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蒲松龄流传于世的唯一一张画像
被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平台
报道了!
7月23日,
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的《文博日历》系列,
以《一幅画见证蒲松龄传奇人生》为题,
专题介绍蒲松龄纪念馆馆藏的蒲松龄先生的画像,
目前浏览量达160万+。
来看看央媒是如何介绍的吧↓
电影《聊斋:兰若寺》看了吗?
它以蒲松龄先生的视角
讲述了5个光怪陆离的故事
今天我们通过蒲松龄先生的画像和一枚印章
来了解他的一生
蒲松龄流传于世的唯一一张画像
在电影《聊斋:兰若寺》中
蒲松龄是一位意气风发的书生形象
而在现实中
蒲松龄也有一幅画像存世
画中蒲松龄身着清代贡生服
头戴红顶小帽
左手拈须 右手扶着座椅扶手
坦然端坐在木椅上
神情端庄而闲适
画作采用了清代肖像画的典型画法
画面用色清晰
脸部以淡墨勾勒五官轮廓
再沿线条以淡墨轻染
看上去面部骨骼皮肤有立体感
具有很强的写实性
据专家考证
画像是蒲松龄74岁时
他的儿子蒲筠请当时江南画师
朱湘鳞绘制的
画作以高度写实的画法
真实再现了蒲松龄晚年的生活状态
△ 画像上的一段题记:“癸巳九月,筠嘱江南朱湘鳞为余肖此像,作世俗装实非本意,恐为百世后所怪笑也!松龄又志。”
蒲松龄对这幅画像十分满意
他特意给画家赠了一首诗
诗中写道
“生平绝技能写照,三毛颊上如有神。
对灯取影真逼似,不问知是谁何人。”
对画家生动传神的绘画技艺
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印章上的“小心思”
在这幅蒲松龄画像上
共钤有六方不同款式的印鉴
其中“柳泉图”寿山石印最为特别
“柳泉图”寿山石印
在边长约2厘米的印面上
阳刻柳树、山泉、小桥、书生
动静结合,十分生动
既是一件优秀的篆刻作品
也可以称得上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 “柳泉图”寿山石印
根据专家考证,蒲松龄当年
曾和淄川当地的刻印高手交往频繁
在蒲松龄撰写的《聊斋杂记》中
就提到过如何调制印泥
如何清洗印章才不损印纹 历久弥新
说明蒲松龄对印章也颇有研究
△ 蒲松龄纪念馆馆藏的蒲松龄的四枚印章
从画像和印章
看蒲松龄的一生
无论是这幅传世的画像
还是“柳泉图”寿山石印
都是蒲松龄一生的真实写照
△ 蒲松龄纪念馆中的蒲松龄雕像
蒲松龄是中国清代著名文学家
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
300年来流传不衰
蜚声海内外
虽然才华横溢
但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
19岁时
他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
在此以后
但凡参加考试均不中
连续考了40多年
却连个举人也没考上
直到71岁才援例为岁贡生
(“岁贡生”就是各地的府、州、县学,按照规定名额选拔有资历的优秀秀才升入国子监就读,称为岁贡,如此录用的读书人便是“岁贡生”)
而蒲松龄的“柳泉图”寿山石印
既对应他的号“柳泉居士”
背后还有一个故事
在蒲松龄生活的蒲家庄村东
有一口古井
井四周有翠柳百株
又被称作“柳泉”
△ 《聊斋志异》手稿,辽宁省图书馆藏
相传蒲松龄曾在柳泉旁的亭子里摆了一个茶摊
以免费的茶水换过路人的故事
以此来搜集写作素材
蒲松龄通过整理搜集到的民间故事
创作出著名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 蒲松龄纪念馆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如今
蒲松龄画像就挂在
他曾居住过的厅堂上
向来访的客人
展示这位文学大师的传奇人生
来源:淄博文旅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