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芙妮“复活”!一代鞋王,杀回来了

上周末,韩国顶流女团BLACKPINK演唱会的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眼尖的网友发现,Jennie脚上那双设计前卫的过膝堆堆靴,竟来自达芙妮旗下子品牌DAPHNE.LAB。

社交平台上一片惊呼:“达芙妮复活了?”

这个创立于1990年的国民品牌,曾与百丽并称女鞋界的“宝马奔驰”,是无数都市女性的首选。然而早在六年前,曾经的“大众鞋王”经历了一场生死危机。自2012年百亿营收巅峰坠落后,达芙妮连续多年亏损,门店数量从巅峰期的近7000家萎缩至2020年的200多家。

不少人以为它已彻底退场,没想到如今卷土重来。

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达芙妮营收达3.22亿元,同比增长23%,净利润飙升71%至1.07亿元。与此同时,在抖音平台达芙妮从2023年2月至2025年5月已连续2年多蝉联抖音女鞋销售额月榜TOP 1。

一代鞋王,杀回来了。

1. 盛极而衰

时间回溯至2012年,达芙妮正值巅峰,年营收突破100亿港元,全国门店数量达到惊人的6881家。

彼时,达芙妮在女鞋市场的占有率一度高达20%,这意味着国内卖出每5双女鞋中就有1双来自达芙妮。

不曾想盛极而衰,当年营收突破100亿港元的辉煌过后,一代鞋王走入了下坡路。

2015年起,达芙妮业绩断崖式下滑,并且开始连年亏损。2015-2020年累计亏损超40亿元,门店数量从巅峰期的近7000家锐减至2020年的200多家。

如今复盘,鞋王的衰败源自“三宗罪”。

第一宗罪,直营反噬。

成也直营,败也直营。2012年,达芙妮直营店比例高达85%,这些门店成为遍布全国的“库存炸弹”,到2013年底存货已高达26.43亿港元。当销售不畅时,巨量库存瞬间成为吞噬现金流的黑洞。

第二宗罪,电商失误。

早在2006年,达芙妮就已入驻电商平台,却在2010年做出了一个灾难性决定:斥资3000万元投资B2C平台耀点100,占股10%。

为扶持耀点100,达芙妮切断了与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合作,将线上资源倾斜过去。然而,耀点100运营不佳,2012年7月30日中断网站运营,达芙妮不仅投资血本无归,更关键的是在电商黄金期失去了线上话语权。

第三宗罪:产品迷失。

为了清库存,达芙妮开始常年打折促销,曾经“漂亮不打折”的品牌口号沦为笑谈。社交媒体上,“磨脚”、“土气”、“大妈专属”等标签如影随形。

当一个消费品牌同时失去潮流话语权和渠道控制权,死亡只是时间问题。

昔日鞋王,似乎已被时代彻底抛弃。

2. 鞋王“复活”

在几乎被宣告“死亡”的那几年,达芙妮却没有听天由命,而是开启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核心战略只有五个字:轻资产转型。

2019年,陷入绝境的达芙妮开启壮士断腕的自救,大规模关闭亏损门店,从2012年的6881家锐减至2024年的111家。

达芙妮断然砍掉重资产包袱,从生产商转变为品牌授权商。制造环节全部外包给合作工厂,公司只负责品牌授权和设计把控。这就是业界戏称的“卖吊牌”模式。

曾经的重资产鞋企,蜕变为轻装上阵的品牌运营商。达芙妮专注于品牌运营,建立起“强管控-深赋能”体系:直接掌控供应链管理与价格体系,统一品牌定位与视觉形象,避免授权模式下常见的品牌稀释风险。

这一转型彻底改变了公司的收入结构,2024年财报显示,其许可权费收入达1.27亿元,占总营收的39.4%。

轻资产战略之下,直播电商成为达芙妮翻身的王牌。

在抖音平台,达芙妮完成了从依赖达人推广到自建直播矩阵的蜕变。2021年,达人推广销售额占比55.82%;而到2022年,品牌自营销售额已成为主力。如今,约55%的抖音营收来自品牌自播,218个由加盟商运营的自营号组成强大的流量矩阵。

