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合作被卡脖,40 米望远镜快完工遭 “封杀”,背后竟是美国手笔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圣胡安省的高原上,那座直径 40 米的射电望远镜钢架已赫然矗立,接收面板铺设近半,本应在 10 月 24 日天文日当天开始调试校准,成为南美洲最大口径的单天线射电天文望远镜,可一纸来自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法令,让这片本该回荡着宇宙信号的土地陷入沉寂。

这家中阿 2015 年启动的合作旗舰项目,我国海外首架大口径天文观测设备,为何在即将完工时突然被 “封杀”,所谓的 “安全疑虑” 背后,是否藏着更复杂的地缘博弈?

答案或许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科学研究委员会(CIC)主席罗伯托・萨尔瓦雷扎的尖锐批评里,作为阿根廷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委员会(CONICET)前主席,他直指这项决策是 “对阿根廷科学的扼杀”,而背后推手正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意志。

这并非空穴来风,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推行的 “美国优先” 科技政策已给出明确信号:在半导体、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美国不仅自身收缩国际合作,还强力干涉其他国家与中国的科技往来,甚至建立 “印太科技合作” 小圈子孤立竞争对手。

萨尔瓦雷扎的指控有着清晰的事实支撑,米莱政府叫停 CART 项目并非孤例,而是一系列政策的其中一环。

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萨拉特的 Carem 核反应堆建设早已暂停,贝纳维德斯的阿根廷国家卫星公司 Arsat 也失去了资金支持,这两个关乎国家能源与通信自主的项目,与 CART 望远镜一样,都属于美国重点 “关注” 的战略科技领域。

更值得玩味的是,阿根廷内阁部长吉列尔莫・弗兰科斯 10 月中旬签署决议,要求国防部强制介入所有地面雷达设施、航空航天观测站的授权流程,这道新增的审查关卡,让本就因官僚障碍难以获取物资的 CART 项目彻底陷入停滞。

在萨尔瓦雷扎看来,这种操作完全站不住脚,CART 望远镜从 2015 年协议签署起就定位为开放科研设施,由 CONICET、圣胡安国立大学与科学院共同推进,核心用途是捕捉深空波段以研究暗物质与黑洞,与贝拉萨特吉的德国大地测量站、门多萨省的欧盟科研站并无本质区别。

这些设施长期服务于国际科研合作,从未出现所谓的 “安全问题”。他认为,米莱政府的过度反应,本质是为了向特朗普政府示好,这种盲从直接让阿根廷天文学界付出代价。

拉普拉塔国立大学与 CONICET、CIC 联合组建的射电天文学研究所,已为该项目研发出的关键接收技术,如今只能束之高阁。

望远镜的命运,实则是阿根廷科技领域整体困境的缩影,2025 年 9 月 15 日,米莱在电视讲话中强调 2026 年预算将实现财政平衡,但这份提交给国会的预算草案却悄悄删除了《国家科技体系融资法》第 5、6、7 条。

这意味着阿根廷曾承诺的 “2032 年科技投资占 GDP 1%” 的目标彻底作废,科技资金 “不低于上年” 的保障也随之消失。

伊比利亚美洲科学技术与创新研究中心(Ciiti)的报告显示,2024 年阿根廷科技资金较 2023 年缩减近 33%,其中 CONICET、国家农业技术研究院(INTA)的经费砍幅在 20% 至 32% 之间,大学研究经费的削减更是超过 72%。

资金断流已引发连锁反应,据科学网报道,仅 CONICET 自 2023 年 12 月以来就流失了约 1000 名员工,占总数的 9%,且就业申请量减少 30%,年轻科研人才招引陷入困境,不少天文观测站甚至因买不起耗材而暂停运转。

这种 “自断臂膀” 的操作,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政策形成鲜明反差,省长阿克塞尔・基西洛夫领导的地方政府正通过 CIC 与科技部副部长办公室,全力推进布宜诺斯艾利斯技术创新基金(FITBA),该基金第四期已启动 30 亿比索的项目资助,同时持续增加科研奖学金与研究补贴。

更值得深思的是,中阿在其他领域的务实合作早已证明共赢价值 —— 胡胡伊省的高查瑞光伏电站作为南美海拔最高、容量最大的光伏项目,装机容量达 315 兆瓦,截至 2023 年移交时已发电 241 万兆瓦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32.5 万吨。

扬州亚星的电动公交车已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试运营,宁德时代的提锂技术大幅提升当地资源利用率。这些项目从未引发所谓 “安全争议”,反而成为阿根廷发展的助力。

萨尔瓦雷扎担忧的是,科技项目的停滞往往意味着永久损失,Carem 核反应堆的核心技术团队已开始流失,Arsat 卫星的升级计划因资金断裂被迫放弃,而 40 米望远镜的接收设备若长期闲置,很可能因技术迭代而报废。

更严重的是,这种政策正在摧毁阿根廷的科研根基,2025 年 10 月 26 日省议会选举前夕,他直言,自由主义思潮对科学界的冲击与经济困境叠加,民众早已看清这类政策的危害。

圣胡安省的高原上,那座未完工的望远镜静静矗立,它本应像安第斯山脉的 “太阳花” 高查瑞光伏电站一样,成为中阿合作的名片,如今却成了地缘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米莱政府追求的 “财政平衡” 与 “外部认同”,是否真的值得以牺牲国家科技主权为代价,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从来不止于短期的经济数据,更在于那些仰望星空的科研力量。

当 40 米的 “观星巨眼” 被迫沉默,沉默的或许还有一个国家探索未来的勇气,而这道关于 “利益与长远” 的选择题,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却能看清一个国家的真正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科技   美国   手笔   望远镜   阿根廷   布宜诺斯艾利斯   项目   科研   国家   资金   天文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