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舌尖上的惊鸿美味,能翻出怎样的大乾坤?
一座崭新揭牌亮相的产业园区,用自身发展的故事娓娓作答。
园区今天有了新名字——四川省健康食品产业园。
园区今天也立下大目标——预计全年产值突破200亿元。

▲活动现场
11月20日,位于成都市新津经开区的“四川省健康食品产业园”正式揭牌,顶级专家院士、头部企业家、行业权威机构纷纷参与和见证,为这场“产业提能、园区提级”的发展故事落下注脚。
以健康食品为特色,这一园区位于成都市新津经开区,规划面积10.7平方公里,布局“一核三区”产业空间地理,构建“2+3+N”健康食品产业体系。
在此之前,这里已经汇聚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中粮集团、希望食品、华润怡宝、桃李面包等食品企业百余家;
更久之前,中国首家民营企业集团“希望集团”在这里诞生,成都新津被称作“希望升起的地方”;
而在更久更久之前,古蜀先民曾在新津宝墩开辟了稻作文明。
跨越“舌尖”上的千年,这里构建起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绿色食品产业链。
立足“舌尖”上的禀赋,“四川省健康食品产业园”蓄势再出发。
“立园满园”背景下,新揭牌的“四川省健康食品产业园”要持续做大做强健康食品产业集群,还将翻越哪些“山丘”?
产品升级
更多爆款,更多创新
从“四川省健康食品产业园”中走出来的舌尖上的“爆款”,其实无处不在。
冬日的第一杯奶茶,一定有“中粮生化”的影子。园区明星企业中粮生化,打破技术壁垒研发出与蔗糖1:1等甜度的0卡糖,受到了霸王茶姬、茶百道、书亦烧仙草等品牌的青睐,成为了新茶饮头部品牌的主要供应商。
热辣滚烫的火锅席,一定有“希望食品”的影子。大热明星单品“美好小酥肉”年销售额达14亿元,已经连续四年位居全国销量第一。
还有大众亲近又熟悉的桃李面包、南台月、白象粉丝、华润怡宝……
民以食为天。无论逛商超、去门店,无论挑食材、买饮品,兜兜转转,总能溯源到成都新津。
爆款诞生的秘诀,无他,唯创新。
在这里,有中粮粮油建设的智能工厂,也有沈师傅鸡蛋独创的全蛋液浓缩加工技术;有菊乐食品实现全流程自动化、透明可追溯的数字化系统,更有阿洛酮糖、可生饮亚麻籽油等健康新品的不断推出。
新津的健康食品企业,一直走在不断创新的大道上。但创新“开挂”,并非没有诀窍。
“校企联姻”,就是那串劲力十足的密码。
今日揭牌仪式上的另一桩“喜事”,是园区内“新津绿色产业研究院”的同步揭牌。
研究院由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吴文福担任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出任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杜彦良等人担任合作科学家,妥妥的顶尖“智囊团”配置。这一校企合作平台搭建起来之后,实验室就将搬进生产线。
技术有了,市场也有了,何愁没有爆款。
还有更直观的“联姻”。今日上午,园区内中粮生化、沈师傅、三津生物等5家企业分别与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华大学等高校的科研人员签订了“科技副总”聘任协议。
挑两个合作先来看看——
“中粮生化—江南大学功能糖开发项目”,由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晟教授担任企业科技副总。双方联合开发慢消化糊精、可溶性抗消化糊精、塔格糖三类功能糖产品。
“沈师傅—华南理工鸡蛋制品开发项目”,则由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孙正坚担任科技副总,依托该校蛋白领域的技术积累,力争一年内研发2—3种新型功能性蛋制品。另一方面,华南理工大学则与沈师傅食品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每年培养3名以上食品领域研究生。

