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动“芯片战”,先搞日本再打韩国,想垄断全球半导体?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提起全球半导体产业,不少人会想到如今韩国三星、SK海力士的风光。

可很少有人记得,30多年前日本才是这个领域的“霸主”,1986年日本半导体全球市场份额高达50%,几乎垄断了存储器芯片领域。

但就在那一年,美国一纸《美日半导体协议》落地,短短十年间,日本半导体份额暴跌至20%,多家龙头企业陷入亏损,如今历史似乎在重演。

2022年美国《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出台后,韩国半导体出口连续14个月下滑,贸易逆差创历史纪录。

一边是曾经的“半导体霸主”日本被美国精准打击,一边是现在的“半导体中坚”韩国陷入困境。

美国接二连三对半导体产业动手,真的只是为了所谓的“国家安全”?其背后是否藏着垄断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野心?

1986年,当26岁的尹锡悦还在为第四次司法考试挑灯夜读时,美国商务部与日本通产省签署的《美日半导体协议》,已经悄然改写了全球半导体的格局。

这份协议表面是“规范半导体贸易”,实则暗藏杀机,美国要求日本对美半导体出口价格进行管控。

同时强制日本企业向美国企业转让技术,甚至要求日本政府保证美国半导体在日本市场的份额不低于20%。

彼时的日本半导体企业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却在美方的高压下被迫妥协。

到1991年美国强迫日本续签第二次《美日半导体协议》时,日本半导体产业已显现颓势,NEC、东芝等龙头企业的存储器芯片营收同比下滑超30%。

而韩国三星则趁机崛起,凭借美国的技术支持和本土化成本优势,迅速抢占日本流失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存储芯片领域的新玩家。

有趣的是,尹锡悦的人生轨迹与韩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有着微妙的同步性,1991年,31岁的尹锡悦经过九次备考,终于通过韩国第33届司法考试,1994年进入大邱地方检察厅成为一名检察官。

同一时期,韩国半导体产业在三星的带领下,逐步建立起从芯片设计到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全球市场份额从1986年的不足5%提升至1995年的15%。

不过,无论是尹锡悦的仕途还是韩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都始终笼罩在美国的“战略阴影”下。

美国对亚洲盟友的策略从未改变,从不建立统一的区域合作体系,而是通过单独签署安全条约,再利用盟友间的矛盾实现制衡。

上世纪90年代,美国正是利用日本与韩国在半导体产业的竞争,既削弱了日本的产业优势,又让韩国对美产生技术和市场依赖。

韩国半导体设备的核心技术,如光刻机、蚀刻机,长期依赖美国企业供应,2023年数据显示,韩国半导体设备进口中美国企业占比高达42%。

2022年成为尹锡悦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3月,他以0.8个百分点的微弱优势赢得韩国第20届总统大选。

同年9月,美国《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正式生效,法案明确提出“为赴美建厂的半导体企业提供最高520亿美元补贴”。

但附加条件极为苛刻,接受补贴的企业十年内不得扩大对中国的芯片产能。

这对韩国而言无疑是“两难选择”,一方面,中国是韩国半导体最大的出口市场,2021年韩国对中国半导体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38%。

另一方面,若拒绝美国的“要求”,韩国企业将失去巨额补贴,且可能面临美国的技术封锁。

尹锡悦政府最终选择妥协,三星、SK海力士先后宣布赴美建厂,总投资超600亿美元,而这一决策直接导致韩国半导体产业陷入困境。

2022年10月至2023年11月,韩国连续14个月出现贸易逆差,其中半导体出口同比下滑18%,创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最大跌幅。

为了“讨好”美国,尹锡悦甚至主动放弃了韩国在外交上的“缓冲空间”。

2023年3月,尹锡悦政府宣布,不再要求日本为殖民统治时期强征的韩籍劳工进行赔偿,转而由韩国本土基金会代为赔付。

随后他又公开表示“日本已深刻反省历史,不应再要求日本为百年前的历史下跪道歉”。

这一做法不仅引发韩国民众的强烈抗议,2023年4月韩国民调显示尹锡悦支持率跌至32%,更让韩国失去了与日本谈判的重要筹码。

要知道,韩国此前一直以“历史问题”为借口,在半导体材料进口、贸易关税等问题上与日本周旋。

比如2019年日本对韩国实施半导体材料出口限制时,文在寅政府曾以“历史劳工赔偿问题”为由,提出废除《日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迫使日本暂时放宽限制。

而尹锡悦主动搁置历史问题,实则是将韩国的产业利益完全绑定在美国的战略上。

2023年4月的尹锡悦访美之行,更像是一场“美国战略的服从秀”,访美期间,尹锡悦在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用英文脱稿演讲,极力展现对美“忠诚”。

而美国给予的“回报”,却是一把吉他和一份空洞的《华盛顿宣言》。

这份宣言承诺“为韩国提供核保护伞”,却对韩国最关心的半导体产业支持只字未提,美国既没有承诺豁免韩国企业对中国的芯片出口限制,也没有为韩国本土半导体产业提供技术援助。

从日本到韩国,美国发动“芯片战”的逻辑从未改变,先以“国家安全”为借口打压产业领先者,再扶持新的“代理人”并使其产生依赖,最终实现对产业链的垄断。

上世纪80年代,美国通过《美日半导体协议》瓦解了日本的半导体优势,如今,美国又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试图将韩国半导体产业的核心产能“绑”在美国本土。

可历史早已证明,依附美国的产业发展注定难以长久,日本半导体产业衰退后,虽尝试转型高端芯片设计,却因失去完整产业链支撑,始终无法重回巅峰。

而韩国若继续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走,不仅会失去中国这个关键市场,还可能重蹈日本的覆辙,沦为美国半导体产业的“代工厂”。

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需要的是开放合作而非阵营对抗,美国试图通过“芯片战”垄断产业链的做法,不仅违背了市场规律,还会延缓全球半导体技术的创新进程。

对于韩国而言,若想摆脱当前的困境,或许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战略选择,是继续依附美国,还是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保住中国这个重要市场?

而这一选择,将直接决定韩国半导体产业未来十年的命运,也将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格局走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7

标签:科技   韩国   日本   美国   半导体   芯片   全球   三星   半导体产业   美日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