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看好的中国芯!清微智能走出国产芯片“中国路”

随着大规模AI推理、边缘计算、自动驾驶、手机AI等算力适用场景越来越丰富,GPU阵营已经受到前所未有的动摇。加上前不久英伟达的“后门”事件,一场摆脱依赖英伟达GPU算力的革命在全国上演,非GPU阵营以其多样化的架构设计和显著的能效优势,正成为投资者眼中的新蓝海。

(清微智能TX81芯片) 清微智能TX81芯片

近日,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清微智能创始人&CEO王博,并报道《这颗"中国芯" 走出"中国路"》,揭开了清微智能在国产芯片赛道探索的成功之路。

一、国际趋势:非GPU阵营的多元探索

目前传统芯片发展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摩尔定律逐步逼近物理极限,先进制程迭代成本呈指数级增长;另一方面,AI大模型对算力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传统架构遭遇“存储墙”、“能耗墙”和“编译墙”三大难题,创新架构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实际上非GPU阵营已经获得真金白银的认可,在国际算力竞技场上,Groq再获融资、OpenAI租用谷歌TPU以应对训练超大模型时的算力需求、SambaNova自研芯片支持5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突破了传统GPU的内存墙限制。


等等事件表明,非GPU架构正在异军突起,快速瓜分以英伟达为主的GPU核心市场。


二、中国路径:从GPU追赶到非GPU换道

表面上看,国内多家GPU独角兽企业正在受理IPO,呈现一片繁荣景象。暗潮之下,国家正密切关注并扶持非GPU阵营的发展,将其视为实现“换道超车”的战略选择。


国务院在2017年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中就明确提出:重点突破高能效、可重构类脑计算芯片,将其列为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体系。


三、清微智能:可重构计算的实践成功者

清微智能作为国内非GPU路线的代表企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其核心团队源自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可重构计算实验室,依托清华近20年的技术积淀,坚持从0到1的原创性技术研发。

清微智能支撑落地的智算中心

清微智能的技术创新体现在多方面:可以不通过先进工艺制程,达到和先进制程芯片同等甚至超越的性能;用成熟的、性价比更高的DDR存储器替代昂贵的HBM高带宽存储器;采用芯片和芯片直连的算力网格技术,实现数据在芯片之间、服务器之间和机柜之间的直连。


这一套技术“组合拳”使成本降低50%,单机可支持DeepSeek满血大模型,满足高并发、大数据量并行计算场景下的严苛需求。


清微智能的可重构芯片累计出货量已突破2000万颗,成为全球销量领先的可重构芯片厂商。其算力卡订单累计近2万张,已在AI智算中心、大模型、自动驾驶、智能安防等多个场景落地应用。

清微智能TX81芯片

在生态建设方面,清微智能与智源研究院的自主软件栈FlagOS生态开展深化共建合作,未来将与行业伙伴一起打造更加统一、独立自主的国产AI芯片软件生态。


四、投资视角:非GPU路线的价值与前景

从投资角度看,非GPU路线代表着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实现“换道超车” 的战略机遇。传统硅基芯片受限于摩尔定律,而光芯片、可重构芯片等通过光学非线性效应与电子控制结合,开辟了全新的技术路径。


清微智能作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的唯一新型架构算力芯片企业,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随着商业化的成功,清微能够持续押注尖端研发,其即将推出的新一代服务器在训练性能方面可与国外知名行业标杆芯片产品并肩。

2025年4月,同属清华系的AI公司智谱华章正式启动上市,估值超过200亿,登上国内最高估值创业大模型公司宝座。清微智能同为“AI双子星”,其资本潜力亦备受瞩目,两者形成了“芯片+大模型”软硬协同的协同突围模式。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高速发展和算力爆炸时代的日益临近,可重构芯片的价值正在进一步凸显。它不止于商业范畴,更是成为国家算力主权博弈中的关键筹码。


借鉴国外非GPU阵营的成功,国内“芯片+生态”方案的崛起指日可待。这需要眼力,识别真正具有创新性的技术路线;也需要耐力,陪伴原创技术度过成长周期。清微智能作为可重构计算的领导者,潜力无限,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2

标签:科技   人民日报   中国   芯片   智能   阵营   模型   英伟   架构   技术   人工智能   新一代   路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