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的北京,春风吹过中南海附近的街道,一所中学正忙着筹备一场文艺晚会。
那时候,15岁的李敏,作为毛主席和贺子珍的长女,准备登台表演。
她是个有点特别的女孩,从苏联回来没几年,还在适应中国的生活节奏。可就在她要出门的时候,江青的姐姐李云露发现她的裤子不合身。
李敏1936年出生在陕西延安,原名叫毛姣姣,是毛主席和贺子珍的长女。
她的童年可不简单。贺子珍因为身体原因要去苏联治病,当时才一岁的李敏留在延安。
后来到了1941年,4岁的她被送去苏联,和妈妈团聚。从那时候起,她在苏联待了快十年,生活完全是另一种模样。
在苏联,李敏上的是当地学校,学的俄语,吃的是面包、黄油,喝的是咖啡。冬天冷得要命,她得裹上厚棉衣;夏天阳光好,她就跟小伙伴们在外面跑。
母亲贺子珍身体不好,带她不容易。李敏对父亲的印象很模糊,顶多从妈妈嘴里听到“他很伟大”之类的话。她在学校被同学叫“红公主”,但她自己搞不懂这是啥意思,心里总有点迷雾。
11岁的李敏跟妈妈回到中国,先住在哈尔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派人把她接到北京。那年她13岁,总算见到了没怎么见过的父亲。
回到北京,生活一下子变了样。从苏联的西式吃喝到中国的稀饭馒头,她开头有点吃不惯。
有一次,家里厨师看她可怜,特意弄了面包和咖啡当早餐,结果毛主席知道了,说这太浪费,让她学会勤俭。这件事让她印象特别深,后来也一直记着这点。
到了1953年,李敏考进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这学校挺有名,学习抓得紧,文艺活动也多。
她挺喜欢文艺,虽然普通话说不好,没能演话剧,但跳舞特别有天分,进了学校的舞蹈队,很快就成了主力。
1953年春天,北京师大女附中搞了一场文艺晚会。学生们忙着排练歌舞节目,其中有个叫《采茶舞》的节目特别受欢迎。
李敏跳舞好看,身段轻盈,被挑去当领舞。她练得很认真,每天放学后都留在学校,跟队友一块儿排练,动作磨得特别熟。
演出前一天,李敏碰上个麻烦。她没有合适的演出服装。那时候家里条件有限,她的衣服大多是学生装和几条普通裙子,没啥能在舞台上撑场面的。
她试着挑了几件衣服,可都不行。后来江青看她发愁,就把自己的新衣服拿出来,让她随便选。李敏挑了件上衣和一条裤子。
上衣有点大,但还能凑合;裤子却完全不行,裤裆松垮,裤腿又短,根本没法穿。
就在她要出门去学校的时候,李云露正好在家。她一眼就看出李敏的裤子有问题。裤子不合身,走路都费劲,更别说上台跳舞了。
李云露没多想,拿出剪刀和针线,把裤子拿过来改。她量了尺寸,剪掉多余的部分,然后一针一线缝好。改完后,裤子贴身了,长度也正好。李敏穿上后觉得特别舒服,信心也回来了。
当天晚上,李敏穿着这身改好的衣服上了台。《采茶舞》跳得很成功,观众看了都鼓掌。演出完后,老师和同学都夸她跳得好,她自己也特别开心。这场晚会成了她中学生活里一个挺重要的回忆。
中学毕业后,李敏的人生继续往前走。1958年,她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开始学化学。她挺喜欢这个专业,经常泡在实验室里研究。
1959年,她认识了孔令华,一个在北京航空航天学院读书的男生。孔令华成绩好,人也踏实,俩人挺聊得来。那年他们就结了婚,之后一起生活得挺平淡但也挺幸福。
1964年,李敏和孔令华搬到北京兵马司胡同一个普通的房子,想过点普通日子。他们有了两个孩子,一个儿子叫孔继宁,一个女儿叫孔东梅。
李敏后来在国防科委工作,做事认真,单位里都认可她。她工作生活里都带着父亲教的那份勤俭作风,家里条件虽然不差,但从不铺张。
1999年,孔令华出车祸受了伤,后来又因为心脏病去世了。李敏挺难过,但她没垮,靠着家人撑了过来。晚年她经常想起小时候的事。
李敏一直很低调,她把父亲的教导记在心里,过得踏实,也把这份踏实传给了下一代。
参考资料
李敏 ‖ 党在我心中 澎湃新闻
[1]刘畅.毛泽东家三代女性的百年传奇[J].新湘评论,2010,(24):48-50.
[1]唐小雨,and 华丽."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和李讷."党史天地 12(2006):34-36.
[1]陈晓杰.清贫的“公主”——近访毛泽东的女儿李敏[J].科技文萃,1995,(12):151-152.
更新时间:2025-05-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