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与大便次数有关?研究发现:寿命长的人,每天排便在这个次数

清晨六点,王大妈已开始在厨房里忙碌。老伴笑她:“身体这么硬朗,一点也不像快七十的人!”王大妈却谦虚:“就图个规律生活、吃饭准时、每天都能痛快‘解决’。要问秘诀,还真离不开这个。”这话让在旁的小孙女好奇:“奶奶,是不是大便次数多了身体就更健康,能长寿吗?”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疑惑?“便便”这种小事,真的会影响寿命吗?

其实,相比许多人以为“能排便就行”的想法,近年多项重量级医学大数据给出的答案,出乎很多人意料:排便次数,确实与我们的寿命息息相关

到底每天几次才最健康?有人一天三次,有人两三天才一次,这背后到底藏着哪些健康“玄机”?尤其是,太便秘和太频繁,都会让疾病风险明显增高。每天1-2次的“黄金频率”,竟然是科学家眼中“更长寿”的一类特征。

到底真相如何?你家的排便习惯,属于健康长寿的哪一类?有些隐藏的问题,或许你还没注意到。现在还不晚,一起来看看,寿命和“排便这点事”到底有何联系。

排便频率影响健康:研究揭示寿命“第二张身份证”

许多人对便便的态度是“只要能拉就没大事”,但事实远比你想象的复杂。近年来,北京大学联合多家顶尖医学团队,对近50万中国成人做了为期1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让很多医疗专家感到诧异:

每天排便超过1次的人,发生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的风险分别比每天只排便1次的人高出12%和33%。

便秘(每周少于3次)的人,同样出现心血管病、慢性病的风险显著高于有规律排便的人。

不仅如此,中国医学科学院还在2万名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中用10年追踪研究发现,“每天清晨规律排便的人患慢性疾病的概率比不规律的人低了37%。”这种规律性,在长寿人群中特别显著。

其实,肠道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它的状态直接反映着消化、免疫、新陈代谢等多重健康信号。每天排便1-2次,恰好是最理想的黄金频率,这既能及时排出代谢废物,减少肠道致病物质“逆袭”,又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守护全身健康。

一些人可能担心排便次数“越多越好”,但医学上恰恰相反,排便过多(如每天多于2次)常见于肠道菌群紊乱、吸收障碍、甚至炎症和肿瘤病变。频繁腹泻、多次“稀水样便”,会导致体内营养大量流失,伤及免疫力。而两三天、甚至更久才排一次,更暗藏“警报信号”:肠道蠕动迟缓、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有害物质残留和慢性炎症,为结直肠疾病乃至癌变埋下隐患。

你以为没排便问题,其实你忽视的这1个细节,可能正悄悄影响你的长寿。

身体健康看便便:规律排便这些改变,你感受到了吗?

也许你觉得,“偶尔不规律没什么大不了”,但多项研究给出的结论很明确:排便习惯,不仅仅关乎“小事”,是长期健康的晴雨表。

肠道菌群影响寿命比例高达27%。科学家跟踪2万余人、长达11年的数据指出:每天1-2次排便,肠道菌群更丰富,代谢状态更年轻,免疫能力显著上升。

规律排便,慢性病风险下降37%。拥有晨起规律排便习惯的人,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发病率远低于同龄人。

排便状况直接关联心脑血管健康。每天频繁排便或极度便秘的人,心血管疾病、甚至肿瘤风险均显著高于“黄金频率”人群。

你家的“便便频率”达标了吗?特别是以下这3种异常信号,更要警惕

黑便或带血:常提示上消化道出血、炎症或肿瘤。 大便变细、带有粘液:警惕肠道炎症、结直肠肿瘤等疾病。 长期腹泻或便秘:不仅引发营养不良,还为肠道肿瘤、心血管事件埋下健康隐患。

有人会觉得这些问题离自己很远,但在北京协和医院接诊的实际案例中,不少中老年患者就是因为“憋屎”“便秘”“腹泻不重视”,导致肠癌、心梗等事件爆发。大便一周才解一次,风险比一周3-6次高出不少!

提升“黄金排便频率”的实用建议,你做到了吗?

其实,拥有“长寿体质”并不神秘。只需把握住每天1-2次的健康排便节奏,调整日常生活习惯,从根本上降低各种慢性病风险。

优先膳食纤维:每餐保证新鲜蔬菜、全谷物,搭配大量饮水,成人每日纤维摄入量建议25-30克

按时作息+坚持锻炼:清晨起床,喝一杯温水(约200ml),促使肠道“醒来”;饭后适度散步有助减轻肠胃压力,改善肠道蠕动。

定时排便,不强忍不拖延:有便意时及时如厕,养成每天固定时间(如清晨)的排便习惯;减少憋屎,避免肛肠负担和慢性便秘。

关注便便信号,及时就医:大便颜色变黑、有杂血、形状突然变细、长期腹泻便秘等任何异常,建议第一时间前往正规医院消化内科检查

愉快心情+减少压力:压力大会影响自主神经和肠道功能,有规律的作息和心情也有助于守护肠道健康。

最后提醒:每个人肠道功能不同,排便频率也会略有差异。若自身长期异常或有消化道症状,一定前往正规医院,由医生做进一步个性评估和干预。健康没有秘诀,就是在日常琐碎中用心呵护。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参考资料: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C)数据库应用现状与展望》

《2022中国居民肠道健康及慢病风险报告》

《北京大学·国人肠道菌群与健康跟踪研究手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7

标签:养生   次数   大便   寿命   肠道   健康   长寿   规律   风险   频率   慢性病   肿瘤   炎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