1月协议后,荷兰慢慢落实,9月生效。日本倒积极,2023年7月就管了23种设备,包括光刻胶和蚀刻机。

2024年,这些国家又协调,针对高带宽内存,影响中国人工智能的进度。2025年10月,荷兰政府直接接管了中国控股的芯片公司Nexperia,说是为了国家安全,中国这边反手就限了Nexperia中国工厂的出口,从10月4日起生效。这事儿闹得德国车企慌了神,好几个大项目定在2025年底,得赶紧找替代供应链。

中国企业也没坐着等,这些年转头自主研发。中兴加强国际合作,部分恢复4G生产。华为搞软件优化,鸿蒙系统帮了大忙。中兴和华为的供应链调整,花了不少钱开发自家芯片。半导体整体,中国自给率从2022年的不到20%涨到2025年的40%左右,国家基金投了上千亿美元,支持长江存储这些企业扩产。

长江存储的闪存产能2024年到每月12.1万片,2025年冲到15.1万片,长鑫存储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也大扩,产品进数据中心和消费电子。中国半导体设备自给率2025年预计到50%,比之前13.6%翻了好几倍,虽然没达70%的目标,但进步实打实。

面对美国这么压,中国2023年3月底启动了对美光在华产品的网络安全审查。审查瞄准内存和闪存芯片,搞了近两个月,技术测试和供应链查了个遍。5月21日,结果出来了,说美光产品有严重安全隐患,对供应链有大风险,影响国家安全。

所以,国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商不能再买美光的东西,包括电信、能源、金融这些国企,DRAM和NAND芯片全停。美光说尊重决定,但强调自己产品合国际标准。美国商务部跳脚,说中国禁令没事实根据,要和盟友商量对策。

外媒一看这事儿,立马说这是中国对美国芯片管制的回击。路透社报道,这是北京对华盛顿出口控制的直接反制。美国之音指出,中国这招帮了本土企业,像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能抢市场。

彭博社分析,美光在中国份额会缩水,这事儿是中美科技摩擦的新一轮。审查那天,美光股价跌了4%多,第二天继续掉,市值蒸发几十亿美元。投资者愁坏了,美光丢了中国关键客户,营收至少砍一半在中国那块儿。美光试着调供应链、加游说,但禁令没翻盘。

审查后,美光开始改中国业务。2023年下半年,减少数据中心供货,转汽车和手机,但销量还是滑。2023年12月,美光和福建晋华全球和解,撤了所有诉讼,美光付了和解金,福建晋华部分恢复,但项目耽误太久。2024年,美光中国营收掉到个位数,公司裁了中国区员工,省成本,但补不全损失。

2025年10月17日,美光宣布停供中国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彻底退这块市场。知情人说,是因为2023禁令没松,美光转头找美国和欧洲客户。外媒像路透社和彭博社,又说这加深了美中科技分歧,Micron成了贸易战的牺牲品。

中国本土企业捡了便宜。长江存储填了美光空出来的市场,长鑫存储产品扩张,推动中国存储芯片自给率上去。2025年,中国稀土出口许可作为回应,影响美国芯片原料。贸易紧张加剧,美国半导体股晃荡,美光全球营收涨了点,但中国市场丢了永久份额。

这堆事儿说明,科技竞争越来越白热化。美国想保优势,中国推自主创新。美光这种企业,帮着美国政府卡中国脖子,现在自己栽了跟头,市场份额丢了。中国半导体虽有压力,但产能上去了,自给率爬升。

未来,芯片供应链重整,本土企业像长江存储有机会占更大地盘,美光这些得继续扛压力。外媒老说这是报复,但说白了,就是互相过招,谁也别想独占便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科技   我国   报应   企业   高新   中国   美国   华为   芯片   长江   福建   荷兰   光刻   半导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