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如果中国二战投降了,英苏都要沦陷,世界格局也将被改写

不久前新华社在社评中引用了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先生的一句话,具体如下:

这句话罗斯福总统确实说过,我国的很多媒体也不止一次引用,一些学者也经常以这句话作为对罗斯福全球观的注解。

其实这句话的原句要更长一些: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区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突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从这段话中我们也能看出,罗斯福总统认定中国不可以灭亡,如果中国战败,苏联会被打败,印度和澳洲都会完蛋,英国自然也无法坚持下去。

那么罗斯福这种观点的理由究竟是什么?

罗斯福如何看待中国抗战

罗斯福政府对中国抗战的看法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罗斯福政府的态度从消极逐渐转向积极。

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美国基本选择了消极维护自身在中国和东亚既得利益的战略,推行绥靖日本侵略的政策。

对中国的抗战,则保持了一种观望的态度,但是随着中国对抗战的坚持,以及两大持久抗日战场格局的建立,美国的态度也开始发生转变。

七七事变爆发之初,美国的态度其实是绝对的中立,对中国的抗战则是完全的漠视。

美国的政界和主流舆论,仅承认一点,即“日中武装冲突将对世界和平及进步构成重大打击”。

这一观点被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各种国际场合中反复强调,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美国也只是对中日双方提出交涉。

但是对中国的抗战,美方仍是不关注的,他们只是要求双方军队不得靠近公共租界区10公里的范围内,不得将租界区及周围作为军事基地。

可见这一时期美国对中国抗战的主要态度,仍然是集中于维护自身的在华利益,并不关心中国和中国人的前途,这也是延续了九一八事变后的一贯选择。

只是中国抗战的是非曲直很明确,所以美国民间对中国总体上持同情态度。1937年1月至1938年3月,美国各媒体共发布了5000篇关于“日中战争”的社论。

其中无一篇为日本辩护,在政界仍然保持观望的状态下,美国主流舆论界率先开始转向同情中国,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后罗斯福政府的决策。

1938年,中国抗战逐渐转向相持阶段,中国政府抗战之决心得到了完全的展现,白宫对中国抗战也产生了新的认识。

基于罗斯福一贯以来的干涉立场,美国开始尝试在政策层面将中国抗战和美国利益建立联动。

1938年1月初,罗斯福总统向中国大使明确表示,“希望中国持续抗战”,这是白宫第一次对中国抗战明确立场。

7月5日,美国国务院远东司开始在备忘录中添加题目“军事物资进入中国之可能性”,美国开始考虑通过香港向中国提供少量军事援助。

汪伪政权建立之际,美国国务院也明确表示:“12年前美国政府和其他国家政府承认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美国政府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民忠于和支持这一首都现在位于重庆的政府。美国政府将继续承认这一政府作为中国合法政府,而非南京政府。”

1940年底,罗斯福开始在炉边谈话中谈及中国,并且将其称之为“在亚洲,中国人民所进行的另一场伟大的防御战争为我们拖住了日本人。”

1941年3月,罗斯福再次表示:“中国也同样表现出千百万普通民众抵御妄图肢解他们国家的非法意志力……我已说过,中国将得到我们的帮助。”

4月,为了争取英国对华支持,罗斯福表示:“中国将会是保卫新加坡和印度的最好防线。”

5月6日,罗斯福正式将中国列入《租借法案》的援助范围,与此同时,英美澳荷四国已经明确达成共识。

为遏制日本进一步南进太平洋,必须也只能援助中国,可见罗斯福突然大幅度转变态度的一大原因,是为了保证南太平洋“维持现状”。

罗斯福其实从未真正掩饰过自己的观点,正如文章开头那句话,罗斯福明明白白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中国在二战中的最大作用,就是“挡子弹”。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全面介入二战,白宫和战争部则制定了“先欧后亚”的总体策略。

当然,鉴于当时的欧洲大陆战场只剩下东线,所以美军最先大规模介入的其实是非洲的北非战场,但是无论如何,东亚始终都是“最低优先级”。

但是美国最直观的威胁却不是德国,而是日本。

支持罗斯福政府执行“先欧后亚”政策的,恰恰是中国的坚持,是中国拖住了日本,保护了美国……

被遗忘的十四年

从1931年九一八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达到高潮,在1945年9月3日结束,中国的抗战是整个二战史中持续最漫长的战场。

中国人抵抗了日军,足足十四年!

历史不应该被遗忘,我们更不应该遗忘!

可是如今,西方早已“遗忘”中国的贡献。

西方不应该忘记,中国人民抵抗的14年,是苏联和美国的三倍半,是英国和法国的两倍半,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十年时间。

中国,始终在独自抵抗!

西方不应该忘记,中国军队一共消灭了155万日军,占日军在二战战场上损失数字的70%以上。

西方更不应该忘记,中国在二战中损失了3500万人,超过1亿人流离失所。中国战场和苏联战场,也是全世界最惨烈的战场。

二战结束时,在中国投降的日军数量达到了128万,占日军海外战场投降总兵力的一半以上,然而这些贡献却长期被西方所谓“主流叙事”所忽视。

是这些穿着草鞋的中国战士,为美国、苏联和英国拖延了宝贵的时间,是中国人用自己的血肉和生命,铸成了东亚反法西斯战线的坚固城墙。

如果没有中国的牺牲,美国不可能在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前的数年,享受和平,走出“大萧条”,积蓄力量。

如果没有中国,美国所面临的太平洋战争,将会是地狱难度。也许在美国海军扭转乾坤之前,日军已经将自己的陆军送上美国西海岸。

如果没有中国,很难想象今天的世界格局究竟如何,很难想象那场战争能否取得胜利。

至少罗斯福说对了,中国不可以战败,只要反法西斯阵营失去中国,一切很有可能都会不一样……

参考资料

《罗斯福眼中若没中国抵抗日军可一路冲向中东》 光明日报 2015年6月11日

《新华述评丨为人类和平发展铸就新的历史丰碑》 新华网 2025年9月2日

《战时美国对中国抗战地位的认知轨迹》 韩永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8

标签:历史   罗斯福   中国   格局   世界   美国   日军   战场   政府   苏联   日本   事变   态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