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编辑|朝暮古今
1963年,苏联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成功进入太空,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女性航天员。
在她成功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当时不为人知的细节:她在升空前服用了避孕药。
这开创了女性太空飞行生理管理的先例,但也给人们带来了疑问——为什么女航天员在飞往太空前要服用避孕药?
本文图片、描述源于网络,旨在弘扬正能量,无不良引导。若涉版权或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即刻删除。内容信息可靠,部分情节为提升可读性或有虚构,仅供参考,望理智阅读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水星计划”搞了个大胆尝试——从女飞行员里挑宇航员候选人。
一番严格筛选后,13位姑娘脱颖而出,不管是体能测试、飞行技能,还是心理素质,跟男候选人比都毫不逊色。
眼看就要圆太空梦,却被一个超现实的问题卡住了——太空中咋处理女性月经?
要知道太空环境跟地球差远了,微重力、高辐射不说,太空舱还特别狭小,这些都给人体带来挑战。
就说微重力,人在里面血液循环、内分泌都会变样,对女性而言,生理周期也跟着变得麻烦起来。
其实早在太空探索初期,科学家在地面模拟实验时就发现了个糟心情况:在地球上,女性生理期排血靠重力就能顺利排出,可到了失重环境,经血不会往下流,反而可能逆行到腹腔。
这可不是小事,很容易引发感染、痛经,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健康。
当时大家普遍觉得,微重力下女性月经大概率会出问题,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更有人担心,失重状态下经血要是飘得到处都是,还会污染太空舱里的设备。
就在这些担忧和对女性太空适应能力的偏见下,“水星计划”负责人没辙了,最后只能做了个艰难决定——把这13名女候选人的升空资格取消,太空任务全交给男宇航员来执行。
1963年6月16日,苏联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一飞冲天,直接打破了“女性不能上太空”的固有认知。
当时大家最好奇的就是,太空环境特殊,女宇航员的“生理期”该怎么解决?
苏联给出的答案特别直接——捷列什科娃升空前提前吃了避孕药,干脆让月经在太空任务期间“缺席”,简单又高效。
这波操作可把美国急坏了,看着苏联在女宇航员领域先拔头筹,美国也赶紧重视起女性在航天事业里的作用。
不过美国人没打算照搬苏联的办法,觉得得整个更“体面”的方案,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NASA砸了不少钱,研发出了“太空尿不湿”。
据说这尿不湿用了当时最牛的吸水材料和防漏技术,专门用来解决女性太空生理期问题。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这款“太空尿不湿”一用就暴露了不少问题:穿起来特别麻烦,体积还大,重量也不轻。要知道航天器对重量控制得特别严格,这尿不湿一下就成了不小的负担。
反观苏联,就显得务实多了,继续用避孕药延迟生理期的办法,让更多女宇航员顺利进入太空工作。
其实避孕药在女航天员太空任务中的应用,有其科学的作用机制。
常说的复合口服避孕药,主要成分是雌激素和孕激素。
女航天员只要提前几周开始规律服用,就能让卵巢暂时“歇工”不排卵,子宫内膜也不会像平时那样增厚准备迎接受精卵,这样月经自然就暂停了,在太空里能少不少麻烦。
不过,吃药也不是一点顾虑没有。
避孕药可能会让血栓的风险有所增加,而在太空环境中,辐射强度比地面高,航天员大部分时间又处于久坐或固定姿势的状态,这两个因素叠加起来,会让血栓的风险再往上提一点。
另外,太空失重状态本身就会导致航天员骨密度流失,而避孕药里的激素成分,还有可能会加重这个问题,对骨骼健康不太友好。
好在针对这些挑战,各国航天机构早就想好了解决办法。
航天医生会给每一位女航天员“量身定制”方案,根据她们的身体状况挑选最合适的药物种类,还会精准调整剂量,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
在任务进行期间,地面医疗团队会24小时不间断监测女航天员的各项身体指标,比如血压、凝血功能、骨密度等,一旦发现异常就能及时处理。
而且航天员每天都会安排两小时的“抗阻训练”,像在特殊器械上做深蹲、硬拉等,帮助维持肌肉力量和骨骼健康,同时还会专门补充钙片,进一步保护骨骼。
而且后来研究表明,太空微重力环境对月经没有明显影响,跟在地面上完全一样。
现在,不管是美国、欧洲的航天机构,还是咱们中国的航天团队,都把这种生理期周期管理方法当成了女航天员执行任务的“标准流程”。
要是遇到短期任务,比如只有几天到几周,吃药推迟月经周期就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但如果是几个月的长期驻站任务,就会考虑其他辅助方案。
有些女航天员会使用高吸收性的尿裤或者专用卫生巾,但这种方式要特别注意卫生,不然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咱们中国在太空空间站里,还专门为女性航天员打造了专属生活区域,配备了符合女性生理特点的卫生设施,比如特制的马桶、清洁用品等,提供了更人性化的生活保障。
而且中国的航天医学专家也没停下研究的脚步,一直在积极探索更安全、更便捷的女性生理期调控技术,希望能减少对避孕药物的依赖,让女航天员在太空能更舒适、更安心地执行任务。
目前,全球已经有65多名女航天员成功进入过太空,她们凭借着过人的勇气和智慧,在太空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书写着人类太空探索历史的新篇章。
从世界首位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到咱们中国的王浩泽等优秀女航天员,女性航天工作者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证明自己的能力,让太空不再是男性的“专场”。
随着航天医学的不断发展,女航天员在太空中不再是被动适应环境,而是能主动掌控自己的身体,更好地投入到太空探索事业中。
信息来源:人民资讯——女航天员在太空来例假怎么办?外国航天员何时会加入?
澎湃新闻——太空住半年,女航天员来例假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