▲活动现场
新津区甚至还组建了“校企联姻”工作专班来专门推动这项工作。“目前新津全区科技副总已签约11个,预计全年科技副总签约20个,全产业领域校企合作项目突破100个。”新津区相关负责人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将这套协同转化机制总结为“政府搭台、企业出题、科学家解题”。创新从不稀缺,稀缺的正是这套促成“联姻”、推动“转化”的好方法。用好了这套方法,也就掌握了“爆款”升级的密码。
产业升级
龙头引领,聚链提能
今年7月,成都市新津区的健康食品产业获评为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提能级,这让人们对这座聚集了百余家健康食品企业的园区有了更清晰的实力判断。
“四川省健康食品产业园”的目标定位,是做四川全省产业规模最大、创新能力最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健康食品产业园。
这绝非口号。
中粮、桃李、银鹭、菊乐、怡宝、白象、娃哈哈、南台月、沈师傅、花中花……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新津区已聚集健康食品企业102家,1-9月产业规模达145.2亿元,同比增长8.3%,产业规模连续两年位居成都市第一。
产业提能,自然少不了龙头引领。
“龙头企业带来的不仅是规模效应,更是技术、人才、市场资源的集聚,让中小微企业得以依托供应链体系快速成长,实现‘大企带小企、小企助大企’的良性循环。”新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比如,作为西南地区领先的农产品加工和仓储物流基地,中粮的供应链优势就形成了强大的“磁吸效应”,不仅为桃李面包、白象食品、华润怡宝等20余家下游企业供应原材料、联合开发新产品,还保障霸王茶姬、茶百道等全省1000余家食品、饮料、餐饮企业的原料供应。
桃李面包、麦王食品、沈师傅等企业,作为中粮集团的上下游、左右岸,都是被龙头吸附,主动而来。
另一方面,围绕产业特色和产业生态,新津区还在不断引优育强,强链补链。

▲活动现场
今日上午,新希望健康食品产业园项目、正大肉制品全产业链暨西南区域总部项目等16个重点产业化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新津,涵盖健康食品生产、高端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中园”等领域,总投资达96.8亿元,将直接带动四川省健康食品产业园规模与质量双提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成都新津走出去的“希望系”,围绕健康食品、人才培育等全产业链领域,纷纷与新津签订投资合作项目协议,总投资金额达57亿元。
“未来,我们几兄弟将全力投资家乡”,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说:“将助力新津、成都打造食品产业链,构建现代化产业生态。”
环境升级
更优服务,更强信心
上午签约的企业,都对入驻园区后的未来有着长远规划和美好预期。
斯特佳集团签约在新津区设立产业总部及特种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企业方表示,将以三文鱼的精深加工带动地方名优鱼的产业化经营,助推水产养殖业实现转型升级,“未来3-5年,我们力争以‘中国冷水鱼产业化第一品牌’迈向资本市场。”
正大集团签约落地了总投资达10亿元的正大肉制品全产业链暨西南区域总部项目。
据企业方介绍,该项目规划建设年屠宰150万头生猪的加工厂,打造全球最现代化屠宰食品加工厂,“将打造正大新津绿色猪肉第一品牌,还将与天府农博园结合,推进产学研融合,打造农旅融合平台。”
新希望集团选择在新津区投资约37亿元打造健康食品产业园及相关城市开发项目。
该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项目落成后,不仅直接推动新津食品产业的智能化、集群化升级,更能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和品牌赋能,将其从“西部重要食品加工基地”推向“全国智能健康食品创新高地”。
企业的信心,源自硬实力,更来自软环境。
坚持“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新津区为四川省健康食品产业园企业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陪伴式服务。
中粮生化(成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含对红星新闻记者提起了一桩事——在开展“进解优促”工作过程中,园区通过常态化开展产业供需对接活动,全力帮助企业找订单、拓市场。今年4月,“园区帮我们与成都市酒吧协会牵线搭桥,促成了1.7亿元的采购订单。”
重庆斯特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德洲也向红星新闻记者分享了一个细节——“新津对于民营经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有全面的产业政策,与我们落地项目的战略完全契合。项目从考察论证、选址洽谈到报批落地,总共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何德洲
四川省健康食品产业园也有预期目标——通过五年努力,实现健康食品企业达到200家以上、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以上。
园区与企业,在奔赴中相互给予奋进的动力与信心。
红星新闻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