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咱们当父母的,谁没经历过这样的瞬间呢?孩子突然大发脾气,你把道理说尽,他反而哭得更凶;或者辅导作业时,那股火“噌”地冒上来,音量不自觉就提高了八度。事后看着孩子熟睡的小脸,心里又满是后悔:“我怎么就没控制住呢?”
别自责,其实天下没有天生的育儿专家,所有看似游刃有余的“好父母”,背后都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与学习。

我有个朋友,是典型的“学霸妈妈”,育儿理论一套一套的。可当她两岁的儿子在玩具店门口躺倒哭闹时,她那些“共情”、“规则”的理论瞬间失效。她要么妥协,要么强硬拖走,每次都像打了一场败仗,身心俱疲。
后来,她放下书本,虚心向一位有经验的幼师请教。老师只问了一句:“你有没有试过,在他哭闹前,就先带他玩点更有趣的?”她恍然大悟——原来问题不在于孩子哭闹时怎么应对,而在于如何提前“排雷”。她开始学习用游戏的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我们比赛,看谁先跑到那棵大树下!”奇迹般地,门口的“战役”越来越少了。
你看,这就是“学出来”的。她从学习“如何灭火”,转向学习“如何不生火”,这一步的跨越,不是靠母爱的本能,而是靠后天的领悟与实践。

再说说我自己的例子。我曾坚信“严父出孝子”,对孩子的要求很高。直到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女儿和她的玩偶“训话”:“你怎么这么笨!再错就别玩了!”那语气、那神态,活脱脱就是我的翻版。那一刻,我脊背发凉——我竟然成了女儿模仿的“坏榜样”。
我决心改变,开始学习情绪管理。我看了不少文章,学到一个“一分钟冷静法”:想发火时,深呼吸,告诉自己“孩子的问题不是敌人的攻击”。第一次实践,我憋得满脸通红,但硬是把冲到嘴边的呵斥咽了回去,转而用平静的语气说:“爸爸看到你错了三题,有点着急。我们来一起看看哪里不会,好吗?”
女儿当时那个惊讶又放松的眼神,我至今难忘。你看,父母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就像给孩子的人生安装了一个稳定的压舱石。

我们学习,不是为了培养一个完美的孩子,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引路人。
我们学习儿童心理,是为了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密语”,而不是简单地给他贴上一个“不听话”的标签。
我们学习有效沟通,是为了筑起一座联结彼此心灵的桥梁,而不是用“为你好”的炮弹去狂轰滥炸。
我们学习放手,是为了得体地退出他的空间,让他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练习飞翔。
教育孩子的过程,何尝不是父母一场深刻的自我教育? 从手忙脚乱的新手,到气定神闲的“老司机”,中间隔着的,正是无数次的学习、反思与成长。
所以,别怕自己不会。当你为了孩子,拿起一本书,听一次讲座,或者像我今天这样,真诚地反思和分享时——你已经在成为好父母的路上了。 这条路没有终点,但每一步,都算数。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