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年里,谁也没想到,会有一天Intel在CPU市场彻底丢了“老大”的位置。
从Zen1的破局到Zen3的全面碾压,AMD一步步打破神话,让昔日不可一世的“牙膏厂”变成了“挤牙膏”的代名词。
但风水轮流转,爆料称:2025年秋,Intel将在旧金山举行的Intel ON大会上,推出12代酷睿Alder Lake。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换代,而是一场大刀阔斧的“脱胎换骨”。
数数手指,从5代到11代,Intel在桌面端用14nm磨了足足七年。所谓14nm++++++,已经变成了网友的调侃图腾。但12代终于不一样了——Intel首次大规模上马10nm SuperFin工艺。
别看数字不如AMD的7nm惊艳,但Intel的晶体管密度对得起SuperFin这名字。终于,牙膏挤干了一点。
12代酷睿是Intel首次在x86桌面平台尝试“大小核”混合架构——高性能大核配节能小核,原本只在手机端ARM芯片里玩得风生水起。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Intel不再盲目堆性能,而是在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试图重新定义桌面性能与能效比的平衡点。
换句话说:不仅猛,还要省。
别小看这两个点,PCIe5.0带宽比PCIe4.0翻倍,DDR5内存在频率、带宽和容量上也都比DDR4强一大截。
虽然目前大多数人连DDR4都还没用满,PCIe4.0还没普及,但Intel这波是把目光瞄准了未来。
根据爆料,Cinebench R20测试中,I9-12900K的多核性能疑似超过了AMD R9 5950X,单核更是“吊打”级别。如果属实,几乎意味着:
I9-12900K性能是I9-11900K的近乎翻倍。
这个提升幅度,可比之前每年挤个5%来得激进太多了。
更夸张的是,有传闻说:I5-12600K的性能可能超过上代旗舰I9-10900K(10核20线程)——I5秒R7、甚至上代I9。
当然,理智看待,未发布之前都得打个问号。但方向已经明了:Intel打算用中端干掉高端。
虽然涨幅目前看不算离谱,但考虑到DDR5、Z690主板,以及新扣具散热器的全线更换,这波升代的“隐形成本”可能远超你的心理预期。
不是换个CPU就完事,是一整套都得焕新。
这次12代酷睿采用全新的LGA1700接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的老主板插不进去,老散热器装不上去。
Intel这波,不止挤牙膏,是直接换牙刷了。
由于大小核设计对系统调度机制要求极高,目前来看,只有Windows 11能比较好地支持这种架构。
对于很多还习惯用Win10、甚至Win7的用户来说,这又是一个“被迫升级”的理由。
尽管10nm SuperFin相对省电,但在“性能猛增”的同时,爆料称12代的功耗也不低。加上架构改变带来的发热变化,很多玩家已经在为散热打起了提前量。
换新主板还不够,散热器也得跟上,不然你可能只是在养一台随时降频的“火炉”。
从14nm的停滞,到10nm SuperFin的进化;从单核多核全落后,到可能全线翻盘;从DDR4到DDR5、从PCIe4.0到PCIe5.0,Intel这次,不再只是改参数,而是动了根本结构。
12代酷睿,不只是一次产品迭代,更像是Intel向行业释放的一次信号:
“我还在,我很强。”
对于预算充足、追求顶配体验的发烧友来说,12代无疑值得一试。
但对于普通用户,或许等明年B660/B760系列主板发布,再做全面升级更为理性。
毕竟从换CPU到主板再到内存、散热和系统,这是一次全生态的大换血,不是一颗处理器就能解决的事。
信息来源: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目前网络公开信息与爆料整理,实际产品性能及价格以官方正式发布为准。文中所述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不构成购买建议。如涉及图片引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新时间:2025-08-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