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这条路,从改名到消失只用了80年

合群路:从乐群到合群的一段城南旧事——写在一块路牌被悄悄换掉之后

一、老城的裂缝里长出一条小路

若把贵阳老城比作一枚青灰色的砚台,合群路便是砚台上的一道细裂。北起环城北路,南至延安中路,全长不足一里,旧时被黔灵西路腰斩,分为上、下两段。上段旧名岩井街,因一眼暗泉凿石而出;下段旧名水灌巷,雨季可引贯城河水入巷。明万历三十年(1602)《贵阳府城图》上,它只是一条虚线,标注“岩井”二字,像砚台未干的墨痕。


二、乐群小学堂的钟声

清光绪三十年(1904),贵州学务处在大水沟畔购地三亩,创办“寻常小学堂”,两年后改名“乐群”。校舍是一栋带回廊的砖木结构,门前两株皂荚树,春来荚落如雨。王佩芬在《贵阳县立中学碑记》里写:“乐群者,敬业而乐群也,期诸生养成团结之精神。”

自此,岩井街、黑神街、水灌巷渐次被一张新地图归并,统称“乐群路”。皂荚树的影子一年年伸长,把路名第一次写进了贵阳人的日常口语。

三、1938 年的城门与合群门

贵阳城垣最后一次开口,是在 1938 年。为避日机轰炸,城防司令部在乐群路北端拆墙二十三丈,新辟一门,称“乐群门”。《贵阳市政公报》1939 年第 5 期记录:“乐群门外旧为江西义园,乱冢累累,今迁葬讫,筑环城公路以通黔灵。”

城门洞用粗粝的青条石拱成,额题二字出自书法家王萝岩手笔。傍晚挑水的、赶马的、放学的孩子都从门下穿过,皂荚树的荚果被车轮碾出咔啦咔啦的声响。


四、“合群救亡”四个字落地

1945 年 8 月,抗战胜利,贵阳城彻夜火树银花。贵州省主席杨森在乐群小学操场发表演说,提出“合群救亡,期我黔人”。演说稿翌日刊于《贵州日报》头版,标题《合群救亡与建国》。市政筹备处顺势把乐群路、乐群门、乐群体育场一并更名,去掉“乐”字,添一“合”字,取“群策群力”之意。

更名布告贴在城门洞外,墨迹未干就被雨水打湿,路人用指尖蘸水,把“合群”二字描得又粗又黑。


五、夜市、清真寺与消失的城墙

解放后,城门拆除,城墙原址改成环城北路。合群路却意外地活成了贵阳最鲜亮的底片:

1956 年,国营合群饭店开业,招牌菜“辣子鸡丁”用的是皂荚树下的井水;

1979 年,夏状元街口重建贵阳清真寺,绿色穹顶第一次出现在夜空;

1992 年,夜市被允许占道经营,灯油烟火把 850 米长街烧得通红。

皂荚树在 1998 年因拓宽路面被伐,年轮里藏着 94 年的钟声。

七、尾声:路牌被悄悄换掉

2020 年,人民大道北段通车,合群路南口竖起新牌,蓝底白字“人民大道(北)”。老路牌被卸下时,一位路过的老人说说:“它陪了我几十年,如今也算寿终正寝。”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5

标签:历史   贵阳   皂荚   城门   砚台   路牌   清真寺   筹备处   贵州   府城   夜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