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死后三国第一猛将,近80人死在他枪下,蜀汉或因他延寿40年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卡卡

编辑|卡卡

《——【·前言·】——》

建安三年,徐州下邳的城门被火光染红,吕布被缚立在堂下。这个一度号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男人,盯着曹操,却没等到一句宽恕。

那一刻,三国的最强武力被按进了尘土。自此之后,天下再无“飞将”,但一个名叫赵云的年轻将领,正在冀州的风沙中起势。吕布的枪还未凉,另一杆银枪已在北地闪光。

冀州的白马

吕布死后,中原的空气像被压住。曹操握着兖州,袁绍占着河北,孙策据江东,刘备四处漂泊。建安三年到四年这段时间,天下没有谁能填上吕布的空位。可就在冀州,另一个名字开始被人记住。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家世不显,却天生为战而生。他骑白马,使枪,胆气沉稳。那时候他在公孙瓒军中。冀州之地,三家争斗最烈。袁绍的势力向南扩,韩馥守冀州摇摆不定,公孙瓒则在北地屯兵,局势一触即发。

韩馥畏袁绍兵多,被逼让出冀州。袁绍得地后,公孙瓒怒,举兵南下。两军在界桥对阵。风起尘翻,战马嘶叫,旌旗被吹得几乎倒伏。袁绍把主将文丑推上前线。文丑枪法狠、力大,曾与颜良并称河北双雄。

公孙瓒阵中,赵云勒马出列。两人枪影交错,河岸溅起水花。赵云的白马踏进泥里,文丑的枪几乎擦着他盔角而过。五十合后未分胜负。公孙瓒大军崩乱,赵云掩护后队撤退。

他没有吕布那样的天狂,也没有张飞那样的暴烈,他更像一块冷铁。公孙瓒败势已定,赵云带残部北归。后来因母亲去世,辞军返乡。

冀州的冬天,风雪封路。赵云一身旧甲,从北地南下。那时刘备正寄身于袁绍麾下。赵云听闻刘备重义、爱士,便前往相见。两人初会于邺城。刘备见他,言辞不多,只是注视良久。一个漂泊的诸侯,一个沉默的骑士,就此结下主从。

赵云随刘备去平原,任主簿。他整顿军纪、抚恤士卒,出入不离左右。当时刘备势单力薄,常被袁绍猜忌。赵云曾多次以身护主。那时没有大战,却是信任最深的阶段。

几年后,袁绍与曹操官渡交锋。刘备趁乱起兵,再度失利。赵云与刘备分散。史书未详其行踪,只说“后复会于小沛”。从北方的寒地到江淮的泥水之间,赵云几乎一路护着刘备。他从未叛变,从未求功。

吕布死后两年,中原少了一个叛将,却多了一个能托底的武人。赵云没有吕布那样的锋芒,却有一种不显山不露水的稳。冀州的白马,从此改道南行。

刘备流转徐州、荆州之间,势力几起几落。赵云始终随军。每一场小战,都能看见那匹白马冲在前列。他杀敌精准,不怒、不喝,只一枪定胜负。

那时的人都记得吕布在虎牢关的矫健,却忽视赵云在北地河岸的沉着。两种武勇,不同方向。一个燃尽自己,一个磨出锋刃。

吕布死时三十多岁,赵云刚立名不久。两人没见过,却像命运的两端。吕布为权而生,赵云为义而立。天下乱局中的权与义,此消彼长。

建安八年,刘备依刘表入荆州。赵云随行,任偏将。此后多年,赵云未再北上。他的枪收在鞘中,等着真正的舞台。冀州的白马,从此南驻荆楚。

长坂坡的独行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荆州。刘表亡,刘备接防。曹操四十万大军压境,刘备弃新野南撤,拖家带口,车马连成长龙。

赵云任牙门将军殿后。行至当阳长坂,曹操亲率骑兵五千直扑,刘备军溃不成阵。赵云发现甘夫人车队失散,主眷去向不明,掉头独返。

史书写“抱先主弱子并护甘夫人脱难”,八字背后,是孤骑闯阵。曹军追击,乱箭纷飞。赵云一枪击敌,马蹄踏血。甘夫人受伤,赵云将刘备幼子藏怀中,斩关突围。

长坂桥前,张飞断桥,怒视曹军。赵云策马而过,怀中婴儿安然。刘备见之,惊愕,赵云跪地奉子。史书载:“以勇猛著。”刘备叹曰:“吾子赖公得全。”

这一战,赵云所部损半,却护主眷脱险。曹操闻后下令:“不追。”这是正史所记。赵云因功封牙门将军,自此地位确立。

白马银枪成军心象征。有人说:只要子龙在阵,蜀军不溃。

赤壁之战时,他守侧翼。火攻成功后,率兵平荆州三郡。刘备有了根据地,赵云仍不居功。关羽守江陵,张飞镇巴郡,赵云分驻南郡。诸葛亮称其“勇而有度”。

吕布三叛,赵云一生不移。一个靠力取,一个以义立。长坂坡一役,让赵云成为刘备的定海针。

刘备入蜀时,他镇守荆州。益州平定,任翊军将军。他不是最快的刀,却是最稳的盾。刘备出征,必命赵云护后。那一抱救下的,不只是孩子,而是蜀汉的根。

汉水的反击

建安二十四年,汉中成了三国最锋利的一块骨头。曹操亲自率军入蜀,刘备从成都出兵迎战。关羽在荆州被困,张飞屯阆中,前线指挥几乎全压在赵云和黄忠身上。赵云当时年近五十,仍领先锋。

