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贵去世16年后,儿子接受采访时揭秘:其实我爸的遗嘱是改过的

陈永贵这个名字,在我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家喻户晓的存在,更是全国农民心中的好榜样。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民一跃成为国务院副总理,这是大家想都不敢想的,因此陈永贵也被大家称为“布衣宰相”。

1986年3月26日,陈永贵因病去世,去世前曾留下遗嘱。然而16年后,他的儿子陈明亮接受采访时才揭秘:“其实当初我爸的遗嘱是改过的……”

修改陈永贵遗嘱的人是谁?他为何要这样做呢?

因大寨声名鹊起

相信大多数人知道陈永贵,都是因为毛主席1963年所发布的那项指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

大寨村位于太行山黄土高坡,由于该地植被稀疏,水土流失格外严重。再加上山坡缺边少堰,很难蓄水,只要三天不下雨农作物就会发黄,因此产量也是很少的。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陈永贵在担任党支部书记后,第一时间带着58名农民在白驼沟打坝24道,造地5亩。1955年起,先后三次打坝180多道,将300亩坡地全部改造成水平梯田,大大解决问题。

在陈永贵的带领下,大寨的农民每年都挖山填沟,修建梯田,粮食产量也从之前的几十公斤增长到385公斤。大寨的每户农民都能自给自足,还能将余粮上交给国家。

大寨能在当时国家农业不是很发达的时候做到自给自足,也是非常厉害的,因此被《山西日报》报道,令大寨小有名气。

1959年12月,晋中地委在大寨召开现场会,向广大群众推广大寨的做法。除此之外,山西省委认为陈永贵的事迹和对农业生产的管理经验,对全省来说都是有指导作用的,听次大力推广大寨的生产管理经验。

1963年夏,大寨遭受前所未有的特大洪灾。洪水将大寨农民辛辛苦苦搭建的房屋冲塌,导致大多数大寨人没有房子住。最重要的是就连陈永贵带着大家修建的梯田和100多条大坝也被冲垮,农作物被毁,颗粒无收。

天灾是无法控制的,山西省委得知这件事后,当即决定调一批救济粮和物资救援大寨。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陈永贵和其他领导商量后,竟然拒绝了山西省委的好意。

陈永贵说:

“如今国家也很困难,我们不能再拖国家的后腿。我们保证能除了能解决大寨人民遇到的粮食问题外,还能将多余的粮食上交。”

要知道解决困难不是只说说而已,还需要有计划和实施的能力。因此当大家听到陈永贵的保证后,不少人都认为他在吹牛,都不看好他。然而陈永贵接下来的做法却令大家大吃一惊。

1963年下半年,陈永贵带领大寨人民白天抢修梯田,晚上修建房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大家终于完成任务,也实现了陈永贵当初许下的承诺。尽管有无法避免的天灾,但他们还是获得大丰收。

当年的粮食产量达到20多万斤,不仅保证大寨农民的口粮充足,还能上交12万公斤粮食。

从农民到国务院副总理

陈永贵和大寨的事情虽然十分典型,但只在山西省内部传播,远在北京的毛主席等领导人对此是一无所知的。那么陈永贵又是如何从一名普通的农民,一跃成为国务院副总理呢?

众所周知,毛主席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还很喜欢去全国各地视察。1964年3月27日,毛主席乘坐专列南下,抵达河北邯郸的时候停下,随后将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林铁请到专列上,听他们汇报工作。

陶鲁笳汇报完工作后,又向毛主席介绍起陈永贵和大寨的情况:

“当初大寨遇特大洪灾,省委曾提出支援,但陈永贵他们却拒绝了,还说不仅要自己解决问题,还要给国家上交粮食,那年他们确实做到了。关于陈永贵同志和大寨的事情,报纸还报道过,说他是我们的好榜样!”

