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被枪决后,16岁的吴学成没哭没闹,却干了件让所有人敬佩的事

1950年6月10日的台北马场町刑场,一声枪响夺去了吴石将军的生命,这位中共潜伏在台湾国民党内部的最高级别情报人员,就这样倒在了他57岁这一年。

当这个消息传到吴石家中时,他16岁的女儿吴学成没有哭闹,没有喊叫,她静静地坐在房间里,谁能想到,这个刚上高中的文静女孩,后来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敬佩的事。

《沉默的荣耀》电视剧剧照

16岁正是撒娇任性的年纪,换做别的小姑娘,遭遇这样的晴天霹雳,多半早哭瘫在地,可吴学成却冷静的拿出纸笔,开始写信。

她写了又改,改了又写,前后五易其稿,最终完成了一封给军法局的请求信。

信中写道“难忍遗体任听暴弃,愿以父女恩义领回殓葬”,她平静地表达了一个女儿最朴素的愿望:请把爸爸的骨灰还我,我想让他入土为安。

当时的台湾当局明令禁止“叛徒”家属收尸,违者可能会面临牵连,面对卫兵的嘲讽,这个16岁的女孩只是坚定地回答“我怕,但他是我爸爸”。

就是这样一句简单而真挚的话,打动了军法局的官员,他们破例允许吴学成领回父亲的骨灰,这一刻,吴学成从将军千金变成了乱世中的孤舟,她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了。

领回骨灰只是艰难生活的开始,吴石牺牲后,吴学成的母亲王碧奎被捕入狱,她和7岁的弟弟吴健成被赶出家门,一夜之间成了无家可归的孩子。

曾经的亲戚朋友都对他们避而远之,生怕被牵连,为了养活自己和弟弟,16岁的吴学成不得不辍学摆起了缝纫摊,她个子不大,坐在小马扎上,吆喝声却不小,也从不叫苦。

有回碰到父亲以前的部下,赶紧站起来喊了一声,那人一看见她,脸“唰”地白了,往地上啐一口“别叫我!你爹是‘叛徒’,我还想活命呢!”她脸涨得通红,咬着嘴唇转过身,继续摆摊。

《沉默的荣耀》电视剧剧照

更难熬的是警察查岗,有次直接把她的缝纫盒拿走了,那可是她好几天的生活费。

吴学成急得跪在地上,拽着警察的裤腿哀求,对方却用皮鞋尖踢她的手“你爹是叛徒,你能是什么好东西?”手背又红又肿,她慢慢爬起来,把散在地上的鞋带一根一根捡起来,拍掉灰重新摆好。

那时候她不懂什么叫 “反抗”,只知道得撑下去,不能让弟弟挨饿。

《沉默的荣耀》电视剧剧照

后来每天下班后,不管多累,她都会去寺庙看看暂存那里的父亲骨灰,因为这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

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吴学成做出了一个改变她一生的决定——18岁时,她嫁给了一位年长的退伍老兵。

这并非出于爱情,而是一个生存策略,如同当时许多政治犯子女的宿命一样。通过这段婚姻,她终于为家人换取了户口和栖身之所,让弟弟能够继续上学,让母亲出狱后有个落脚的地方。

《沉默的荣耀》电视剧剧照

好在弟弟学习也非常用功,后来考到了美国一所大学的研究生,去了美国生活,这期间两岸的气氛也在慢慢松动。

直到1973年,在台北的书店里,她看见报纸上写着“追认吴石为革命烈士”,站在橱窗前,手控制不住地发抖。

后来,已经57岁的吴学成拿着飞往美国洛杉矶的机票前往机场,在洛杉矶,他终于见到了她的家人,开心的泪水不自觉就从眼里滑下来,一家人分开了几十年如今终于团聚了。

1993年,母亲王碧奎在洛杉矶去世了!跟兄弟们商量之后,他们做出了一个决定。

第二年春天,吴学成从善导寺取出那个斑驳的木盒,弟弟从美国带回母亲的骨灰,姐弟俩一起把爸妈的骨灰合葬在北京福田公墓。

站在墓碑前,摸着“吴石”“王碧奎”两个名字,积压了四十四年的眼泪终于掉下来“爸,妈,咱们回家了。” 她把那张泛黄的批文轻轻放在墓前,这张当年让父亲“回家”的通行证,终究陪他走完了最后的路。

吴学成不是英雄,她只是一位坚守了对父亲的爱的女儿。但正是这种平凡人性的光辉,照亮了历史的阴影。

她没有创造惊天动地的事业,却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与坚守。当宏大的叙事渐渐淹没个体悲剧时,吴学成的故事提醒我们,历史是由无数个像她这样的普通人共同写就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4

标签:历史   敬佩   所有人   吴学成   骨灰   荣耀   弟弟   剧照   父亲   叛徒   美国   洛杉矶   沉默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