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特朗普以“美国优先”之名,在全球掀起贸易战,高调推行“对等关税”。
关税大棒非但未能让美国再次伟大,反而使其经济陷入困境,盟友们失望离去。这场闹剧正加速重塑全球地缘政治,美国“仁慈大国”形象也随之崩塌。
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向来都是风云变幻,而特朗普政府所推行的全球关税政策,无疑是让整个局势变得波谲云诡。
2025 年 8 月 29 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做出了一项令世人瞩目的裁定,那就是特朗普批准对多国征收关税时所援引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实际上并没有赋予其征收这些税款的权力。
原本特朗普政府企图通过这些关税手段,在国际贸易中为美国筑起一道看似坚固的 “城墙”。
既能保护本国产业免受所谓 “不公平竞争” 的冲击,又能借此平衡贸易收支,让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牢牢占据上风。
然而,特朗普政府怎会轻易罢休呢?他们果断拒绝承认这一裁定结果,特朗普更是在社交平台上强硬发声,宣称 “所有关税仍然有效!”。
白宫方面也紧随着发表声明,强调关税对于维护美国国家安全以及经济利益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必须予以维持。
而且,他们已经迅速做出行动,宣布要上诉至最高法院,似乎想要在更高的法律层面去争取扭转这一不利局面。
只是,最高法院最终会如何判决,关税政策又将走向何方,此刻都如同待解的谜团,让整个国际社会都在拭目以待。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一挥,全球贸易都被卷入了这场影响深远的风暴之中,不得不想方设法应对。
欧盟这边,经过多轮紧张的谈判,欧于 2025 年 7 月 27 日达成了关税协议,并在 8 月 21 日正式敲定贸易框架内容。
按照协议规定,欧盟输美产品此后仅需被征收 15% 的关税,看似这是一种缓和的迹象,可背后欧盟也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他们需要取消对美国商品的关税,并且承诺欧洲企业要购买数千亿美元的美国产品,这一决策无疑在欧盟内部也引发了诸多讨论和争议,毕竟涉及到巨额的资金以及众多企业的利益。
而在北美洲的加拿大,情况则更为复杂和紧张。
由于芬太尼走私和非法移民等指控,美国对加拿大部分商品的关税一下子就升至了 35%,这无疑给加拿大的诸多行业带来了沉重打击。
不过,加拿大也没有坐以待毙,三度祭出反制措施。
对价值约 600 亿美元的美国产消费品加征关税,还对美制汽车征税,双方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就像两只剑拔弩张的 “斗鸡”,互不相让。
再把目光投向亚洲,日本和韩国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也是波折不断。
日本和美国在 2025 年 7 月 23 日达成了贸易协议,美国将日本汽车进口关税下调至 15%。
同时把对输美日本商品设定的 “对等关税” 也降至 15%,日本方面承诺会设立一个 5500 亿美元的基金用于在美投资。
韩国与美国同样达成了新协议,美国对输美韩国商品统一征收 15% 的关税,输韩美国产品则全部免税。
但看似达成了协议,实则问题重重,美国迟迟未能履行减税承诺,让日本和韩国都陷入了颇为尴尬的境地。
两国只能一边继续与美国沟通周旋,一边承受着关税政策带来的诸多压力,对本国的出口等相关产业忧心忡忡。
此外,特朗普还将矛头指向了英国和欧盟的数字税,声称这些税收、立法以及规则措施都是为了伤害或歧视美国科技企业,进而威胁要对它们加征关税和出口限制。
这使得欧美之间原本就复杂的贸易关系变得更复杂,各方都在权衡利弊,思考着下一步该如何走,整个国际贸易的氛围变得愈发紧张和充满不确定性。
当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在法律层面遭遇重大挫折后,其并未就此偃旗息鼓,反而悄然筹备起了所谓的 “B 计划”。
当地时间 9 月 1 日,美国财长贝森特透露出了一些关键信息,原来美国政府早就留有备用方案在幕后等待时机。
他们正在紧锣密鼓地为美国总检察长准备一份详尽的法律摘要,着重强调了解决贸易失衡以及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国的紧迫性,试图从这些角度来为后续行动找寻合理性依据。
要知道,即便在之前的法律裁定中处于不利地位,可美国政府手中似乎仍握着不少 “底牌”。
若最高法院最终判定特朗普政府败诉,他们还能借助一系列其他条款继续实施关税举措。
像那广为人知的 301 条款,以往就常被美国用来针对贸易伙伴开启调查并实施相应措施;还有 232 条款,美国商务部依据 1962 年《贸易扩展法》的这一条款所开展的调查,往往能成为其征收关税的 “利器”。
122 条款允许美国总统在面对国际收支逆差等情况时,对进口商品征收高达 15% 的关税;338 条款同样也具备一定的操作空间。
特朗普政府这一系列的备用手段,就如同隐藏在暗处的 “后手”。
让国际社会不禁担忧,一旦这些手段被启用,全球贸易是否又会陷入新一轮的动荡与混乱之中。
各国都在密切关注着美国的一举一动,毕竟这关系到自身的贸易利益以及未来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处境。
而这场围绕关税的博弈,也远远还未到结束的时候,后续的发展依旧充满了变数,如同雾里看花,让人捉摸不透。
特朗普政府挥舞着关税的大棒,本想着为美国在国际贸易中争得更多优势。
可未曾料到,这看似凌厉的招式却反过来给美国自身的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反噬。
起初,不少人以为凭借关税手段能助力美国经济腾飞,可现实却给了一记沉重的耳光。
美国二季度的经济增长,表面上看似乎有了起色,可实际上那只是得益于进口锐减罢了,内需并未真正迎来复苏的曙光。
如今走在美国的大街小巷,便能明显感觉到零售市场的萎靡不振,往日热闹非凡的商场如今变得门可罗雀。
消费者们的购买热情仿佛被一盆冷水浇灭,这背后正是商品价格不断攀升,民众生活成本增加,大家都开始捂紧钱包过日子。
房地产行业那更是一片惨淡景象,房屋开工率一路跌至 2020 年以来的新低,原本计划建设的一栋栋房屋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
建筑工地上冷冷清清,相关产业链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许多工人面临着失业的风险。
而且在就业方面,7 月新增的就业岗位数量远逊于预期,大量求职者在人才市场中徘徊,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整个就业市场愁云惨淡。
更让人揪心的是通胀压力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不断上涨,各类商品价格居高不下,民众怨声载道。
美联储主席也多次发出警告,可这一切似乎都在表明,美国经济在关税政策的 “折腾” 下,正一步步陷入衰退的泥沼,难以自拔。
特朗普政府的全球关税政策,从最初的推行到遭遇法律挑战,再到后续的种种应对与影响,无疑给全球贸易以及美国自身经济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贸易保护主义并非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良策,反而会在国际间引发诸多矛盾与动荡,对本国经济也可能造成反噬。
唯有秉持公平、开放、合作的贸易理念,各国携手共进,才能让全球经济在稳定的航道上健康前行,共同书写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更新时间:2025-09-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