这瞬间引起毛主席的好奇:“那篇文章我没有看,你们还有关于陈永贵的材料吗?陈永贵又是哪三个字啊。”陶鲁笳连忙将陈永贵的名字写在纸上,随后说:“有的,我回头就给主席您送去。”

毛主席看后点点头,继续问:“他是农民出身?那他认字吗?”陶鲁笳笑着说:“陈永贵同志非常努力,43岁还不忘读书识字,不是太复杂的字他都认识。”毛主席听后很满意:“活到老学到老,陈永贵同志很不错。”

陶鲁笳临走前,毛主席特意叮嘱:“记得将陈永贵的材料送给我。”紧接着,毛主席继续南下视察,但他没有忘记陈永贵这个人,还给周恩来打电话:“恩来,你去调查一下大寨陈永贵,注意下他和大寨的经验材料。”

挂了电话,周恩来当即去调查陈永贵的情况,随后被他不辞辛苦带领大寨人民奋斗的精神所感动。但为了慎重起见,周恩来没有着急回复毛主席,而是给陶鲁笳打去电话,让他亲自去大寨实地调查。

陶鲁笳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来到大寨,观察了20多天写出《大寨大队调查报告》。从这份报告中可以看出,陈永贵和大寨确实是好典型,也充分肯定了大寨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1964年1月19日,陈永贵和其他几位劳模被邀请去北京,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陈永贵作完报告后,著名作家赵树理这样评价:“虽然没有一个地方讲毛主席,但却处处都是毛泽东思想……”

1969年4月14日,陈永贵被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尽管地位发生改变,但他的生活习惯没有变,头上仍裹着一块白毛巾,身上穿着半新的布衫,经常端着碗去操场和大家一起蹲着吃。

毛主席十分喜欢陈永贵这个样子,认为他职务升了也没有脱离群众。1975年1月,陈永贵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

陈永贵去世后,儿子透露:父亲的遗嘱曾改过

1980年9月,党中央接受了陈永贵的辞职申请,免去他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后来中央安排陈永贵去北京东郊农场当顾问,让他晚年有个保障。于是他果断退掉国家给自己安排的红旗车和公房,搬到北京木樨地,出门要么走路要么坐公交。

在当农场顾问期间,陈永贵不仅关心农场的发展,还经常去田地观察农作物的长势和病虫灾害等情况。日常生活中,他一直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赢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1985年元旦,陈永贵突然感到一阵阵头晕,明明没干什么还出现没力气的情况。他以为是最近太过劳累,便没放在心上。但随着次数越来越多,家人也发现不对劲,连忙将他送去医院检查,没想到却被诊断患上了晚期肺癌。

8月12日,陈永贵住院治疗,期间薄一波、余秋里等领导同志纷纷来医院看望。胡启立还对陈永贵说:“总书记很关心你的病情,他太忙了,所以委托我来看看你。大寨的成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你的功劳大家也不会忘记!”

陈永贵艰难的从病床上坐起,紧紧握住胡启立的手:“谢谢总书记还记挂着我,也谢谢您!”

随着时间的流逝,陈永贵的病情逐渐恶化,他将医生叫来,说:“我知道你们都尽力了,我不治了,治下去也是浪费药品,浪费国家的钱……”后来在陈永贵的坚持下,他搬回家,省了一大笔医药费。

1986年3月26日,陈永贵因病去世,终年72岁。临终前他曾对妻子说:

“以后这个家就要靠你了,一定要把孩子们教好,让他们长大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我还有8300元,等我走后就全都上交国家,当作我最后一次党费。”

妻子不同意,她说:“你把钱都当党费交了,那孩子怎么办?他明年就上大学了,学费怎么凑的出来?”陈永贵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那就留一部分给明亮上大学用,剩下的都交上去。”

陈永贵临终前想的不是自己的家人,而是国家,这种精神令大家佩服。正是因此,直到16年后,陈永贵的儿子陈明亮接受采访时仍记得这件事:

“我父亲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当时我正面临高考,他本来打算看我上完大学的,没想到病情恶化的那么快。我爸的遗嘱是改过的,我现在还留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5

标签:遗嘱   周恩来   大寨   梯田   山西   农作物   北京   省委   年后   儿子   农民   国家   历史   陈永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