汉水流急,连日阴雨。曹军数十万,自西北列阵。赵云所部不过数千。刘备让他试探敌情,不料曹军突袭,局势逆转。赵云退至定军山下,营寨未稳,敌骑已经逼近。部将建议弃辎重逃,赵云断然拒绝。他命焚营,反手列阵。

山谷狭窄,火光蔓延。赵云亲自持枪上马,冲入曹军前锋。乱军之中,赵云一击挑落敌将旗鼓,军阵顿乱。史书写“云以数千当曹公十万,斩旗断鼓,曹公乃退。”那不是神话,而是战术。火起、鼓碎、敌乱、乘势反击。

夜色里,汉水泛红。赵云收拢残兵,救出陷阵的张著。次日晨雾散去,刘备亲至前线,见阵列仍整,军无溃散。他笑言:“子龙一身是胆。”这句话传遍蜀营,成了“子龙”名字下最坚实的注脚。

曹操撤军北归。刘备趁势夺汉中,自称汉中王。赵云并未被记入封侯首功。他领金帛数千,却不受。有人劝他收下,赵云说:“军中未定,何以先赏。”那不是谦让,而是习惯。

战后,赵云留守江州,整兵守防。刘备重用关羽、张飞、黄忠,赵云始终居次。史书说他“历官不显,而见任常重。”刘备每次调兵,赵云的名字都在后方守卫名单上。那是他熟悉的位置,不喧,不动。

刘备病于白帝城前,赵云随诸葛亮守成都。关羽战死,张飞遇害,蜀汉动摇。赵云镇江州,军纪不乱。朝廷号令一日数下,无人敢违。成都的军队仍照旧操练。那年蜀汉几乎崩盘,是赵云与诸葛亮撑住局势。

刘备死,刘禅继位。赵云上表劝谏守成,不求扩张。蜀汉初立的几年,南有叛乱,北有曹魏威胁。赵云奉命与南中军对调。每到一地,他先整军、后安民,始终以稳著称。

这一段岁月几乎没有大战,却是赵云一生最难的时期。没有敌人可杀,只有国家要守。吕布当年以战出名,赵云以不乱立身。战场上能冲阵容易,熬得住和平才难。

暮年与静寂

公元228年,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赵云年已七十。诸葛亮任命他为副将,出子午谷西侧,牵制曹真。赵云率偏军出箕谷,途中遭遇敌袭。蜀军粮道断绝,士卒疲惫。赵云整队退守,亲自殿后。敌军压近,他只命士卒静阵。

史书说“云军败而不乱”。那是他一生最后一场战役。蜀军虽退,却保存主力,未成溃军。回到汉中,赵云自请降阶。诸葛亮未允,只慰勉。那年冬天,他彻底退居成都。

建兴七年,赵云卒。他未留遗命,未建家庙。刘禅追谥“顺平侯”。谥号中“顺”指忠信,“平”指持重。整个蜀国为之立庙三日。

那时诸葛亮仍在北伐,未回成都。军中闻讯,无喧嚣,无哀乐,只有默立。赵云去世,蜀中少了一块压阵的铁。

他活过关羽,活过张飞,也活过黄忠。吕布早死于叛乱,赵云老死于功成。一个被敌人断首,一个被岁月收走。战场终究只留下忠诚的名字。

赵云死后,江州军仍按旧制操练三年,无一人逃亡。诸葛亮奏表称:“子龙之德,民皆畏服。”蜀地百姓祭他如神。

长坂坡的那一抱,救下刘备的独子刘禅。四十多年后,那个婴儿坐在成都的龙椅上,仍以赵云旧宅祭祀。史书没有写“延寿四十年”,但时间自己给出了答案。

他死后无大葬,只有军中白甲士兵列队江岸。夜风吹动,枪影映在水面。有人说看到白马影在波心闪动。那只是传说,但没人否认它的可能。

吕布的枪止于叛乱,赵云的枪止于守成。一个快,一个稳。快的被火光烧尽,稳的在时间里沉成铁。

赵云的名字不多,功也不显,但每次蜀汉动摇,都能见到他。他是支柱,却不抬头。

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前一年,刘禅下诏祭云:“子龙昔护孤于危,忠诚一节,百世可师。”这短短十二字,像钉子一样钉进史册。

汉中、长坂、箕谷、江州——他走过的地方都在蜀地的骨架上。他从不喧闹,从不叛逆,从未停步。

吕布以一战成名,赵云以一生立名。前者如火,后者如山。

当年长坂坡上,银枪挑开尘土。数十年后,山河仍在,枪已埋土。蜀汉灭于263年,比刘备称帝多存四十余年。那四十年,从赵云的一抱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6

标签:历史   蜀汉   延寿   猛将   冀州   公孙   长坂坡   荆州   建安   汉中   史书   白马   汉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