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间7月7日,一封封措辞强硬的信件从华盛顿飞向亚洲与非洲的上空,落在了14个国家领导人的办公桌上。这些信件如同一颗颗“关税炸弹”,在全球贸易格局中掀起波澜,瞬间点燃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这场由美国总统特朗普亲手导演的“关税大戏”,不仅再度彰显了他“以我为尊”的贸易策略,更暴露出美国在当前国际局势下的焦虑与不安。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公布,他将在8月1日起对包括日本、韩国、南非、马来西亚等14个国家的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税率从25%一路飙升至40%。
贸易战的火药味扑面而来,全球市场应声震荡,道琼斯指数单日下挫逾400点,一场新的经济风暴似乎正在酝酿。
不过让人瞩目的是,在这一轮“关税狂潮”中,中国并未成为“靶心”之一。一反常态地“缺席”特朗普的关税名单,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博弈与深意呢?为什么日韩首当其冲?中国为何能“独善其身”?这场新一轮关税风暴又会如何的影响全球经济?
特朗普的行动起初并未引发外界过多关注,但当他公开与日本和韩国领导人的往来信函时,世界才意识到这不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姿态,而是“言出必行”的逐步升级。
他在信中明确表示:从8月1日起,美国将对来自日本和韩国的所有商品征收25%的统一关税。这不是一次针对特定产业的调整,而是一场全面且强硬的贸易进攻。
更令人震惊的是,美国明确指出,任何试图通过第三国转运来规避关税的行为,都将被征收更高税率。这不仅堵死了日韩企业的“后门”,同时也释放出一个无比清晰的信号:这场关税战,不容讨价还价。
特朗普在信中强硬表示,如果日韩任意提高对美关税,美国将“以牙还牙”,在现行25%的基础上再加征同等百分比的反制关税。这种赤裸裸的威胁,已然掀开了美国单边主义最真实、最直接的面孔。
为何日韩成为特朗普“开刀”的首选?然而原因并不难理解。2024年,日本与韩国分别是美国第六和第七大进口来源国,合计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值高达2800亿美元。
尤其是日本的汽车、半导体与韩国的电子元器件,一直是美国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产品的高附加值属性,也正是特朗普试图“削利”的关键目标。
此外,日本与韩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逆差长期未能缩小,这对一向标榜“美国优先”的特朗普而言,是难以容忍的“经济漏洞”。他在信中直接指出:25%的统一税率“远不足以消除两国间的贸易逆差”,言辞锋利,意图明显。
这场风暴的酝酿,早在三个月前便已悄然开始。当时,美国提出所谓“对等关税”原则,要求所有未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必须接受关税重组。特朗普一度宣布给予90天的“缓冲期”,暂将税率降至10%,以便谈判。
但这90天里,却未能换来期望中的进展。除英国与越南外,其他国家的谈判进展远不及预期。面对“谈而不成”的尴尬局面,特朗普选择了加压:7月7日,他签署行政命令,将对等关税实施时间由7月9日推迟至8月1日,20天的延期,成为最后的“警告”。
在接下来的数小时内,特朗普接连发出14封信,逐一“点名”包括哈萨克斯坦、南非、马来西亚、孟加拉国、塞尔维亚、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家。税率从25%至40%不等,显示出美国根据国家重要性与贸易规模“区别对待”的策略。
尤其是老挝与缅甸,被直接赋予40%的“最高税率”,显然是被特朗普视作“谈判最薄弱的一环”。而这些国家要么是低成本制造业的代表,要么是美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边缘环节,一旦断供,对美国本土影响较小,却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经济形成巨大冲击。
也正因如此,特朗普在信中“开门见山”:如果这些国家愿意在美国本土建厂生产,将可享受零关税待遇。换言之,这是美国赤裸裸地在“拉人入伙”,以关税为鞭,以零税为诱,试图强行将全球制造业“拉回”美国。
所有这些高调与强硬的行为中,唯独没有提及中国。这不禁引发外界猜测:特朗普为何绕开中国?难道这位曾经将“对华征税”当作竞选口号的总统,突然“转性”了?
其实答案并不复杂。事实是,中美之间早已有过多轮磋商,并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初期达成了一系列共识。例如,中国恢复了对美国企业的稀土出口许可,美国则取消了对中国C919客机发动机出口、乙烷与芯片设计的限制。这是一种“你来我往、互有让步”的双边节奏,早已形成了默契。
中国之所以能“置身事外”,恰恰是因为提前布局、主动出击,在谈判中赢得了时间与主动权。特朗普深知,在当前世界经济高度依赖中国制造的背景下,贸然与中国“翻脸”,势必会引发全球产业链重组的连锁反应,最终反噬美国自身。
此外,特朗普政府内部也清楚,中美贸易逆差虽大,但结构复杂,短期内难以通过关税手段彻底解决。相较之下,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的出口结构更为集中,打击起来“见效快、成本低”,更符合特朗普“短期见效”的政治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并未将这些信件视为“最终决定”,而更多是作为谈判筹码。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就曾公开表示,这些关税计划仍可根据谈判结果调整,只要各国愿意“合作”,美国“不排除和解”。
这无疑暴露出特朗普贸易战略的核心逻辑:“逼你谈判、设定期限、制造压力、再留一线”。这种如同商场砍价一般的策略,虽然短期内可能争取到一定让步,但长期却极易破坏互信,甚至让美国逐步在国际贸易秩序中失去信誉。
在这场风暴中,中国的表现堪称“稳如泰山”。既未被点名,也未被挑衅,反而继续与其他经济体保持灵活、务实、主动的开放态度。这是一种大国的定力,也是一种战略的智慧。
从结果上来看,特朗普的这一轮征税行动,更多是一场“外交施压秀”,试图通过“威胁+引诱”重构全球贸易版图。但它也暴露出美国当前在全球经济中的焦虑、不安与力不从心。
中国在这场风暴中不但成功“避雷”,更以自身稳健、担当、合作的姿态,赢得了更多国际社会的尊重与信任。这不仅是一次外交的胜利,更是大国战略的深谋远虑。
未来的贸易格局,将不再是单边霸权的游戏,而是多边合作的较量。特朗普的“关税牌”或许还能打,但能否赢下这盘全球大棋?答案,恐怕已不再掌握在他一个人手中。
信息来源:
[1]25%,8月1日,特朗普先对日韩出手了 新华社
[2]特朗普宣布:对日韩加征25%关税!若日韩提高对美关税,将对等追加 红网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