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荷兰政府突然冻结中国企业在本国的合法资产,欧盟则悄悄酝酿“逼交技术”的计划,一连串动作令世界侧目。
过去,在对华问题上,美国虽然强硬,但往往还会权衡利弊,留下回旋余地,而如今欧盟似乎正准备越过这条底线。
一场关于“技术主权”的欧中博弈,正在欧洲大陆上演,而身处风暴中心的荷兰,成了这场风波的试金石,世界的目光,正紧盯着它的下场。
2025年9月,一纸命令让荷兰政府站上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荷兰经济事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冻结了中资企业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部分股权。
并准备接管其在荷兰的生产线,这家拥有重要芯片制造能力的企业,原本是中国在欧洲布局高端制造的重要一环,如今,却被当成了政治博弈的筹码。
媒体披露,这是欧盟首次在技术领域对中国企业采取如此公开和直接的干预行为,而更引人注目的是,这一决定发生在特朗普政府将闻泰科技列入出口管制清单的第二天。
时间上的巧合让外界很难不联想到美欧之间的某种默契,中国新闻网也援引专家分析指出,美欧在对华科技打压上的联动已经从“默契”走向了“协同”。
安世事件的背后,是欧盟对中国科技崛起的深层焦虑,荷兰此举不仅是对中企的直接打击,更被认为是欧盟拿荷兰“试水”,看看中方的反应。
如果中国的回应较为克制,可能打开了欧盟更大规模行动的大门;但若反制强硬,布鲁塞尔方面或许还会再三权衡。
这场“冻结”不只是法律手段,更是政治信号,媒体直言,这种做法已经严重偏离了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破坏了企业间的信任基础。
对中国来说,这是一次外交上的挑战,而对欧洲企业而言,也是一记警钟:市场不是单方面的施舍,合作也不是政治工具,荷兰只是第一张先行牌,比这更具破坏性的计划,已经在欧盟内部悄然酝酿。
冻结安世只是开端,欧盟更大的动作正在幕后酝酿,根据报道,一份尚未公开的欧盟提案显示,布鲁塞尔正在讨论要求在欧运营的中国高科技企业“转让关键技术”,以换取市场准入资格。
这种“技术换市场”的做法,在国际贸易中极为罕见,甚至连一贯强硬的美国都未曾明确提出过,而这波压力的起点,正是中国在稀土领域实施的出口管制。
中国控制全球超过60%的稀土供应,而欧盟的依赖程度高达90%,当中国加强对稀土出口的监管后,欧洲议会几乎每月一次通过议案,要求中国“放宽限制”,更有七国集团成员提议,对中国稀土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竞争”。
表面上看,欧盟这是在为本土企业争取发展空间,实质上却是将产业竞争政治化,借“国家安全”之名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有分析指出,推动这一系列行动的,多是亲美政客和反华议员,他们试图复制美国“科技遏制”的路线,但手段更加激进。
对比特朗普时期的做法,这一点尤为明显,比如当年特朗普政府限制中国留学生进入美国的敏感专业,虽然引发争议,却从未要求中企直接转让核心技术。
欧盟若真走到这一步,不仅可能引发大规模法律诉讼,还可能被世贸组织认定为歧视性做法,更讽刺的是,欧洲企业本身并不买账。
多家在华运营的德法企业私下表达了担忧,担心中方反制会导致市场准入更困难,毕竟,正是与中国的合作,支撑起了许多欧洲制造业的利润来源,如果欧盟执意推进这项计划,不仅中欧关系会受损,连欧洲自身的产业链也可能被反噬。
荷兰的下场如何,将直接影响这些计划是否落地,欧盟政界对此心知肚明,这也是为何他们一边放话强硬,一边又迟迟不敢公开行动,因为接下来的局势,可能不是“压制中国”,而是自拆台阶。
面对荷兰的冻结令,中国外交部做出了明确回应,称这是“对中资企业的不公歧视”,并保留一切反制权利,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中欧互信,也违反了国际经贸秩序的基本准则。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中国的反制往往是“点到为止但有力有效”,以特朗普政府时期为例,美国在打压中国留学生和企业后,遭遇了持续的反弹。
据统计,仅两个月内,美国高校中国留学生数量暴跌20%,直接冲击到了科技研究与学费收入,而特朗普本人的国内支持率,也因对外政策反复无常而下降,这给欧盟敲响了警钟。
如果欧盟真以为可以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那可能是对国际局势的误读,历史上,美国曾在与中国博弈时“顺手捅欧盟一刀”。
比如在贸易战期间提高欧洲钢铝关税、退出伊核协议让欧洲企业陷入两难,欧盟若继续扮演“反华前锋”,很可能在关键时刻被美国抛弃。
更现实的问题是信誉,国际贸易讲的是规则,讲的是信任,一旦欧盟开始动用政治手段干预市场逻辑,不仅中国会设防,其他新兴经济体也会重新评估与欧盟的合作前景,届时,布鲁塞尔苦心经营的“自由贸易倡导者”形象将荡然无存。
欧盟此举可能会被视为“信任违约”,其长期代价远高于短期收益,中国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也开放透明,欧洲企业和政客若真走上对抗路线,恐怕最后只会两败俱伤。
现在的问题已不再是谁先出招,而是谁先踩错了节奏,荷兰作为这场风波的“试水者”,一旦承受不住中国的反制压力,欧盟内部的统一战线恐将迅速瓦解。
欧盟这场“对华掀桌子”的冒险,风险远高于其想象,荷兰的下场,将决定欧盟是否继续走向对抗,还是回归理性合作。
倘若一意孤行,不仅讨好不了美国,反而可能陷入中美夹击的被动局面,共赢合作才是通向未来的钥匙,任何胁迫和算计,终将自食其果,世界在看,中国也在看,规则的重写,正在悄然展开。
信息来源:
荷兰政府突然“冻结”中企子公司,背后推手曝光! 2025-10-15 10:37·环球时报
欧盟欲逼中企向欧企移交技术,外交部:反对以提升竞争力为名搞保护主义 2025-10-15 15:58·观察者网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