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一口气签20多份文件,普京得偿所愿了,拿到了最想要的大单

普京这次访华收获满满,一口气与中方达成20多项合作文件,其中最重磅的依旧是能源合作。

(普京访华收获满满,中俄一口气签下20多份合作文件)

9月2日,普京在中国的第三天,中俄蒙举行三方会谈。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集团总裁米勒透露,中俄蒙三方在此次会议中,签署了有关修建“西伯利亚力量2号”,以及过境蒙古国的“东方联盟”天然气管道的备忘录。

俄方口中的两条天然气管道,其实就是一条。

“西伯利亚2号”天然气管道在民间又被称为——“中俄蒙天然气管道”,从俄罗斯途经蒙古国最后抵达中国。

而途经蒙古国的部分,就叫“东方联盟”,蒙古国也需要借此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

米勒特别强调,该备忘录具有法律约束力。

俄方为何单独强调这一点,其实也不难猜。毕竟这一年来,有关中俄蒙天然气管道项目终止的传言不断。

先是蒙古国在其国家规划里,将中俄蒙天然气管道项目排除在外,引发了有关项目陷入停滞的讨论。

当时蒙古国方面,话里话外还在暗示问题不在他们身上,而是因为中俄在价格上一直谈不拢,导致项目难以推进。

(这一年来,多次有中俄蒙天然气管道的负面消息传出)

蒙古国这一出,也造成了中俄有意重新规划路线,传出可能要建设途经哈萨克斯坦,而不是蒙古国的天然气管道。

后来又是蒙古国亲自找上俄方解释商讨,再结合实际情况,中俄双方才放弃了途经哈萨克斯坦这一方案。

中俄双方一直都有建设一条新天然气管道的政治意愿,只是天然气合作项目周期长、价格高,难免是要谨慎一些的。

如今中俄蒙三方在北京敲定这事,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备忘录,显然是不希望除了在管道施工、天然气价格等方面之外,再出现任何变数。

这也打破了这一年来,关于中俄蒙天然气管道项目的传言,中俄双方仍有意愿,且在用实际行动推动管道建设。

当然了,签署备忘录只是确定三方的意愿,中俄什么时候能谈妥价格、签署具体的合同,管道又什么时候才动工,才是重中之重。而想要实现这几点,显然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

普京与中方达成的能源协议,自然不会仅限于此。

(中俄还达成了另外2份天然气合作协议)

米勒还透露了,俄天然气工业集团与中企还签署了商业协议,其中包括将“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对华供气的规模,从380万立方米增至440万立方米;

此外沿远东线项目的天然气供应量,也将从100亿立方米增至120亿立方米。

这就是俄方能够实打实、立即见效、带来收益的合作协议了。这对俄方来说,正是最需要的东西。

俄乌冲突毕竟还没有结束,俄方仍然需要以能源出口,来维持外汇收入。

然而当前,俄罗斯与欧洲的能源合作仍然没有恢复,美国施加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美方持续放风,不排除对俄实施新的制裁,同时已经借着印度买俄油的问题,对印度加征了50%的关税。

印度虽然表面上声称,不会对美妥协,但实际上印度多家炼油厂已经悄悄减少对俄油进口,这对俄方来说,是实打实的损失。

在这个时候,中方增加对俄天然气的进口,也就能帮俄方弥补部分损失,同时给印度打个样。

更重要的是,中俄之间也不只有能源合作。

(中俄合作无上限,全方位对接)

根据外交部的通报,中俄元首签署了包括航天、教育、人工智能、科研等领域20余份双边合作文件。

这也使得普京再次感慨,俄中战略关系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显然普京此次访华收获满满,中国能给俄罗斯的不只是能源合作。

中俄元首在北京,以20余项合作文件夯实了中俄战略关系的内涵。

能源合作作为中俄经贸关系的“压舱石”,不仅通过“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备忘录打破外界质疑,更以实际增供协议为中俄经济合作注入新动力。

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拓展,更凸显双边合作超越短期利益,迈向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协同。

中俄以实际行动证明,大国协作不惧风浪,互利共赢始终是两国关系的最亮底色。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3

标签:财经   口气   文件   天然气   管道   西伯利亚   蒙古国   俄罗斯   印度   米勒   备忘录   能源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