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52岁离世,死因史书都不好意思记录,说出来有些丢人

注: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小鱼儿

编辑|小鱼儿

《——【·前言·】——》

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以雄才伟略著称,他的生平几乎无懈可击,唯独死因令人疑窦重重。

作为一代明君,他的离世却鲜有详细记载,史书甚至刻意避而不谈。

究竟是什么样的死法,让史官都羞于落笔?

皇室内斗

李世民的晚年并非完全安宁。贞观十六年(642年),宫中暗波汹涌,一场危机悄然酝酿。

太子李承乾与其弟越王李泰之间的明争暗斗日益激烈。李承乾性格骄纵,不修德行,远非贤明太子。

而李泰才学过人,颇得李世民宠爱,这让李承乾心生嫉妒。

两位皇子为争夺太子之位,各自笼络朝臣,分庭抗礼。李承乾甚至派人在长安城打探越王李泰的行踪,意图不轨。

贞观十六年夏,事态升级,李承乾竟试图暗杀自己的亲弟弟李泰,计划败露。

第二年,李承乾铤而走险,纠集宫中亲信谋划兵变。

此事很快被察觉,李世民勃然大怒,下令彻查。

最终,李承乾谋反之罪坐实,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一代太子,就此身败名裂。

这场皇子争斗让李世民深感失望,也成为他晚年的重要困扰。

他曾慨叹:"为父者望子成龙,岂料养虎为患!"

太子之争不仅动摇了皇室稳定,也给李世民的身心带来沉重打击。

从战场到皇位

李世民的崛起堪称传奇。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渊在晋阳起兵。

当时年仅18岁的李世民与兄长李建成一同辅佐父亲,主持军事。

李世民战功卓著,尤以虎牢关之战最为人称道。他率领三千玄甲军,以少胜多,击败王世充十万大军,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经过数年征战,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李世民被封为秦王,掌握重要军权。然而,作为次子的他与太子李建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李建成担心弟弟威望过高威胁自己的地位,便与齐王李元吉联手排挤李世民。

贞观元年(627年)前一年的夏天,形势危急,李世民在谋士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建议下,决定先发制人。

七月初四日,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伏,亲手射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这场血腥政变震惊朝野,史称"玄武门之变"。两个月后,李渊传位给李世民。

长孙皇后

李世民的成功,离不开一位女性的支持与智慧——她就是长孙皇后。作为李世民最亲密的伴侣,长孙皇后聪慧贤淑,深得丈夫信赖。

玄武门事变期间,长孙皇后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智慧,帮助李世民稳定军心,安抚朝臣。

登基后,李世民性情刚烈,常因朝政不顺而动怒。长孙皇后总能在关键时刻劝谏丈夫,缓解他的暴躁情绪。

长孙皇后不仅精通内政,管理后宫有度,还经常与李世民讨论国家大事,提出有见地的建议。

她支持李世民任用魏征等直言敢谏之臣,为贞观盛世奠定基础。

然而,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病逝,年仅38岁。李世民悲痛欲绝,亲自为她扶棺,还作《述志令》表达哀思。

皇后离世后,李世民性情大变,开始无节制饮酒,风疾逐渐加重。

许多史学家认为,长孙皇后的去世是李世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他健康状况恶化的开端。

风疾与服药之谜

李世民一生功业赫赫,却被一种疾病所困扰——风疾。这是一种类似于现代风湿或关节炎的疾病,会导致关节疼痛,严重时甚至影响行动。

李世民的风疾可能是家族遗传,随着年龄增长日益严重。

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曾多次警告李世民注意风疾,建议他少喝酒、少吃肥肉、少生气。

然而,李世民未能严格遵循医嘱。长孙皇后去世后,他借酒消愁,饮酒量大增,这无疑加重了病情。

贞观十九年(645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当时已是深秋,北方天气寒冷,军队行进困难。

在这次远征中,李世民不仅未能攻下高句丽,还因天气恶劣而染上痈病(一种皮肤化脓性疾病)。

此后,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随着病情加重,李世民开始寻求各种治疗方法,甚至对长生不老的丹药产生了兴趣。这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伏笔。

长生不老的代价:一代明君的陨落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外交官王玄策从天竺(今印度)凯旋,带回了一位名叫那罗迩娑婆的和尚。

这位天竺和尚声称掌握长生之术,能炼制神奇丹药,延年益寿。

身体状况不佳的李世民对此深信不疑。他常年受风疾困扰,且年事已高,对长生不老的渴望日益强烈。

于是,他命那罗迩娑婆在宫中炼制"长生药"。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七月初十,李世民服用了那罗迩娑婆炼制的丹药。

不料丹药中可能含有剧毒成分,导致李世民服药后立即上吐下泻,病情急转直下。

当日,这位"千古一帝"驾崩于终南山翠微宫含风殿,享年52岁。

李世民的死亡给唐朝带来巨大震动。更具历史讽刺意味的是,这位开创盛世的明君,竟死于追求长生不老的丹药之手。

这也开创了唐朝皇帝服食丹药导致驾崩的先例。在他之后,唐玄宗、唐宪宗等多位皇帝同样因服食丹药而早亡。

出于对李世民的尊重,史书对他的死因记载相对含蓄。

《——【·结语·】——》

从战场英雄到开明天子,从家庭变故到疾病缠身,李世民最终因求长生而加速死亡。

他创造的贞观盛世照耀千年,他犯下的错误也警示后人。

一个真实的李世民,比传说中的"千古一帝"更加复杂,也更加人性。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唐史典籍《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贞观政要》等历史文献综合整理。

《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六至一百九十九

李国荣:《唐太宗李世民死亡之谜》,《兰台内外》,2008年第3期

邱玏:《葬送于丹药的唐代六帝》,《中华医史杂志》,2005年第3期

穆渭生:《唐太宗的败德弊政:饵丹药与兴土木》,《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2

标签:历史   死因   史书   好意思   丢人   李世民   长孙   贞观   皇后   太子   长生不老   天竺   宫中   唐朝   病情   盛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