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心率”揭晓!50岁后一分钟心率控制在这个范围,有助长寿

你有没有注意过,自己静坐时心跳多少?年近五十,有人觉得心跳越慢越长寿,也有的担心跳太快是高危信号。其实心率并非越低越好,也不是快一点就代表生病。中医讲究“脉为心之使”,心率不只是一个数字,更是身体状态的总指挥。老夫今日就来和你聊聊,年过半百后,一分钟心跳维持在哪个范围最健康,以及如何从中调心强身,助力长寿。

一、理想静息心率,应维持在“中间速度”才能养心护命

根据多年医理与临床观察,年过五旬,静息状态下的心跳控制在每分钟60到75次之间,最为合宜。此时代表心火平,血气和,运化有度。

心跳过慢,如钟敲不紧,容易气虚头晕、手脚发凉;如跳过快,仿佛战鼓频催,更容易心神疲惫、血压上下浮动。你每日测过心跳么?记得不是躺着测,而应该坐下静息,三分钟后,再取其均值。

哦,对了,有好些人心跳不高,可仍觉乏力,是因心率虽在标准,却缺少“神气推动”,此就需调“气血”来搭配。


二、中医论心——“心主血脉,心藏神”,调率即是调寿

中医把心脏比作“君主之官”,统领全身运行。一旦君主虚弱,百官无令,百病就易趁虚而入。心率便是其信号旗,一急一慢之间,泄露着五脏六腑的协调节奏。

正常心率如同春雨润物,细而绵,有度有节;若忽高忽低或乱跳无章,皆是心神不定之象。

术语讲,它属“脉象”,静而有力,细中带长,是最为可喜之脉。你握住自己手腕,是否能感到跳动清晰、节奏匀整?那就是身体在默默向你报平安。


三、三类人群,更应关注心率的变化波动

过了五十,特别是以下几类人,更要关注心跳的规律与范围。其一,平日运动量小、饮食浮偏油腻者,此类人常因气滞血虚而使心率失调;其二,常年服药、体虚易倦者,心气不足,亦缺推动之力;其三,过度劳心、思虑多重者,最易心乱气浮。

你是哪一类?趁此文思一思,自问是否近日心跳易快、夜间易醒、耳边偶有咚咚作响感?这或是身体在给你提个醒。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老了”,而是“精气未调”。将心收一收,将脾调一调,心率渐稳,自会精神舒朗。


四、四种方式自然稳定心率,养心无需用药也能见效

要想让心率自然回归舒缓节奏,其实先从调整作息和情绪开始。每日早睡早起,不过晚十点,夜间气血回藏得当,心跳才不慌不乱。

其二,饮食简养,早上粗粮粥温暖脾胃,中午三分主食四分青蔬,晚饭七分饱,尤其晚餐不宜辛辣重口,心火一动,夜脉难安。

其三,午后静坐冥想五至十分钟,闭目调息,听听耳畔风声,就是很好的“养心神”小法。

最后一种,小走多动,每日饭后百步、春秋早晚散步时轻拨手指穴位,如劳宫、少府,也能让心率更自然和缓。

你愿不愿试试午间不看手机,而是泡一壶淡茶,心静如泉时测测心跳?大概会有让你吃惊的发现。


五、饮食之道,三种食材最能宁心平率,别轻易忽略

中医食补讲“药食同源”,一些生活常见之物,恰恰最能照护心率均衡。首荐莲子,性平味甘,能补脾益肾、养心安神,可煮粥亦可入汤。其二为百合,尤其干货煨汤,降火安神,久坐失眠者尤宜。

其三,茯苓,去湿健脾,不仅调理水液,亦使心神归位,如茯苓薏米粥、桂圆茯苓羹,常食得安稳。

多数人以为“降心跳就要吃药”,可若从平日饮食下手,不亦养中有调、调中有养?你不妨从今晚起,做一晚百合绿豆粥,静静地听一听,它是不是让你入睡更稳了?


结语:

脉之动,源于气,气之行,赖于和。心率表面看是节奏,实则是身体“协调力”的一面镜子。不争一快一慢,而在于“调而不乱、平而不躁”。你是否太较真数字,却忘了倾听自己的身体?

老夫说一句实话:想活得久,不一定躲病魔,而是把自己的节奏调回来。从这一分钟的心跳做起,你准备听听自己的“生命节拍”了吗?

来源:健康养生常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4

标签:养生   心率   长寿   养心   茯苓   节奏   身体   中医   饮食   心火   气血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