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条已经不是一天一个价了,是一天几个价!”华强北电子世界的商铺老板们近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价格波动。2025年4月至今,搭载国产长鑫存储第五代芯片的64GB内存条从1000元飙升至4200元,涨幅达300%;16GB DDR4内存条从200元涨至400元以上,固态硬盘价格普遍翻倍。更有商户透露,同一产品上午和下午报价差可达20%,有囤货者账面浮盈超千万元。
这场涨价潮背后是供需的极端失衡。AI服务器需求爆发使单机存储用量为传统服务器8倍,而三星、SK海力士等原厂将产能转向HBM和DDR5,导致DDR4供应锐减。TrendForce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DRAM价格同比涨171.8%,四季度预计再涨10%-15%。华强北商户陷入“恐高”心态——部分人压货待涨,另一部分因进货成本高企被迫缩量经营 。

供给侧:产能转移引发断层
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大原厂集体将DDR4产能占比从30%压缩至20%,全力增产HBM和DDR5。这种战略转向导致DDR4出现价格倒挂——2025年6月,DDR4 16Gb现货价12.3美元,反超同容量DDR5价格一倍。更关键的是,原厂已明确2026年停产DDR4计划,供需缺口持续扩大 。
需求侧:AI服务器成“吞芯巨兽”
单台AI服务器DRAM用量达1.5TB,为传统服务器8倍;NAND需求为3倍。OpenAI“星际之门”项目月需90万片DRAM晶圆,微软、阿里等巨头资本支出超3800亿元,直接拉高存储需求占比至40%。
产业链:恐慌性囤货加剧波动
华强北现货库存降至1.5个月,低于安全线。商户普遍“惜售”,下游企业被迫接受高价。这种“涨价–囤货–更缺货”的循环推动价格螺旋式上升。



当64GB内存条价格突破4200元,当AI服务器需求暴增8倍,那些产能满载、技术领先、绑定国产替代的A股龙头,正站在存储芯片超级周期的起点。随着四季度旺季需求兑现,产业链有望复制新能源赛道的高增长轨迹。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