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不如人?神十九回家,中国航天员出舱抬着走,美国的却活蹦乱跳

4月30日,神十九的航天员蔡旭哲等人完成了他们的太空任务并成功降落地面因为在太空时间太长,出舱是由工作人员协助出舱的,三名宇航员被小心地抬出来后,也是让大家心中悬的的石头落了地。

然而,这出舱的举动却引得网友热议,同月,美国“蓝色起源”商业飞船的六名女性航天员却在落地后活蹦乱跳地走出舱门,有人甚至激动地亲吻地面。这种反差让不少人疑惑:难道是美国技术比我们更强,美国航天员体质比我们更好?

能有这种想法其实并不算奇怪,毕竟美航天发展比我国起步早,技术上好一点是很多人心中共有的想法,但以上述的情况来说,还真和技术体质没有任何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我国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在太空呆着的时间可和美这次商业“上天”有着天壤之别,咱这次的“太空出差”时间达到了183天,反观美那“航天任务”只不过是去太空呆了11分钟搞个“太空游”。

神舟十九号的三位航天员,王浩泽、宋令东和蔡旭哲,在太空站待了整整183天,完成了一系列极其高强度的任务,要知道这可不是轻松的度假旅行,更像是严峻的“工作任务”。

他们的任务非常复杂,三次出舱、搬进搬出的货物多达六次,还要进行80多个科学实验,甚至时刻保持对空间站设备的维护,确保一切正常运行。

我们来看美国的那一次,其实就是次简单的商业太空飞行,更像是一次太空体验。从整个过程的发射开始计算,到成功返回总共也就十一分钟左右。

美国的这次飞行目的是为了让乘客感受外太空的无重力,一览地球全貌,几乎一点也不涉及复杂的操作。而乘客亦是为此目的而买单。而这么一对比就很明了了。一边是在条件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连续在外太空工作了半年时间,一边是十几分钟的“外太空”旅行。简直没有任何可比性。

在4月份的这次全女性乘客飞行任务中,“新谢泼德”飞行器的飞行高度比较低,飞行时间也很短,只是进入大约100公里的亚轨道飞行而已,从发射到降落,整个飞行的过程也只持续了大约11分钟。

而神舟十九号飞船的在轨时间长达半年,而且是在大约400公里高的近地轨道环绕地球飞行,这两者之间的差异相当大。

先看看距离地面约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神十九乘组在这里驻留了整整183天。这绝非轻松的太空漫游。失重,听着自由,身体却在经历一场深刻的重塑。

没了重力,体液首先向上半身和头部涌去。结果就是不少航天员都会出现的“太空包子脸”。同时,负责平衡感的前庭系统也懵了,失去重力参照,得重新适应。

但这只是表面功夫。骨头和肌肉的变化更深层。身体不再需要对抗重力,骨钙就开始流失,速度惊人,每月可达1.5%,比老年人骨质疏松快得多。

肌肉也好不到哪去,尤其是不常发力的下肢肌肉。它们会逐渐萎缩,每月可能减少5%。半年下来,理论上肌肉能丢掉近9公斤,腿变细,形成所谓的“鸟腿”现象。

航天员当然不是干等着身体变弱。空间站里有专门的健身设备,他们每天要花几小时进行高强度训练,拼命对抗这种退化。

即便如此,他们的工作强度极大:每天平均干12小时,做80多项科学实验,还要穿着近两百斤的舱外服,进行好几次长达数小时的出舱活动,搬运安装各种设备。这一切,都是在身体默默“变形”的背景下完成的。

当返回舱冲破大气层,重归大地怀抱,失落半年的重力,像个老朋友猛然归来。但对适应了失重的身体而言,这“重逢”可不全是好事,更像一场生理风暴。

原本较为均匀甚至偏向上身的血液,在重力作用下,会瞬间被“拽”向下肢。大脑供血可能骤减,导致立位耐力下降,也就是常说的体位性低血压,严重时会头晕甚至晕厥。

更要命的是骨骼和肌肉。经历了钙流失和萎缩后,它们变得相对脆弱。突然要承受整个身体的重量,如果强行站立或行走,不仅容易摔倒,骨头甚至可能因为扛不住压力而骨折。

这些生理反应叠加,让刚着陆的航天员身体处在一个极不适应、也极易受伤的短暂状态。

所以,看到航天员被小心翼翼抬出舱门,绝不是什么“娇气”或“体质差”。恰恰相反,这是最科学、最负责任的做法,是为了保护他们免遭二次伤害。

这并非中国独创,而是国际航天界的通行惯例。不管是飞了328天的美国宇航员科赫坐轮椅亮相,还是俄罗斯联盟号乘组结束半年任务后用担架转运,都说明了问题。

只要是在太空长时间驻留,返回地球后都需要地面团队的万分小心和全面支持。这是基于科学认知和安全第一原则的必然选择。

着陆后,航天员并不会马上出来。先要在舱内做初步医学检查。出舱后,更是立刻接受全面体检。这套流程,是对挑战极端环境归来的英雄最起码的尊重和保障。

被抬出舱门,仅仅是重返地球挑战的开始。真正的考验是接下来长达数月的恢复期。这个过程分为好几个阶段,循序渐进。

初期是医学隔离和基础生理功能恢复。接着是疗养恢复,身心全面调理。最后,也是最长的阶段,是系统性的恢复训练。

这包括强制的重力再适应训练,每天几小时的复健,一点点找回地球环境下的体能、平衡感和运动能力。这是一条漫长而严谨的路。每一次载人航天背后,都是无数人的心血和航天员的超凡付出。

信息来源:新华网2025-05-01《新华全媒+大漠长风起 神舟破云归--在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天外凯旋之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7

标签:科技   航天员   技不如人   活蹦乱跳   美国   中国   太空   重力   神舟   身体   时间   肌肉   舱门   地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