渠道之外,产品策略上的变革更为彻底。达芙妮将价格锚定在100-300元区间,以“高性价比平替”身份切入下沉市场,展现出惊人的潮流敏感度。

2023年,达芙妮仅抖音平台就推广超2000款女鞋SKU,覆盖靴子、乐福鞋等全品类。2025年1-5月线上热销单品均为老爹鞋、德训鞋等热门款式,并加入蕾丝、双色鞋带等潮流元素。

这种快速响应能力背后是供应链的脱胎换骨。如今达芙妮背后的供应链,从设计到交付周期压缩至1-2个月,接近ZARA等快时尚品牌水平,存货周转天数从2015年的215天锐减至行业领先水平。

在凭借主品牌稳住大众市场后,达芙妮开始谋划更高维度的品牌布局。

2023年4月,集团推出先锋设计子品牌DAPHNE.LAB,主打赛博朋克风格,这个“实验室”迅速成为品牌破局的亮点。

2023年9月与中国设计师联名登陆巴黎时装周;同年11月在成都潮流地标开设快闪店,创下远超传统商场的单位坪效;2025年科切拉音乐节上,Blackpink成员Jennie的上脚更让明星同款被一抢而空。

市场热捧之下,DAPHNE.LAB营收从2023年的780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2080万元。尽管在集团大盘中占比尚小,却成功将达芙妮的品牌势能推向新高。

今年5月,达芙妮官宣宋茜成为全球代言人,释放出更强烈的年轻化信号。官宣后,宋茜同款的德训鞋、芭蕾小白鞋销量直线攀升,品牌成功拉近了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

一系列变革之下效果显著,2024年达芙妮营收达3.22亿元,同比增长23%,净利润飙升71%至1.07亿元。

曾经奄奄一息的“鞋王”,真的活过来了。

3. 隐忧犹存

尽管达芙妮已经度过了生死危机,可是复活之路依旧不容乐观,眼下仍然面临着三重考验。

其一,品控危机初现。

在黑猫投诉平台,达芙妮相关投诉近一年半激增165%,总量达1600多条,“磨脚”、“开胶”、“不透气”成为高频词。轻资产模式下授权厂商各自为政,品质稳定性遭遇严峻挑战。

其二,品牌价值稀释风险。

小红书平台上和达芙妮相关的话题,热度最高的竟是“达芙妮工厂店”,这对志在高端化的DAPHNE.LAB形成直接伤害。当达芙妮对标下沉市场不断下调产品价格时,品牌溢价的空间也正被急剧压缩。

其三,增长动能减弱。

达芙妮2024年23%的营收增速,较2023年的53%大幅放缓。子品牌DAPHNE.LAB尽管增长迅猛,2080万元的营收仅占总收入的6.4%,短期内难当大任。达芙妮当前3亿左右的营收,与巅峰期相去甚远。过度依赖授权模式可能削弱品牌独特性,而线上同质化竞争加剧威胁长期溢价能力。

达芙妮执行董事兼首席运营官王俊刚在总结转型经验时曾说:“达芙妮的蜕变绝非依赖情怀,而是以创造用户价值为核心重构与消费者的关系。”

可是,当达芙妮从制造商变为“卖吊牌”的平台,其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当消费者为“达芙妮”三个字买单时,他们期待的到底是什么?

女鞋行业已呈现“两极分化”特征,高端市场强调场景体验与文化溢价,平价赛道拼杀供应链效率与流量运营。达芙妮能否在大众基础与价值延伸间找到完美平衡点,将决定其未来到底能走多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9

标签:时尚   品牌   女鞋   平台   资产   溢价   市场   大众   港元   盛极而衰   潮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