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雨偏逢屋漏,这边仆固怀恩闹别扭,那边又出事、出大事了:
“吐蕃入大震关; 陷兰、廓等州,尽取河西、陇右之地。”
这里讲了两个事,第一句讲吐蕃攻进大震关,这是陕甘之间一道重要关口,进这个关就是关中,打个比方,长安是皇上家,关中好比皇上家的院子。
后面一句讲之前的事:吐蕃趁唐朝内乱,入侵青海甘肃,把河西、陇右,就是甘肃中西部和青海东部一带,全给占领了。这些地方被占领,战略缓冲没了,关中直接暴露在敌人面前。
吐蕃入侵是大事,当时内廷管事的是程元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不向皇上报告,或者报告不仔细。吐蕃七月入大震关,十月南下至邠州(陕西彬县),李豫才掌握情况。
十月二日,吐蕃已进至距长安不足一百公里的奉天(陕西乾县)、武功(陕西武功县西),长安危在旦夕!
从玄宗起,朝廷手里就不掌握部队,禁军是空架子,没有战斗力,此时的长安,等于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仓猝间,李豫发布命令,起用郭子仪当关内副元帅,进驻咸阳抵抗。
问题是,郭子仪也没兵啊!
他临时凑了几十个人,去咸阳赴任,可吐蕃有二十万大军,漫山遍野数十里,而且根本不走咸阳,在渭河上游南渡,沿秦岭向东直奔长安。
十月六日,长安附近最后一支野战部队、鄜坊军区(驻坊州、陕西省黄陵县)的两千人,在长安郊县盩厔(陕西周至)全军覆没,至此,已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敌人的脚步。
十月七日,吐蕃军抵达渭河便桥,已经一只脚踏进长安城。
怎么办?一个字:跑。
和八年前玄宗一样,李豫仓皇出逃,不一样的地方,上次是内乱,叛军从东边来,皇上往西边跑;这次是入侵,外敌从西边来,皇上往东边跑。
手里没兵,就是憋屈呀!
光跑也不是个事,跑的同时还要想两个问题:去哪里,怎么回家?
去哪里的问题很快解决。
鱼朝恩带神策军驻扎在陕州,本来作为平叛预备队,在前面替皇上挡住叛军,没想到皇上从背后来了。
十月八日,李豫跑到华州(陕西省华县),身边没几个兵,也没几个官,饥寒交迫,狼狈不堪。鱼朝恩听到消息,火速率神策军前来救驾,李豫捞到救命稻草,十月十二日,在神策军护卫下抵达陕州。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去哪里的问题解决,回家的问题难搞:怎么让吐蕃走呢?
这就体现出郭子仪的本事了。
叫吐蕃人走,也难,也不难。说不难,因为抢够了、捞足了,他们自然会走;说难,因为皇上等着回家呢,这个事要快、不能拖,要随时让皇上感到你在努力。
郭子仪的思路很简单:高举低打。
高举,就是声势尽量搞得大大的;低打,就是战斗尽量搞得小小的。具体行动上,以骚扰为主、打心理战为主,和敌人能不见面就不见面,能不接触就不接触。
思路简单,做起来不简单。
郭子仪分了三步走,每一步都做得很好。
第一步找皇上。
郭子仪信息相当灵通,皇上刚走他就知道了,赶紧从咸阳返回长安。皇上往东去了华州,他没去华州,而是往东南去了蓝田(陕西蓝田)。
去蓝田有两个原因:首先不能紧跟着皇上屁股跑,否则皇上说你保护我还是我保护你?其次就涉及到他的第二步:找部队。
部队在哪里?
他和秘书长(判官)王延昌有个对话,把这个问题、包括整个收复长安的思路都讲了一下:
“六军将士逃溃者多在商州,今速往收之,并发武关防兵,数日间,北出蓝田以向长安,吐蕃必遁。”
一是禁军部队。禁军为什么没跟着皇上走?不清楚。可能程元振管理不得力,也可能皇上不信任他了,总之禁军处在一个失控的状态。
部队的核心是组织,没有组织不叫军队,叫散兵游勇,这些散兵游勇去了哪?郭子仪打听清楚,大部分去了长安东南的商州(陕西商县)。商州再往南是武关(陕西商南县),那是从前秦楚两国的界关,出了武关就出了关中。这里就说到第二支部队:驻守武关的关防兵。
郭子仪正是计划用这两支部队,赶跑吐蕃人,打回长安去。
本篇修订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一分钟神思漫游’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